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的女神 (Triarii乐队传记)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2320662-244.jpg)
作者:澈黑
修改:Bloodcore
2008年底
首登于非音乐杂志,此篇为多次修改后的版本,发表于2009年8月份的(可怜没人看的)黯熵第三期
乐队历史:
成军于2004年的Triarii,最初只是Christian Erdmann的个人项目,音乐做为他的爱好,在项目成立之前就已创作了许久。2006年的一次偶然,让他和德国军工作坊Eternal Soul取得了联系,其军事化的音乐风格轻易博得了Volker Neumann的青睐。于是很快,Triarii的首张作品Triumph(凯旋),一张收录了两首Triarii早期曲目的七寸黑胶(Eternal Soul当时主推黑胶,CD作品时至今日也很少)发行了。之后的2005年,首张专辑"Ars Militaria(军事艺术)"问世,大气磅礴与悲壮细腻的军事交响,立刻震撼了当时的军事音乐界,同时发行的特别限量版还包含了另一张黑胶碟"Imperivm(帝国)",同样收录了两首曲目(算是正式专辑中两首曲目的Remix版)。
时隔一年,当人们还回味在首张大碟的经典之中时,更为出彩的第二张专辑"Piece Heroique(英雄小品)"出现了,Cold Meat Industry的两大王牌乐队In Slaughter Natives和Ordo Rosarius Equilibrio的助阵,顿时让人眼前一亮,除了继承前作的优点,曲目的人声增多,旋律和排列丰富化,可谓是一大进化,绝对是公认的军事新古典中必听的佳作。经过这两张多次再版的作品沉淀后,硕果累累的Triarii毫无疑问成为当今军事工业界里最受瞩目的乐队。
历时两年,第三张正式专辑Muse In Arms(武装的女神)在2008年的冬日登台,作为一年中最让人期待的专辑之一,Triarii并没有让人失望,大量新元素的加入,造就了这张力量与美出色结合的力作。专辑首发就是Eternal Soul最大规模,1850张普通装+150限量Box装,Box装在正式销售前三周就已被内定一卖而光,没有关系的人连买的机会都没有,足见乐队如日中天的声望和乐迷的汹涌追捧。另外,和往常一样,这张专辑发行的同时也附带发行了一张收录了两首曲目的黑胶唱片“We Are one”。(一年快过去了,仍然没有机会听到这张传闻比专辑更出色的黑胶)
Triarii作为Christian自我表达的媒介,获得的反响远远超过他本人的预计。随着每张专辑的巨大成功,越来越多人的开始关注Triarii,人们大老远跑来只为看他一次演出,连不少金属乐队都将Triarii的作品列为非金属音乐的必听系列。虽然Triarii是由单人创立,但实际上目前,由Christian承认的成员有三人,Eternal Soul的老板Volker Neumann和Werkraum的主创Axel Frank,不过他们主要活跃在Triarii的现场。这里有一点挺有趣,其实早先Eternal Soul的老板也是Wappenbund的现场成员(相信他开厂牌的经验和动力不少也是来自Wappenbund的Sven,Eternal Soul的第一张出品也是Wappenbund的黑胶)。 Triarii诞生并成名于Wappenbund活跃期,不过可惜的是目前Wappenbund已似偃旗息鼓,所以人们把更多的关注都放在了同样精彩的Triarii身上。两者作为不同时期的军事之王,音乐上也有不少相似的手法,在军事领域的影响和粉丝的狂热度也是基本相同的。
音乐其他:
Triarii意为古罗马战场的精英部队,往往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单从名称上就可猜出其音乐的大致风格,这点和Across The Rubicon是一样的。
美工上,Triarii的表达一直都是简洁有力,前两张专辑的设计具有连贯性,都出自Christian本人。而Muse In Arms则花钱请了德国的Haggard雄鹰工作室设计(所以设计出来封面也是雄鹰吗),突破了前两张的模式。
