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土地配乐(附 临暗 下载)
林生祥,前交工乐队主唱,华语地区最出色的民谣歌手之一。坚持用方言演唱,扎根家乡,歌唱身边的凡人琐事,并用音乐对抗强大的权力机构。他和交工是注定要载入华语音乐史的划时代唱作歌手。
【分享】 林生祥 - 临暗
由ape转320k mp3。
rayfile: http://www.rayfile.com/files/085ed540-cfb6-11dd-a651-0019d11a795f/
下面是我写的一些有关林生祥和交工乐队的文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交工乐队是一支台湾美浓的地方乐队,他们在九十年代反水库运动中用音乐,用美学去战斗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推出的首张专辑《我等就来唱山歌》,用母语客家话歌唱美浓这个美好淳朴的乡村,用歌声表达农民对水库建设的不满和抗议。这张专辑引起音乐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为自己的家乡引来足够的关注和对水库项目的质疑。2000年,陈水扁上任,遵守承诺,停止修建美浓水库,美浓人们获得反水库运动的胜利。
交工乐队之后出了第二张专辑《菊花夜行军》,和《我等就来唱山歌》的战斗性质不同,这个专辑讲述的是一个外出拼搏失落而归的青年回到家乡生活的心路历程,不变的是,依然用客家话演唱,坚持大量使用锣、鼓、唢呐、月琴等等在客家地区广泛流行的传统乐器,关注的焦点依旧是自己的乡土和乡亲。
《风神125》这首歌唱的就是美浓青年阿成到大城市台北打拼不成功,失落地骑着风神125(摩托车型号)返乡时忐忑、无奈、羞愧的心情。嘿嘿,说到这里,是不是能让你想到《海角七号》刚开场阿嘉骂了一声“操你妈的台北”之后骑着机车愤然返乡的一幕呢?
《海角七号》和交工乐队的作品一样,都有一个反思城市化,渴望回归乡土纯朴关系的感情暗线,《海角七号》里那个小镇代表,近乎疯狂地宣称“炸掉小镇好让在外面闯荡的青年回来重建家园”,而林生祥(交工乐队主唱)在一次演出时,提到“我记得一个朋友的岳父在临终前说,他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就是把他所有的孩子都送到国外读书,到最后,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我后来在想,幸福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海角七号》和交工乐队的音乐之所以出色,之所以打动人的原因吧。
大陆的文化作品一向脱离生活,善于营造一个虚无空洞的乌托邦,连起码触及真实生活的作品和艺术家都极少。音乐也是如此。这当然和大环境有关系,我们的体制就是在扼杀真实。在台湾,用客家话演唱的交工当然不能广泛流行,但台湾的音乐界起码对这类音乐有足够的敬意。由台湾新闻局主办的岛内最大规模的金曲奖,曾四次把大奖颁给林生祥。他的第一张专辑《我等就来唱山歌》获金曲奖最佳作曲人、最佳制作人奖,第二张《菊花夜行军》、第三张《临暗》让他的乐团两次打败“五月天”获最佳乐团奖。
当然,林生祥很牛逼—— 拒绝领奖!
陈述为什么拒领的理由时,他说他不赞同按族群语言来给音乐分类,批评政府的族群分裂行为,并宣布把25万台币奖金分给与他的专辑《种树》相关的四个组织:美浓自发性种树团队、美浓社区报《月光山》、讨论有机农业的《青芽儿》杂志和为农民发声而坐牢的“白米炸弹客”杨儒门(2003至2004年间,杨儒门为要求政府重视WTO开放稻米进口后农民的生计问题,在米袋中装上炸弹,在台北无人地区引爆17次,后向警方自首入狱)。
这就是牛逼的交工乐队,牛逼的林生祥。
最后顺便说一下,大陆并非没有交工乐队这类坚持用方言演唱,歌唱自己家乡的音乐人。比如一直坚持用潮汕话演唱的“五条人”乐队。他们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海丰这个小城市生活面貌,谐趣简单而亲切。( 五条人在豆瓣: http://www.douban.com/group/yyg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