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知道为什么“好”
我对小娟的听觉经历是这样的:
现场——《往事随风》系列的2张CD——《红布绿花朵》1TING网试听——《红布绿花朵》CD
=======
1.现场。
第一次听到小娟可能比要说的这次现场更早,也许是迷笛?也许是某次演出。但我对她真正有明确印象,是大概2004年或2005年在无名高地。
主题模糊了,纪念王洛宾?或某次民谣主题演出。
总之,那天至少有五六组民谣歌手登台演唱。我个人认为水平参差不齐。民谣让人喜欢,甚至痴迷,是因为它质朴、简约。但不是所有甚至只有很少的民谣歌手能达到这点,更多打着“民谣”旗号的人,只能达到“简单”(单薄?),而不是“简约”。
所以那次小娟一登台演唱,我就被震惊了。
声音真的很好。再加上无名高地那个比较粗糙原始感的场地和灯光的反衬,小娟简直就像一个仙女(对于中国人不我爱用天使)。天籁嘛。
实话实说,再加上她身体上的一些劣势,反而更容易让我这样的听众平添对她的好感——觉得她要比身形正常的人付出更多,更不容易。
=======
2.《往事随风》系列
此后可能又看过几次现场,大多延续了先前的看法。
然后就听到了这个系列的2张唱片。
我觉得我对这2张的听感还是评价很高的。一个原因是当时身边老同志的推荐。比如戴方老师,比如王小峰老师等。不能否认,他们都说好,再加上我之前确实觉得小娟好,我也潜移默化地认为这两张CD确实好。
还有,这2张翻唱的都是老歌。其实任何人对老歌本身都是有种赞同的。
=====
3.《红布绿花朵》网络试听
前两天,戴方老师又说,小娟出新专辑了,大家都说好。他也没听,回头看看是不是真的好听,要好听咱们就大力推荐。2008年基本就没像样的专辑。
于是,我回家后查找了网络,找到了1TING网的试听。还看到了印在唱片上的各著名乐评人的推荐。
可以说,听歌之前的“好评”印象已经奠定了。(这也许就是乐评给听众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
但是听了一遍之后,我个人确实很疑惑,这张都是小娟原创的专辑,真的客观值得这些乐评人如此大力推荐吗?
我觉得它不如上两张唱片和她的现场。
基本上我就是当背景音乐听过来的,没有一首歌让我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寻找歌词内容,词曲作者,乐手是谁等等。(除了好像是第二首那个手鼓)。
虽然这样,但之前著名乐评的联名推荐还是让我更相信是网络试听的音质不好等原因造成了我的这个判断。
========
4.《红布绿花朵》CD
昨晚其实有现场演出,但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去。只是拿了CD就回家了。也许听了现场会更让我增加认可度吧。
反正我没有这样做。
回家,开始播放CD(不是好音响,只是CD机和飞利浦多媒体音箱)。有些听感确实丰富了,细腻了。但整体结果与之前的网络试听无异。
========
总结
1.我个人觉得这张创作专辑远不如小娟的翻唱专辑好听。小娟声音好是没的调的,不用质疑的。但她的创作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好。
2.有那么多好评不能说那些老师们有问题。毕竟音乐因人而异。陈羽凡自己贴钱为瘦人做专辑,虽然我对瘦人没太多感觉,但我也认同这种态度和精神力。我不喜欢,毕竟也许真的有别人喜欢。
3.仅总结我身边的案例,喜欢的人是王小峰老师这样年纪的人,所以,要么是我还不够安静,听不了这种(但我能认可前两张翻唱专辑)。要么是这张原创专辑的适龄听众就是王老师那样的大叔范儿。
4.仅针对这张专辑。我虽然没看昨天的演出,但相信小娟的现场要比CD好得多。
5.创作最好与生活有关。而生活真的就是平淡入水吗?你可以在状态上平淡,但精神我觉得一定不能平淡。我不懂佛教,但我看来,佛家就是状态平淡,但精神力强大。再看民谣歌手,苏阳,万晓利等,也是歌词来自生活,但音乐就更容易吸引我。我觉得他们知道你可以看淡生活,但生活现实是汹涌澎湃,即使平淡也是暗潮汹涌的。
小娟和乐队其实生活中不一定就是平淡的,我有耳闻他们乐队的一些变故。或者只能是人生观的不同,他们就愿意过平静的生活,表达平静的心声。
====
在那些联名推荐的人中,其实我跟谁可以说都不认识。但我个人历来很相信李皖和袁越的判断。
