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upernova谈审美意志的构建
看了Aespa新歌的MV,和当初第一次听Eleven的感受是类似的。两年前写Eleven乐评的时候,我的观点是,这首歌的优势在于“会戳中一部分人的音乐XP, 能为当时出道的IVE吸纳一批音乐粉和特定审美受众。”那么谈到Supernova,我的感受也是类似的。不过类似,但并不相同。
Aespa作为一个Kpop女团,如果从艺术制作的角度说,本身就是很新锐的作品。Kpop的核心其实是“视觉”和“性吸引力”,但是在呈现模式上,却普遍更倾向于制作传统音乐。而“视觉”和“性吸引力”核心的核心意向,则通过舞台来进行“暗示”。但是Aespa,或者说Fx, Red Velvet和Aespa这三个SM女团,大多数作品则是采用更为鲜明的方式表达本质概念。因此,其作品的外在形式是没有那么含蓄的。
这种鲜明的风格,这几年也不再是SM女团的专属,很多Kpop团体都开始采取这种模式出歌。带来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针对度更高了,但是大众性降低了。尤其是男团,核心粉群越来越庞大,但是只是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圈,“圈更大的地自萌”,大概是这种趋势。
但是从这个模式中逐渐走出来的,恰恰也是Fx, Red Velvet和Aespa这三个女团。 Fx和Red Velvet在这几年,演化出了很大一批不关注Kpop的乐迷,同时在视觉方面成为了很多创作者艺术再创造的参考素材。但是,这两个女团提高了流行性,却降低了精确度。这和她们曾经巅峰期的发展模式是截然相反的,她们巅峰期反而是粉群精确但是流行度欠缺的女团。怎么看这个变化,可以理解为一种审美意志的逐层构建。
Aespa是站在Fx和Red Velvet的肩膀上,进行的一次迭代,是基于Fx和Red Velvet的实验进行的整合和探索。关于这一点,其实Savage时期,我有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论证FRA之间的世界观和审美框架。因此,Aespa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可以直接击中目标受众的最高审美意向且绝对不可替代。同时,也因为有了Fx和Red Velvet的审美渗透,大众已经产生了对这种审美模式的接受度,所以也实现了很高的流行性。
北大哲学系的叶朗教授在《美学的基本原理与北大的美学传统》讲座里说过这么一段话,“老一辈学者的理论成果我们都要吸收,我们不能撇开他们从头来做,一切自我创造,那是违背人文学科发展规律的。”实际上,一切的社会性的再创造,都是必然符合这个规律的。这也就是,SM做视觉和概念胜过其他同类型公司的原因,也可以说是Hybe只要做“青春疼痛”类型作品的时候,几乎都会大获成功的原因。
李秀满在千禧年就植入了自己对于Kpop的审美构想在SM的文化体系里面,通过一代代的实验,他的精神意志逐渐从“理解不了”到成为了大众意志。李秀满离开了SM,但是SM已经成为了李秀满的精神载体,只要SM存在,李秀满的精神意志就会无限繁衍下去。这也是,他为什么会是Kpop制作人的看板的原因,因为任何一个文艺创作者的究极目标无外乎都是传承自己的精神意志。
Aespa的Supernova是这几年少有的我给了五星的文艺作品。而对我来说,理由很简单,我喜欢任何一个把某种审美做到极致的作品。 极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性作品本质上的美。举例说,我觉得云南的山歌和维也纳的交响曲,都是本质的美,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人意义不一样而已。但从社会性来说,都是一种存在罢了。
纵观Aespa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做这样的总结。Next level和Black Mamba是精确性比较高的完成性作品。Savage和Girls是Aespa探索过程中新锐度最高的两次回归。 Spicy,是aespa世俗性最强的一个作品。 Drama,则是aespa世俗性、概念性和商业性结合得最好的一次回归。在以上的探索之上的推出的Supernova,是一个完全纯粹的非real化的作品。放在正式回归之前,其实能看出SM的得意,他们自信地觉得,大众必然会为这个作品惊艳。而实际上,我觉得也必然会。
是很纯粹,很水到渠成,很得心应手的一个作品,一个表达,也回应了社会情绪。
而正式回归的Armageddon,我猜测,应该会是Drama2.0。也就是一个兼具了世俗性和概念性的完成性作品,会比Supernova漂亮,但没这么极致。做的好的话,大概会是个四分作品,舞台效果大概率会很不错。
Supernova会受到目标群体的推崇,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她的流行性,应该也是值得期待的。而把时间拉长,多年后,大概也会成为某段流行审美的致敬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