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Billie Eilish的怪奇物语
在碧梨Billie Eilish带来新专《HIT ME HARD AND SOFT》的第二天,一开始就被《SKINNY》的进曲吸引住,很好的诠释了「短视频三秒法则」的留住用户的特点,我相信是悠扬的bassline设计很符合封面的深蓝色调的关系,弦乐的收尾延续了坠入海底的深邃感觉,她是温柔的带来了似乎不一样的第三专。
随即的突变曲风来到track 2《LUNCH》,一下子打破前者dream pop的壁垒,又回到了过去《Bad Guy》那样的古怪碧梨,如此巨大的听歌落差让我猝不及防,还没从《SKINNY》回过神来,就要接受合成器下电波交流的奇怪鼓点,最后碧梨的喘息声多么符合前段时间她自述自己是queer,需要通过大量的sex and love来缓解创作压力。
好了,今晚特别想推荐的track 3《CHIHIRO》,创作灵感来自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这首歌大有《Bad Guy》和《Happier Than Ever》的大热趋势,怪,动感,巧妙的借鉴日本电子乐的创作元素,做出了一首致敬90s的复古之作,90年代的魅力仍然在不同途径上被世界各地广泛提起,那个年代有取之不尽的艺术灵感,往往也是当下这个环境太糟糕了,才会如此向往90s的大放光彩。还是要夸一下碧梨两兄妹对合成器的灵活运用,他们赖以成名的创作技巧又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CHIHIRO》值得一次深度听赏。
track 4《BIRDS OF A FEATHER》的旋律走向让我想到了Taylor Swift的音乐感觉,明亮且温暖的情歌表达,复古的folk core和极富明亮色调的编曲设计,可以想象此时快乐的情绪充盈着碧梨的创作中,因为志趣相合的情投意合难有,一旦遇到了就很难再抑制心中的快乐,源于三观上的互相欣赏,维系于可以聊到一起的共同语言上。这首歌完全可以想象出现场该有多么的浪漫,控场的旋律空鸣,就像今年科切拉碧梨和打雷姐坐在空中舞台一样,空旷的体育场传来碧梨的音乐,有那么一刻会让你觉得这是happy ending的电影开场,起始于浪漫,在愉悦中告别。
track 5《WILDFLOWER》吉他开场的节奏太有年代感了,让我想到了21世纪初永远带有昏黄色MTV色调的记忆,独特的时代记忆给这首歌带来厚重的回忆色彩。碧梨一深一浅的演唱方式似乎也在回应了专辑封面的溺水感觉,只不过这是下坠与浮于水面之间的来回较量,《WILDFLOWER》的呼吸感是紧绷的,碧梨两兄妹有意识的压缩听歌者的聆听空间,把歌词里对自己是否越界而给予另一半的压迫感转嫁给听歌者,「did i cross the line」,是否越界了还是可以走进心房吗?这个问题的边界很难解释的清。
track 6《THE GREATEST》大有延续二专那首彻底释放自己的《Happier Than Ever》的无畏之意,随着专辑来到下一层面的表达,碧梨于(风格)突破中回归有力的呐喊,过去三年多的成长与经历的积累,耳边萦绕不绝的依然还是她选择用更直接的呐喊推进高潮的共鸣,是日系民谣的木吉他轻敲与美系英雄主义的大无畏勇猛,也是一次很痛快的自我释放。明明《THE GREATEST》的情绪是不断往上推进的,却有一种不断下沉的「丧感」,十分的碧梨。
track 7《L’AMOUR DE MA VIE》上半段碧梨的演唱带出了80s合成器autotune下的奇特体验,作为一个音乐工具,不管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还是多次赏析都会被这一段吸引住,或回味岁月痕迹,或会心一笑,又或者发出疑问——「她是在玩音乐吗?」
track 8 《THE DINER》的视角是一个stalker病态的视角,对于得而不到就产生毁掉它的可怕想法,碧梨在这首歌里面设计了戏谑的舞台剧桥段,经典的不失讽刺的创作方式,从这首歌里面看到了过去心事重重暗黑的碧梨一面。
track 9 《BITTERSUITE》融汇了前面几首歌曲的风格特色,复杂且多元的编曲设计给专辑的故事篇章写下留白的思考空间,它是意犹未尽的让人想到故事另一走向的开始,它也意味着一次干脆的下沉,它的过程和心理变化一定也是复杂的。比如《BITTERSUITE》里带有画面感的bossa nova间奏设计,它隔空回应了《THE DINER》的舞台剧感觉,再而继续用80~90s的电子合成器带出《BLUE》,这种似结束又未结束的音乐关系,在这张专辑里出现的频次真的好高。从侧面可见这首歌或许集大成融合的专辑所有歌曲的精华。
track 10 《BLUE》结束了碧梨的新专「怪奇物语式」的创作,当弦乐结束的那一刻,多少有一些意兴阑珊的失落感觉,怪的听感,唱进心窝的共鸣,在这一刻结束了。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以下沉作为封面的意思,像过山车一样经历了情绪起伏的强烈落差,来不及回味,就戛然而止收住了遗憾,留下Billie Eilish果断的转身,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