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爱乐——古典音乐欣赏入门20》
肯普夫是一位德裔演奏家。个人多年听乐的体会,觉得还是要听本国人演绎本国音乐!所谓原汁原味是也。哥德堡变奏曲的变奏部分通常都是按照A.A:B.B的结构演奏,肯普夫的结构却不尽相同,他采用的是A.A:B。这种演奏方式增加了乐曲叠进高潮的体验,同时又保持了巴罗克音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专注于音乐自身的叙述功效。里希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演奏家必须将自身造设成为作曲家与观众或是听者之间的一个无形的联系,为达到这种无形联系的目的,他必定要做到无我。”肯普夫的演奏含蓄细腻,织体清晰,亲切高贵;音色如歌,分句和速度自然而合理,丝毫没有矫揉造作和追求外在效果的倾向。肯普夫的演奏分句中充满了想象力,带有歌唱性的线条,具有坚实透视法的结构营造出一种令人着迷的氛围。 肯普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上述所有钢琴大师之中唯一一个在Aria中没有弹奏加花的,虽然在Aria部分中没有弹奏加花,在变奏第十,十四,十六,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七中他还是弹奏了加花部分,但是变奏第二十又省略了加花的演奏。 变奏第二十三没有刻意加快,却大有一股春光无限盎然得意的样子,加花的演奏更加强化了这种感觉。情感最为丰富的变奏第二十五的诠释不能不考虑哥德堡变奏曲全曲的结构,肯普夫的演绎全然没有伤感的情绪,充实而饱满,令人不禁想起“惜春长怕花开早”的意境。虽然没有刻意强调低音线条,然而旋律与和声线的平衡感始终贯彻如一。 肯普夫弹奏变奏第十五(卡农第五)中第十六小节十度音程的跳进时采用的延续性似乎扩大了原有的空间距离,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妙趣横生。变奏第三十(Quodlibet)由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的叠加最后形成四个声部的曲式,肯普夫歌唱般的演奏将乐曲中诙谐欢快的民歌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历经了二十九个严肃的变奏曲练习后,这仿佛是在巴赫家中举办的一场愉悦释怀的舞会。 DG43DG 439 978-2(63 分钟ADD)1970 年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