若要在Triarii三张专辑中向新手推荐最易入耳的一张的话,首推Piece Heroique,因为只有这张的曲目首首都像在叙述一个故事, 而Ars Militaria 和 Muse In Arms的位列其后则是因为不少曲目循坏太多,不耐听。不过三张显然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从Ars Militaria 说起,当你听到Mother of Pain这样压迫感十足的军事交响时,怎能不为之动心,Christian本人声音特别处理后的嗓音配合唱诗班营造出的天启感,是极具征服力的。不过可惜的是,歌词是完全听不出。For The Fallen Ones 中飘渺女声听起来像极了圣音,配合上背景的军鼓声,就又生出一种莫名的堕落感与压迫感。黑胶作品Imperivm里的Agonia作为For The Fallen Ones的加噪版,又是另一番效果,在噪音与炮火的采样下,这女声反衬托得更为空灵和纯净。Son of the Sun 作为终曲,大气磅礴并带有着浓厚的悲怆氛围,仿佛太阳之子也难逃厄运,随着曲调的越发宏伟,专辑悄然进入了尾声。
之前说Piece Heroique的每首曲目都像一个故事,这是因为曲风的多变性,尤其是在无人声曲目上,这和前一张相比绝对是一大进步。在我看来第一张成功很大在于Mother of Pain,而第二张的不论是人声曲目还是纯乐曲目更都有其微妙之处,更何况专辑还请来In Slaughter Native操刀。
Piece Heroique中有像开头曲Le Crepuscule Des Dieux(诸神的黄昏)和 Heldentod(英雄之死)这样精致古朴的史诗古典作品,也有Kingdom of the Blind (盲者之国)和Sun and Reign (太阳和统治)这样的噪化曲目。另外,要知道Triarii的三张专辑中共7首人声曲目首首都成为经典,而Piece Heroique就占了4首。On Wings of Steel(钢铁之翼)是Axel Hail Rome Victorious(Rukkanor也用过这个采样)为罗马之光辉喝彩,超赞的启示录歌词配合军事节奏,这首也是Triarii现场必演的曲目。
On Wings of Steel 于钢铁之翼上
We Are Fighting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 我们正为世界的末日而战
An Eagle of Terror to Come 恐惧之鹰到来
The Earth in Despair 绝望的世界
The Sun in Decline 残喘的炎阳
成功邀请到瑞典天启民团Ordo Rosarius Equilibro 合作的Rose 4 Rome(致罗马的玫瑰),也是公认的经典,一开头就是O.R.E.经典的糜烂吉他扫弦,Tomas性感的嗓音配上Triarii史诗级弦乐,重现当年罗马帝国的辉煌与淫乱。
Share My Women; Share My Wine 享吾之女,享吾之酒
Share My Soul; Burn the Sun 享吾之魂,尽燃烈阳!
This Is All, Just For Rome.... 仅此所有,献于罗马
Heaven and Hell (天堂与地狱)与On Wings of Steel结构大致相同,歌词也非常出色。不过前者听起来更具有威胁性。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首,不过Christian似乎更偏爱钢铁之翼,从歌词内页中后者文字比重较大和相关网站试听安排里看出来的。
We Are the Last Ones That Conquer, We Are the First Out of Hell 我们是最先离开地狱的,我们是最后被攻克的
We Are the Chariots Burning In Wwilight 我们是在暮光中燃烧的战车
We Are the Serpents to Rise, We Are the Lions to Come 我们是将复生的巨蛇,我们是将到来的雄狮
We Are the Fire That's Burning This world, Again 我们是再次将世界烧尽的天火
Vengeance Is Rising In Heaven and Hell! 复仇重生在天堂与地狱!!
Through Blood We Are Marching 凭借血液我们前进
In Fire We Dwell! 在火焰中我们停歇!
We're Burning Your Kingdom 我们在焚烧你们的王国!
Dominions Expelled! 主权崩散!
We Are God, we Are Caesar In Heaven and Hell! 我们是神,我们是凯撒,在天堂与地狱!
