在生造概念与因循守旧之间迷路
概念专辑流行已久,久到听众都快想不起来是哪个歌手开的这个头;但是能用概念串联起整张专辑的文本、同时在旋律编曲层面与概念形成呼应,实在比循规蹈矩搜罗歌曲汇编成情歌集难度大多了。《麋鹿》这张专辑就陷入了概念统筹的窘境。从专辑名称来说,用麋鹿这个日常少见的动物为题本身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听完同名曲目发现原来是借用了“麋鹿“与“迷路”的谐音,而整张专辑的其他歌曲又与麋鹿这个词毫无关系,从专辑整体脉络的角度来看是失效的。即便不把这张当作概念专辑来看,十首歌曲画风混乱的文本也实在零散、缺乏表达上的统一。
至于遭到猛烈批评的声乐表现,我个人甚至觉得在部分歌曲的表达中仍然出彩,比如《大人》的第一句看似平淡简单,梁静茹仍然用她出众语感与细腻咬字建立起独属于她自己的叙事感。女歌手在出道20余年出现倒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接受歌手声音机能的退化和接受演员脸上的皱褶类似,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期待去关照其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错位。梁静茹在《麋鹿》这张专辑中声乐表现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声音的情绪欠佳,比如《预感》《宁静海》《相见不恨晚》她唱得相当不自在,这种不自在甚至透露出她的不自信和不情愿。我不去追究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她这种不舒服的状态,只是觉得如果她能把心头的痛苦、软弱,甚至极负面的情绪通过歌词的文本倾吐出来,会不会她能寻求到更自在的状态?
梁静茹的团队或许困在“情歌天后”的光环之下迷失了,对情歌的理解失去了敏锐多样的判断。在2023年看完梁静茹演唱会之后,我心头对梁静茹只剩下了同情与惋惜。她唱了那么多遍、那么多首疗愈听众的情歌,却根本没有疗愈到自己;过往那些情歌的细腻纹理和爱的启迪对她来说或许仍然是难解的,以“当我们谈论爱情”为题的巡演中对于爱情的探讨仍然是搜集爱情故事碎片的展览,那些谈论爱情的vcr和她本人聊起爱情的想法都没做到真正的“谈论”,演出到最后还是听众回顾青春的大型回忆现场。
最后,我无法把梁静茹看成是一个在唱片工业中有着高度自觉与敏锐审美的歌手,相反,她更像是一个误打误撞被上天选中的、幸运而平凡的女生,幸运是她拥有那独一无二的好嗓子,也正因为她的平凡,她对于爱情那些泛泛的表达能打动更多平凡的听众。《麋鹿》的失效并不是一个主观上自我放弃的沉沦,我相信这十首旋律流畅动听的歌曲是经过严格筛选得来的,却也的确反映了行业文本水平下降的客观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