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瑟兰的“黎明”中苏醒

在告别两年多的媒体从业生涯之前,有一天我应同事之邀,一起到云南路的陕西餐馆吃午饭。同事是陕西人,一路上,他边驾车边历数着陕西风味小吃,诸如臊子面、羊肉泡馍、肉夹馍的鲜美可口,最后说了句十分经典的、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味觉是有记忆的。”
“味觉是有记忆的。”说得真好!听觉又何尝不是如此。前不久,友人帮我买来一张萨瑟兰的抒情歌曲专辑《可爱的家》,听着这位“美声女王”用她那水晶般华丽透明的嗓音放歌托斯蒂的《飞吧,小夜曲》,我一下子想起了同事的那句话,听觉的记忆被唤醒了,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上世纪80年代初,国门洞开,西风吹送,广播电台制作的大量古典音乐专题节目,成了我跨进古典音乐殿堂的领路人。“世界十大男高音”、“世界十大女高音”两档系列让我知道了斯苔芳诺、尼古拉•盖达、毕约林、科莱里、帕瓦罗蒂、萨瑟兰、卡拉斯等20世纪伟大的男高音与女高音们。印象当中,知道萨瑟兰的名字还在卡拉斯之前,不过那时听过她哪些曲目已记不清了,只是对她那夜莺般流利空灵的花腔技巧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不知为什么,我后来收藏的萨瑟兰唱片很少,只有一张她主演的普契尼歌剧《图兰多》CD精选。也许是有一段时间听了不少卡拉斯唱片,喜欢上了这位“歌剧女皇”全心投入、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而对注重美声技巧、表演上相对弱一些的萨瑟兰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排斥。直到这些年收集的几张歌剧咏叹调专辑中,听了萨瑟兰演唱的诸如德里布《拉科美》中的《钟声之歌》、威尔第《弄臣》中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等曲目后,才逐渐感觉到这位澳大利亚女高音不同凡响,有重新认识的价值。
抒情歌曲专辑《可爱的家》,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当萨瑟兰委婉深情地唱出托斯蒂的《理想佳人》:“我跟随你,就像宁静的彩虹伴着天堂的路;我跟随你,就像朋友般的火炬照亮暗淡的夜,”我情不自禁地为之而感动;当萨瑟兰潇洒自如地高歌莱昂卡瓦洛的《黎明》,将这首通常是男高音的保留曲目,以她高超娴熟的花腔技巧演绎得如此激情奔放、绚丽多彩时,我们仿佛奔走在初春霞光灿烂的树林里。这时,我们不得不佩服萨瑟兰的丈夫、相携她风雨人生的艺术伴侣波宁杰。是波宁杰敏锐地发现了萨瑟兰作为花腔女高音的优异潜质,用各种办法帮助她从自以为是大号次女高音的思维定势中摆脱出来,两人为此甚至经常吵架,波宁杰依然坚持不懈。他知道萨瑟兰对练高音有抵触情绪,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让萨瑟兰背对钢琴摸不到音高,然后暗中提高音域,超过她原先准备的高音C,进而上升到高音D。经过反复艰苦的训练,萨瑟兰的的花腔艺术日趋成熟,终于成为国际乐坛首屈一指的抒情花腔女高音。
萨瑟兰展示的声音的纯粹之美,也许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这种人声之美,并不是冷冰冰的。专辑放到了她演唱的爱尔兰歌曲《夏日最后的玫瑰》。当年,我们是通过那部风靡中国的德国影片《英俊少年》,认识了这首优美动听的歌。与英俊少年海因切的引吭高歌不同,萨瑟兰是用她那略暗却通透高贵的嗓音来演唱这支歌的,她唱得那样舒缓,那样委婉,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沉浸到歌曲呈现的生命之美转瞬凋谢的叹息和伤感之中,也为她细腻优美的表达而陶醉……
“味觉是有记忆的。”说得真好!听觉又何尝不是如此。前不久,友人帮我买来一张萨瑟兰的抒情歌曲专辑《可爱的家》,听着这位“美声女王”用她那水晶般华丽透明的嗓音放歌托斯蒂的《飞吧,小夜曲》,我一下子想起了同事的那句话,听觉的记忆被唤醒了,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上世纪80年代初,国门洞开,西风吹送,广播电台制作的大量古典音乐专题节目,成了我跨进古典音乐殿堂的领路人。“世界十大男高音”、“世界十大女高音”两档系列让我知道了斯苔芳诺、尼古拉•盖达、毕约林、科莱里、帕瓦罗蒂、萨瑟兰、卡拉斯等20世纪伟大的男高音与女高音们。印象当中,知道萨瑟兰的名字还在卡拉斯之前,不过那时听过她哪些曲目已记不清了,只是对她那夜莺般流利空灵的花腔技巧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不知为什么,我后来收藏的萨瑟兰唱片很少,只有一张她主演的普契尼歌剧《图兰多》CD精选。也许是有一段时间听了不少卡拉斯唱片,喜欢上了这位“歌剧女皇”全心投入、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而对注重美声技巧、表演上相对弱一些的萨瑟兰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排斥。直到这些年收集的几张歌剧咏叹调专辑中,听了萨瑟兰演唱的诸如德里布《拉科美》中的《钟声之歌》、威尔第《弄臣》中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等曲目后,才逐渐感觉到这位澳大利亚女高音不同凡响,有重新认识的价值。
抒情歌曲专辑《可爱的家》,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当萨瑟兰委婉深情地唱出托斯蒂的《理想佳人》:“我跟随你,就像宁静的彩虹伴着天堂的路;我跟随你,就像朋友般的火炬照亮暗淡的夜,”我情不自禁地为之而感动;当萨瑟兰潇洒自如地高歌莱昂卡瓦洛的《黎明》,将这首通常是男高音的保留曲目,以她高超娴熟的花腔技巧演绎得如此激情奔放、绚丽多彩时,我们仿佛奔走在初春霞光灿烂的树林里。这时,我们不得不佩服萨瑟兰的丈夫、相携她风雨人生的艺术伴侣波宁杰。是波宁杰敏锐地发现了萨瑟兰作为花腔女高音的优异潜质,用各种办法帮助她从自以为是大号次女高音的思维定势中摆脱出来,两人为此甚至经常吵架,波宁杰依然坚持不懈。他知道萨瑟兰对练高音有抵触情绪,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让萨瑟兰背对钢琴摸不到音高,然后暗中提高音域,超过她原先准备的高音C,进而上升到高音D。经过反复艰苦的训练,萨瑟兰的的花腔艺术日趋成熟,终于成为国际乐坛首屈一指的抒情花腔女高音。
萨瑟兰展示的声音的纯粹之美,也许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这种人声之美,并不是冷冰冰的。专辑放到了她演唱的爱尔兰歌曲《夏日最后的玫瑰》。当年,我们是通过那部风靡中国的德国影片《英俊少年》,认识了这首优美动听的歌。与英俊少年海因切的引吭高歌不同,萨瑟兰是用她那略暗却通透高贵的嗓音来演唱这支歌的,她唱得那样舒缓,那样委婉,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沉浸到歌曲呈现的生命之美转瞬凋谢的叹息和伤感之中,也为她细腻优美的表达而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