(这歌词配合音乐,相信热血男儿听了,都会沸腾的)
专辑接下来的The Inevitable Farewell of Democracy(不可避免的民主诀别),突出在人声的转变,音乐上依然是继承了专辑的大多曲目的旋律。
欧洲厚重的历史及其传承于血脉之中的自豪感,在这张专辑中已经很明显地体现了出来,Christian将俯瞰历史的感触融进了军事音乐的创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音乐既能引领你神游至雄伟和神圣的古战场,也可以将惨烈的近代世界战争展现在你的面前。而去年底发行的第三张专辑Muse In Arms将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自豪感带到了最高点。
作为一张历时2年的精心大作,自然也是万人瞩目的。Box装提前销空,也让我的期待逐渐加强。最后在专辑发行的十多天后,听到了这张今年最想听的作品。第一次听后,就感到了这张专辑有一个遗憾:循环(Loops)太多——这点在专辑的无人声曲目中尤甚。当然优点也有不少,新采样的运用、新唱腔、精彩旋律都让我看到了全新的Triarii. 虽然我听不出来混音的好坏,但完美主义的Christian似乎将Jouni (In Slaughter Natives)弄的快“疯”了。
Birth of a Sun(太阳的诞生),虽然Triarii每张专辑的首曲都是奠定氛围的,从开头战火的采样到最后的豁然开朗的女声,穆斯女神和军火缭绕的主题已经显现出,在我看来,这首曲目也是最为成功的开头曲。不过相信不少朋友在刚听这张专辑时候,被长达6分钟的氛围段闷坏了(我就差点直接跳过去),但有时间重新听听的话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Muse In Arms I&II&III(III收录在黑胶We Are One)也许是因为采样的原因这个系列产生出了一种Lo-Fi感。个人觉得要是三首曲目减少循环,合并为一首曲目,其优秀度肯定大大高于一首,不过这样的话,专辑估计会更晚问世了。这三首曲目中,个人最喜欢的还是II,很特别的开头,旋律也十分吸引人。
Europa是专辑中最出色的曲目,开头一句“这是我的王国(This Is My Kingdom)”,肃穆感顿起,充满英雄气概的歌词和独特的唱腔,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欧洲铁血兵团英雄奋战之时。任何没有斗志的人听到这号角的高嗷都将热血沸腾!
This Is Where Legend Sending to The Sky 这是传说飞升到天空之处
This Is My Empire, This Is Where Heroes Die 这是我的帝国,这是英雄阵亡之处
结尾的合成女声合唱也如女神的助威。作为专辑中最为成功的,并将自豪与自傲感彻底感染给听众的一首曲目,我们不得不为Triarii举杯高歌。
专辑中个人认为比较无趣的是Les Extremes se Touchent和 Legio I Martia. 就是大幅度的循环旋律加上一点采样罢了,这点和第一张专辑的一些曲目相似。像Sonnenwalzer这样的曲目音乐本身很有特点,但采样太多就没有了新鲜感,初听Sonnenwalzer的开头那一段的时候,还是很有惊艳感的,但反复来去的话还是会审美疲劳的。
Fatalist是专辑中我最喜爱的一首曲目,尽管整首曲目很多循环,但2分钟后那一段最为出彩旋律的出现,初听时就彻底震撼了我,内心的热血立刻就翻涌了上来,个人认为这段旋律是Triarii有史以来令人印象最深的和最赞的一段。
Ode to the Sun(致太阳的讴歌),Triarii最特别的人声曲目。第一次听时被那一句耳语式的We Are the Sun震了下,也立刻想到了O.R.E.的I am the Sun. 再之后,爆发式喊出的这一句的时候,那气势顿时就升华了,千军万马之势的咆哮夹杂着合念,犹如新生曙光照耀着万物,这一段可谓是Triarii人声的最大突破。但终究O.R.E.那句I am the Sun更能唤醒内心的邪欲,比这气势也内涵些。
The Final Legion是怎么听都是标准的Triarii终曲,大气悲怆的军事交响,庄严合唱与Birth of the Sun首尾呼应,旋律不断循环,但依然耐听,比较意外的是这一次这样的曲目并没有安排在最后。反而是较氛围化的Wir Kommen Wieder垫底,不过有趣的是这两首合起来听的话倒和Birth of the Sun的结构刚好相反。
