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

1994年的《胡思乱想》发行30周年!王菲从那年开始每张专辑都很好听,恰好也是我们的上升时期,对国外文化很好奇,那时候吃顿肯德基都觉得奢侈,能从电视和报刊杂志上知道一些国外的东西但比较少,知道的也是一些泛泛的又不够前卫,直到2004年,我还只知道艾薇儿和西城男孩,根本不知道Sting、Aphex Twin这样的,国内很少很少会愿意介绍Portishead。而1994年,我还在听很大众很土的流行歌,包括对王菲的了解也仅限于王靖雯和容易受伤的女人而已。
王菲恰好是那个时代的宠儿,她可能的作用是作为音乐文化的中转站,我因为这张《胡思乱想》知道了Cocteau Twins和4ad唱片公司(胡思乱想、知己知彼,两首歌翻唱),知道了小红莓(梦中人)、窦唯(誓言)和黑豹。张宇也在这张专辑里有创作(走路有风/游戏的终点+用心良苦/天与地)。
《胡思乱想》也许对当时和十几年后的2006年的我来说倍感新奇,因为我很少有机会渠道获悉外面的文化,现在看来,文化交流中转的意义,不是王菲最好的;毕竟只是一张翻唱较多的专辑,不能代表王菲自己的水准,王菲以后还有更多不一样的精彩值得期待,但《胡思乱想》是特殊的存在,是那个时代给予歌坛和乐迷们最特殊的馈赠,什么叫open?那是一扇窗户打开了。
1994年,我连肯德基麦当劳都没吃过。1994年,我只在学校摸过微机,还不知道上网。1994年,王菲在做什么?《胡思乱想》有几个预示,她说“不想再说话,明日穿上袈裟”,2003年退出歌坛以后就很少见到她出来。 “那一刻我发现我有天经过你的身边却找不到你的视线”也是预示王菲和窦唯的婚变。
尽管有许多翻唱,前面说了,《胡思乱想》的制作是精良的,每首歌都好听,与专辑关联度最大、表现最突出的是几首梦幻色彩的歌:胡思乱想、知己知彼、梦中人、梦游,甚至<誓言>也有点做梦的感觉。温情的曲目可能还有点当时流行歌曲的真诚,没有太跟得上国际,都很好听罢了,但是有些歌也开始逐渐流露王菲的个性:“天天想着天天玩乐”,<纯情>这句很适合《重庆森林》淘气的王菲。王菲也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使用自己的真名王菲,和王靖雯暂时一会儿还分不开,所以有认真和纯情的一面。
再说封面。国内中文歌坛的专辑封面大多数都是歌手露脸,最多也就像王菲郑秀文在脸上画彩妆,或者拍出齐豫那样的有构图有艺术气质的,或者莫文蔚全身一朵金花,或者陈奕迅的卡通造型,或者窦唯仙子的黑豹,……王菲的《胡思乱想》封面没有自己的大明星大头贴,只是一些汉字玩解构主义和波普艺术,这种视觉效果很有趣,内地引进版就保守些,我买的磁带封面是王菲。内地版莫文蔚《全身莫文蔚》也把全身换成了莫文蔚的脸。看国外那些主流歌星乐队也是‘不免俗’,封面都是自己的脸,所以我觉得像Cocteau Twins、Depeche Mode、Portishead、My Bloody Valentine那样的美术设计真的很特别。《胡思乱想》从歌曲风格到封面艺术设计,无不影响着我。
1994年的唱片:(看看我们当时是什么水准)
Portishead《Dummy》
The Prodigy《Music for the Jilted Generation》
Suede《Dog Man Star》
DJ Krush《Strictly Turntablized》
王菲《迷》《胡思乱想》《天空》《讨好自己》
张学友《饿狼传说》《偷心》《这个冬天不太冷》
Nas《Illmatic》
The Notorious B.I.G.《Ready to Die》
1994年我还没吃过肯德基麦当劳呢。哪知道现在这么普遍,好普通,好普通,到处都是,嘻嘻。一姐背着自己设计的Love Faye❤系列的包包吃肯德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