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McCluskey

《The Things We Do》是Angela McCluskey从Wild Colonials乐团单飞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Wild Colonials也许只是乐坛匆匆掠过的流星,但因为有了Angela McCluskey独特的嗓音,他们却还是在1994和1996年留下了两张非常经典的唱片。自此之后,Angela McCluskey倒是显得有些神出鬼没,不过,在惊鸿一瞥中,她还是在Deep Forest的《Music Detected》专辑里,与日本歌手Hajime Chitose合作了东西融合之典范的《Will You Be Ready》,无论是什么音乐,无论是五孔笛尺八还是如泣如诉的大提琴,窃以为只要是有Angela McCluskey声音的加入,都能让平淡的音乐掀起一番波澜,这种速成配对法,其实香港的刘天王倒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很难确认Angela McCluskey声音的爆发力究竟有多强,只是每当她的声音响起时,就有一种核弹头的幅散效应,“如果她变态,全世界都随她变态”也许是对她歌声最恰如其份的形容。首打单曲《It's Been Done》就像一支歌声浓缩剂,冲冲泡泡就够你消化一下午,欲发而未发的嗓音就那么卡在Angela McCluskey的喉间,而听其的后果就是让你不由自主的寂寞难耐,这样一来,反倒是背景声中浑圆饱满的变体Reggae乐的精彩可以忽略不计了。
开始时,始终有这么一个感慨,那就是Angela McCluskey的声音是出现了不该在她出现的时代,她那旧砂皮加钝刀式的嗓音用在如今已成街乐的“非主流摇滚”上,显然有些档次过高了,她的去处应该是那些暗夜里骚动的爵士坟地。不过,再仔细听下来,如《Somebody Got Lucky》里听她娓娓磨蹭而来的声音,倒又恍然大悟,原来让Angela McCluskey出现在这个时代的最大理由,就是用她来折磨摇滚乐的,在把那些学院化的沙哑和486的吉它Solo平衡打破后,我们听到的摇滚乐,就是Angela McCluskey给我们带来的真正原始的燥动,用爵士精神的魂魄改进后的摇滚乐。
美式的简洁配置恰到好处,精致的声效合轨加上Lo-Fi的听觉设置,也为Angela McCluskey的变态声音提供了很好的音乐空间。于是,她那融Billie Holiday的凄怨悲切和Janis Joplin上得天堂下得地狱的声音为一体的声线,也就为你确立了又一道女摇星演唱水准的新标杆。不过,做为一个认真负责的文字工作者,我要在此提醒各位消费者,买这张专辑时,千万要认准黑色封面的欧洲特别版。在这个版本中多收入的五首曲目,可不像是一般Bonus Tracks那样多是些无关痛痒的Demo或Remix,虽然这只不过是五首翻唱作品,但它们的原唱却均是现代乐坛有名的变态人物,Leonard Cohen的《Famous Blue Raincoat》、Chet Baker的《My Funny Valentine》、David Bowie的《Lady Grinning Soul》、Tom Waits的《Soldier’s Things》和Billie Holiday的《Don’t Explain》,真个是群魔乱舞的盛会。而翻唱的这组曲子中,最赞的就是用低调手法调制古典探戈、中东音乐、奏鸣曲和舞台剧的编排手法,如泣如诉的大提琴、粒粒阴凉的钢琴弹奏,再加上Angela McCluskey张力十足的声线弥漫,真是把古典音乐里的仅有的人性变态全都勾引了出来。同时,少了摇滚乐那些噪音墙的覆盖,Angela McCluskey特有的、能提供悲剧美的嗓音也就更有了用武之地。而这种别具一格的附加精彩,反倒是让这五首曲子成为了专辑里喧宾夺主的“罪人”。文/爱地人
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好声音,但能够运用好声音的歌者却不太多。商业运作之下真正能够长时间停留在心头的声音也没有几个。音乐是不是也开始像快餐了吗?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和声音,抱着怀疑的态度听了下去。感受是多方面的。有人说爵士是非主流的音乐,听爵士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这是一张非主流的唱片。但绝对是一张能够打动你心灵的唱片。
很难确认Angela McCluskey声音的爆发力究竟有多强,只是每当她的声音响起时,就有一种核弹头的幅散效应,“如果她变态,全世界都随她变态”也许是对她歌声最恰如其份的形容。首打单曲《It's Been Done》就像一支歌声浓缩剂,冲冲泡泡就够你消化一下午,欲发而未发的嗓音就那么卡在Angela McCluskey的喉间,而听其的后果就是让你不由自主的寂寞难耐,这样一来,反倒是背景声中浑圆饱满的变体Reggae乐的精彩可以忽略不计了。
开始时,始终有这么一个感慨,那就是Angela McCluskey的声音是出现了不该在她出现的时代,她那旧砂皮加钝刀式的嗓音用在如今已成街乐的“非主流摇滚”上,显然有些档次过高了,她的去处应该是那些暗夜里骚动的爵士坟地。不过,再仔细听下来,如《Somebody Got Lucky》里听她娓娓磨蹭而来的声音,倒又恍然大悟,原来让Angela McCluskey出现在这个时代的最大理由,就是用她来折磨摇滚乐的,在把那些学院化的沙哑和486的吉它Solo平衡打破后,我们听到的摇滚乐,就是Angela McCluskey给我们带来的真正原始的燥动,用爵士精神的魂魄改进后的摇滚乐。
美式的简洁配置恰到好处,精致的声效合轨加上Lo-Fi的听觉设置,也为Angela McCluskey的变态声音提供了很好的音乐空间。于是,她那融Billie Holiday的凄怨悲切和Janis Joplin上得天堂下得地狱的声音为一体的声线,也就为你确立了又一道女摇星演唱水准的新标杆。不过,做为一个认真负责的文字工作者,我要在此提醒各位消费者,买这张专辑时,千万要认准黑色封面的欧洲特别版。在这个版本中多收入的五首曲目,可不像是一般Bonus Tracks那样多是些无关痛痒的Demo或Remix,虽然这只不过是五首翻唱作品,但它们的原唱却均是现代乐坛有名的变态人物,Leonard Cohen的《Famous Blue Raincoat》、Chet Baker的《My Funny Valentine》、David Bowie的《Lady Grinning Soul》、Tom Waits的《Soldier’s Things》和Billie Holiday的《Don’t Explain》,真个是群魔乱舞的盛会。而翻唱的这组曲子中,最赞的就是用低调手法调制古典探戈、中东音乐、奏鸣曲和舞台剧的编排手法,如泣如诉的大提琴、粒粒阴凉的钢琴弹奏,再加上Angela McCluskey张力十足的声线弥漫,真是把古典音乐里的仅有的人性变态全都勾引了出来。同时,少了摇滚乐那些噪音墙的覆盖,Angela McCluskey特有的、能提供悲剧美的嗓音也就更有了用武之地。而这种别具一格的附加精彩,反倒是让这五首曲子成为了专辑里喧宾夺主的“罪人”。文/爱地人
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好声音,但能够运用好声音的歌者却不太多。商业运作之下真正能够长时间停留在心头的声音也没有几个。音乐是不是也开始像快餐了吗?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和声音,抱着怀疑的态度听了下去。感受是多方面的。有人说爵士是非主流的音乐,听爵士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这是一张非主流的唱片。但绝对是一张能够打动你心灵的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