忙了2年出来的这张作品,在国外的评价颇高,但国人的总体评价却并没有之前两张高。我觉得虽然没有达到第二张的高度,但还是完全可以和第一张媲美的。按照Christian本人的说法,这张专辑也是他最为重要的一张作品;因为在他看来,第三张专辑决定了一个项目或乐队的类型和音乐创作能力,他对自己也看的很重,以他的角度来看,每一张都是一大进步,相信他在Muse In Arms中实践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和采样,所以必然地,非常期待他下一张专辑,而好消息是,新的专辑已经开始制作了:)
修改:Bloodcore
2008年底
首登于非音乐杂志,此篇为多次修改后的版本,发表于2009年8月份的(可怜没人看的)黯熵第三期
乐队历史:
成军于2004年的Triarii,最初只是Christian Erdmann的个人项目,音乐做为他的爱好,在项目成立之前就已创作了许久。2006年的一次偶然,让他和德国军工作坊Eternal Soul取得了联系,其军事化的音乐风格轻易博得了Volker Neumann的青睐。于是很快,Triarii的首张作品Triumph(凯旋),一张收录了两首Triarii早期曲目的七寸黑胶(Eternal Soul当时主推黑胶,CD作品时至今日也很少)发行了。之后的2005年,首张专辑"Ars Militaria(军事艺术)"问世,大气磅礴与悲壮细腻的军事交响,立刻震撼了当时的军事音乐界,同时发行的特别限量版还包含了另一张黑胶碟"Imperivm(帝国)",同样收录了两首曲目(算是正式专辑中两首曲目的Remix版)。
时隔一年,当人们还回味在首张大碟的经典之中时,更为出彩的第二张专辑"Piece Heroique(英雄小品)"出现了,Cold Meat Industry的两大王牌乐队In Slaughter Natives和Ordo Rosarius Equilibrio的助阵,顿时让人眼前一亮,除了继承前作的优点,曲目的人声增多,旋律和排列丰富化,可谓是一大进化,绝对是公认的军事新古典中必听的佳作。经过这两张多次再版的作品沉淀后,硕果累累的Triarii毫无疑问成为当今军事工业界里最受瞩目的乐队。
历时两年,第三张正式专辑Muse In Arms(武装的女神)在2008年的冬日登台,作为一年中最让人期待的专辑之一,Triarii并没有让人失望,大量新元素的加入,造就了这张力量与美出色结合的力作。专辑首发就是Eternal Soul最大规模,1850张普通装+150限量Box装,Box装在正式销售前三周就已被内定一卖而光,没有关系的人连买的机会都没有,足见乐队如日中天的声望和乐迷的汹涌追捧。另外,和往常一样,这张专辑发行的同时也附带发行了一张收录了两首曲目的黑胶唱片“We Are one”。(一年快过去了,仍然没有机会听到这张传闻比专辑更出色的黑胶)
Triarii作为Christian自我表达的媒介,获得的反响远远超过他本人的预计。随着每张专辑的巨大成功,越来越多人的开始关注Triarii,人们大老远跑来只为看他一次演出,连不少金属乐队都将Triarii的作品列为非金属音乐的必听系列。虽然Triarii是由单人创立,但实际上目前,由Christian承认的成员有三人,Eternal Soul的老板Volker Neumann和Werkraum的主创Axel Frank,不过他们主要活跃在Triarii的现场。这里有一点挺有趣,其实早先Eternal Soul的老板也是Wappenbund的现场成员(相信他开厂牌的经验和动力不少也是来自Wappenbund的Sven,Eternal Soul的第一张出品也是Wappenbund的黑胶)。 Triarii诞生并成名于Wappenbund活跃期,不过可惜的是目前Wappenbund已似偃旗息鼓,所以人们把更多的关注都放在了同样精彩的Triarii身上。两者作为不同时期的军事之王,音乐上也有不少相似的手法,在军事领域的影响和粉丝的狂热度也是基本相同的。
音乐其他:
Triarii意为古罗马战场的精英部队,往往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单从名称上就可猜出其音乐的大致风格,这点和Across The Rubicon是一样的。
美工上,Triarii的表达一直都是简洁有力,前两张专辑的设计具有连贯性,都出自Christian本人。而Muse In Arms则花钱请了德国的Haggard雄鹰工作室设计(所以设计出来封面也是雄鹰吗),突破了前两张的模式。
