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后感
“为何三体人这么喜欢镜面的东西呢?用他们自己的名言来讲就是,通过忠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第4季第16集《对决》。
刚听完的第四季,也就是原著第二本完结,原著很久之前看完了,现在再重听一遍,有一些感受。作者讽刺了傲慢,展示傲慢与失败必然联系。人类的傲慢,导致舰队的毁灭;三体的傲慢,导致逻辑雪地计划的成功。作者还非常着力地描写了人类的自私,有警示的感觉。还着力描写了人性与兽性的残酷现实,就是往往冷酷、专制、无爱、绝对理性是适合生存的,而善意、友爱、感性是不适合生存的。但是作者还指出了自由和尊重人性,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助推力。第二部的最后,将主题聚焦在爱上,表示地球和三体都有爱,并且希望爱传播到整个宇宙。现在听第三部。
生命是一手同花顺,一洗就什么都没了。
第二部章北海退场,刘慈欣曾说他开始只想写到第二部,否则就不会将章北海写死了。
第三部将人类的自私短视和傲慢写到了极致,比如人们死也不同意逃亡主义,并一直痛恨逃亡主义,这是自私与短视。而在经过末日之战,接触过水滴之后,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宇宙的黑暗,忽视了云天明童话故事中对于画的隐喻,最后死于二向箔的打击。
云天明的童话真是绝妙,让小说有了解谜的快感。刘慈欣对宇宙的设定更是宏大,关于宇宙真相的揭示让人有窒息感,宇宙就是一个大战场,还是一个不能恢复的大战场,生命为了生存而战,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道德只是地球文明未开化的证明,一个笑话,人类为了善良付出一切。
程心和云天明登场,而程心这个角色让很多人感到别扭,拧巴。我开始也这么感觉的,因为她一直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始终保持善良的形象。但是我觉得不能将程心仅仅看作一个人物,他其实是人类的代表,是刘慈欣对于人类世界的幻想,程心的决定就是人类的决定,程心只有在所有人被赶到澳大利亚那段时间是受人类痛恨的,其余时间,但凡人类缓口气,都会将程心视作善良的化身并崇拜她。
程心与维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维德所代表的是“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关于这两个人物,我引发了个人的猜想。为何程心这个角色这么拧巴呢?因为作者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两难的。作者不止一次描写了这样的情况,世界处于极权时人们富有牺牲精神,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但是科学和经济难以发展。在集权持续一段时间后,经济会崩溃,人们会迎来思想解放,私有财产得到无限尊重,经济和科技也会极速发展。但是男人失去了斗争精神,善良和道德成为了这个世界的普世价值,牺牲精神也不复存在,人们会迎来终极的平等,而正是这种平等,杜绝了逃亡主义,也杜绝了地球文明生存的希望。这就造成了小说中人类所展现出的短视、自私和傲慢。作者不断地敲击读者的心,警示人们远离这三点。正所谓“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云天明的童话故事没有被人类完全解读,直接导致了地球人类的毁灭,我一开始还惋惜于云天明这么费心编造的故事没有发挥作用,但现在想想根本不需要惋惜,云天明在被送上太空之前就说他对人类没有感情,也不想拯救人类,他编造童话就是为了救程心,最终他成功了。
第三部世界观极其宏大。第一部和第二部其实有大量元素来自刘思欣以往的作品。但是在第三部,由于境界之大,我已经看不到刘慈欣以往作品的痕迹了。看完第三部,再回顾第二部和第一部,就能理解时间是最强大的,任何事情任何人在时间的尺度下都变得微不足道。
三体的世界观之大,我认为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印象当中的科幻,还停留在对于武器还有科技上的进步。三体之前的科幻,往往将地球的故事投射到宇宙的界面上,他们虽然讲的是宇宙各个星球的故事,但像极了地球各个城邦的故事。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吸收宇宙之大,时间之广。而现在最新的研究,好像宇宙的时间又更改了,之前是180多亿年,现在是200多亿年。而宇宙之大同样难以想象,说我们像尘埃,实在是过于夸大我们了,我们可能是尘埃中的一粒夸克。其实朴实的古人也意识到了人的渺小,但是他们以彭祖之寿,长江之水为参照,反衬人类的渺小,这实在是极大的夸张了人类。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愚蠢,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了解宇宙。大刘可能写出了宇宙之大,至少是一部分的大。所以他的世界观甚至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而另一个方面,即便我们如此渺小,我们也确实真实存在过。在整部作品中,我认为大刘也肯定了“爱”,这个文明中的灵魂。三体我大学时读过,在听广播剧之前,第一二部基本记得,第三部小部分记得。在这次复习之后,我觉得三体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哲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