若要在Triarii三张专辑中向新手推荐最易入耳的一张的话,首推Piece Heroique,因为只有这张的曲目首首都像在叙述一个故事, 而Ars Militaria 和 Muse In Arms的位列其后则是因为不少曲目循坏太多,不耐听。不过三张显然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从Ars Militaria 说起,当你听到Mother of Pain这样压迫感十足的军事交响时,怎能不为之动心,Christian本人声音特别处理后的嗓音配合唱诗班营造出的天启感,是极具征服力的。不过可惜的是,歌词是完全听不出。For The Fallen Ones 中飘渺女声听起来像极了圣音,配合上背景的军鼓声,就又生出一种莫名的堕落感与压迫感。黑胶作品Imperivm里的Agonia作为For The Fallen Ones的加噪版,又是另一番效果,在噪音与炮火的采样下,这女声反衬托得更为空灵和纯净。Son of the Sun 作为终曲,大气磅礴并带有着浓厚的悲怆氛围,仿佛太阳之子也难逃厄运,随着曲调的越发宏伟,专辑悄然进入了尾声。
之前说Piece Heroique的每首曲目都像一个故事,这是因为曲风的多变性,尤其是在无人声曲目上,这和前一张相比绝对是一大进步。在我看来第一张成功很大在于Mother of Pain,而第二张的不论是人声曲目还是纯乐曲目更都有其微妙之处,更何况专辑还请来In Slaughter Native操刀。
Piece Heroique中有像开头曲Le Crepuscule Des Dieux(诸神的黄昏)和 Heldentod(英雄之死)这样精致古朴的史诗古典作品,也有Kingdom of the Blind (盲者之国)和Sun and Reign (太阳和统治)这样的噪化曲目。另外,要知道Triarii的三张专辑中共7首人声曲目首首都成为经典,而Piece Heroique就占了4首。On Wings of Steel(钢铁之翼)是Axel Hail Rome Victorious(Rukkanor也用过这个采样)为罗马之光辉喝彩,超赞的启示录歌词配合军事节奏,这首也是Triarii现场必演的曲目。
On Wings of Steel 于钢铁之翼上
We Are Fighting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 我们正为世界的末日而战
An Eagle of Terror to Come 恐惧之鹰到来
The Earth in Despair 绝望的世界
The Sun in Decline 残喘的炎阳
成功邀请到瑞典天启民团Ordo Rosarius Equilibro 合作的Rose 4 Rome(致罗马的玫瑰),也是公认的经典,一开头就是O.R.E.经典的糜烂吉他扫弦,Tomas性感的嗓音配上Triarii史诗级弦乐,重现当年罗马帝国的辉煌与淫乱。
Share My Women; Share My Wine 享吾之女,享吾之酒
Share My Soul; Burn the Sun 享吾之魂,尽燃烈阳!
This Is All, Just For Rome.... 仅此所有,献于罗马
Heaven and Hell (天堂与地狱)与On Wings of Steel结构大致相同,歌词也非常出色。不过前者听起来更具有威胁性。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首,不过Christian似乎更偏爱钢铁之翼,从歌词内页中后者文字比重较大和相关网站试听安排里看出来的。
We Are the Last Ones That Conquer, We Are the First Out of Hell 我们是最先离开地狱的,我们是最后被攻克的
We Are the Chariots Burning In Wwilight 我们是在暮光中燃烧的战车
We Are the Serpents to Rise, We Are the Lions to Come 我们是将复生的巨蛇,我们是将到来的雄狮
We Are the Fire That's Burning This world, Again 我们是再次将世界烧尽的天火
Vengeance Is Rising In Heaven and Hell! 复仇重生在天堂与地狱!!
Through Blood We Are Marching 凭借血液我们前进
In Fire We Dwell! 在火焰中我们停歇!
We're Burning Your Kingdom 我们在焚烧你们的王国!
Dominions Expelled! 主权崩散!
We Are God, we Are Caesar In Heaven and Hell! 我们是神,我们是凯撒,在天堂与地狱!
(这歌词配合音乐,相信热血男儿听了,都会沸腾的)
专辑接下来的The Inevitable Farewell of Democracy(不可避免的民主诀别),突出在人声的转变,音乐上依然是继承了专辑的大多曲目的旋律。
欧洲厚重的历史及其传承于血脉之中的自豪感,在这张专辑中已经很明显地体现了出来,Christian将俯瞰历史的感触融进了军事音乐的创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音乐既能引领你神游至雄伟和神圣的古战场,也可以将惨烈的近代世界战争展现在你的面前。而去年底发行的第三张专辑Muse In Arms将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自豪感带到了最高点。
作为一张历时2年的精心大作,自然也是万人瞩目的。Box装提前销空,也让我的期待逐渐加强。最后在专辑发行的十多天后,听到了这张今年最想听的作品。第一次听后,就感到了这张专辑有一个遗憾:循环(Loops)太多——这点在专辑的无人声曲目中尤甚。当然优点也有不少,新采样的运用、新唱腔、精彩旋律都让我看到了全新的Triarii. 虽然我听不出来混音的好坏,但完美主义的Christian似乎将Jouni (In Slaughter Natives)弄的快“疯”了。
Birth of a Sun(太阳的诞生),虽然Triarii每张专辑的首曲都是奠定氛围的,从开头战火的采样到最后的豁然开朗的女声,穆斯女神和军火缭绕的主题已经显现出,在我看来,这首曲目也是最为成功的开头曲。不过相信不少朋友在刚听这张专辑时候,被长达6分钟的氛围段闷坏了(我就差点直接跳过去),但有时间重新听听的话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Muse In Arms I&II&III(III收录在黑胶We Are One)也许是因为采样的原因这个系列产生出了一种Lo-Fi感。个人觉得要是三首曲目减少循环,合并为一首曲目,其优秀度肯定大大高于一首,不过这样的话,专辑估计会更晚问世了。这三首曲目中,个人最喜欢的还是II,很特别的开头,旋律也十分吸引人。
Europa是专辑中最出色的曲目,开头一句“这是我的王国(This Is My Kingdom)”,肃穆感顿起,充满英雄气概的歌词和独特的唱腔,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欧洲铁血兵团英雄奋战之时。任何没有斗志的人听到这号角的高嗷都将热血沸腾!
This Is Where Legend Sending to The Sky 这是传说飞升到天空之处
This Is My Empire, This Is Where Heroes Die 这是我的帝国,这是英雄阵亡之处
结尾的合成女声合唱也如女神的助威。作为专辑中最为成功的,并将自豪与自傲感彻底感染给听众的一首曲目,我们不得不为Triarii举杯高歌。
专辑中个人认为比较无趣的是Les Extremes se Touchent和 Legio I Martia. 就是大幅度的循环旋律加上一点采样罢了,这点和第一张专辑的一些曲目相似。像Sonnenwalzer这样的曲目音乐本身很有特点,但采样太多就没有了新鲜感,初听Sonnenwalzer的开头那一段的时候,还是很有惊艳感的,但反复来去的话还是会审美疲劳的。
Fatalist是专辑中我最喜爱的一首曲目,尽管整首曲目很多循环,但2分钟后那一段最为出彩旋律的出现,初听时就彻底震撼了我,内心的热血立刻就翻涌了上来,个人认为这段旋律是Triarii有史以来令人印象最深的和最赞的一段。
Ode to the Sun(致太阳的讴歌),Triarii最特别的人声曲目。第一次听时被那一句耳语式的We Are the Sun震了下,也立刻想到了O.R.E.的I am the Sun. 再之后,爆发式喊出的这一句的时候,那气势顿时就升华了,千军万马之势的咆哮夹杂着合念,犹如新生曙光照耀着万物,这一段可谓是Triarii人声的最大突破。但终究O.R.E.那句I am the Sun更能唤醒内心的邪欲,比这气势也内涵些。
The Final Legion是怎么听都是标准的Triarii终曲,大气悲怆的军事交响,庄严合唱与Birth of the Sun首尾呼应,旋律不断循环,但依然耐听,比较意外的是这一次这样的曲目并没有安排在最后。反而是较氛围化的Wir Kommen Wieder垫底,不过有趣的是这两首合起来听的话倒和Birth of the Sun的结构刚好相反。
忙了2年出来的这张作品,在国外的评价颇高,但国人的总体评价却并没有之前两张高。我觉得虽然没有达到第二张的高度,但还是完全可以和第一张媲美的。按照Christian本人的说法,这张专辑也是他最为重要的一张作品;因为在他看来,第三张专辑决定了一个项目或乐队的类型和音乐创作能力,他对自己也看的很重,以他的角度来看,每一张都是一大进步,相信他在Muse In Arms中实践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和采样,所以必然地,非常期待他下一张专辑,而好消息是,新的专辑已经开始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