李皖,是因为我看了他写的不少乐评书。传达出他是一个更愿意看到现实,而不是追随主观感受的人。
袁越,是因为他游历很多,最近听说还去了我向往的牙买加采访。游历多得人自然就更容易客观和豁达。
所以从我的角度看来,李皖的评价中“《红布绿花朵》就是一种空。如果……写下听觉感受……我会写——听《红布绿花朵》:空上2000字的格子,然后,日期。”
袁越的评价中“静下心来,想象自己最近的生活,再来听听这张唱片,我听进去了。”
这些内容是符合我的判断的(也许我对他们的内容进行了主观扭曲)
也许小娟跟他们关系很好,或者他们很认可小娟这个人,最后“移情”到了这张原创CD上。但实际上,小娟没有达到他们推荐所达成的高度。
======
另外举个钟立风的例子
我也是先看钟立风的现场,觉得不错。后来又参加了他去老人院给老人唱歌的一个活动。更增加了对他的主观好感。但
但同时也知道对他的歌没有太多认可,只是“不错”的阶段。
后来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下午,阳光能射到我房间里。我喝了点儿红酒,随便拿了张钟立风的《在路旁》,当背影音乐听,主要是看书。
结果,听着听着我就感动了。扔下书,拿起歌词本,对着看。
甚至,在听到《毛主席像章》中“我发现她和我一样,一样忧伤”的时候听哭了。眼泪哗地就流出来了。
于是我觉得钟立风这张唱片太好了。此后在淘宝上,这张,万晓利的《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苏阳的《贤良》、谢天笑的《XTX》我一样订购了10张,准备送人。
钟立风我送给了同事,并大力推荐,还讲述了我在家听哭了的情况。同事们大感兴趣,结果后来都说被骗了,他们听了,觉得“一般”“还成”。
而现在,我CD架上还留着好几张没有送出去的《在路旁》
====
我的意思是,人的听觉、感受会受各种影响
总之,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说小娟这张创作专辑“好”。
现场——《往事随风》系列的2张CD——《红布绿花朵》1TING网试听——《红布绿花朵》CD
=======
1.现场。
第一次听到小娟可能比要说的这次现场更早,也许是迷笛?也许是某次演出。但我对她真正有明确印象,是大概2004年或2005年在无名高地。
主题模糊了,纪念王洛宾?或某次民谣主题演出。
总之,那天至少有五六组民谣歌手登台演唱。我个人认为水平参差不齐。民谣让人喜欢,甚至痴迷,是因为它质朴、简约。但不是所有甚至只有很少的民谣歌手能达到这点,更多打着“民谣”旗号的人,只能达到“简单”(单薄?),而不是“简约”。
所以那次小娟一登台演唱,我就被震惊了。
声音真的很好。再加上无名高地那个比较粗糙原始感的场地和灯光的反衬,小娟简直就像一个仙女(对于中国人不我爱用天使)。天籁嘛。
实话实说,再加上她身体上的一些劣势,反而更容易让我这样的听众平添对她的好感——觉得她要比身形正常的人付出更多,更不容易。
=======
2.《往事随风》系列
此后可能又看过几次现场,大多延续了先前的看法。
然后就听到了这个系列的2张唱片。
我觉得我对这2张的听感还是评价很高的。一个原因是当时身边老同志的推荐。比如戴方老师,比如王小峰老师等。不能否认,他们都说好,再加上我之前确实觉得小娟好,我也潜移默化地认为这两张CD确实好。
还有,这2张翻唱的都是老歌。其实任何人对老歌本身都是有种赞同的。
=====
3.《红布绿花朵》网络试听
前两天,戴方老师又说,小娟出新专辑了,大家都说好。他也没听,回头看看是不是真的好听,要好听咱们就大力推荐。2008年基本就没像样的专辑。
于是,我回家后查找了网络,找到了1TING网的试听。还看到了印在唱片上的各著名乐评人的推荐。
可以说,听歌之前的“好评”印象已经奠定了。(这也许就是乐评给听众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
但是听了一遍之后,我个人确实很疑惑,这张都是小娟原创的专辑,真的客观值得这些乐评人如此大力推荐吗?
我觉得它不如上两张唱片和她的现场。
基本上我就是当背景音乐听过来的,没有一首歌让我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寻找歌词内容,词曲作者,乐手是谁等等。(除了好像是第二首那个手鼓)。
虽然这样,但之前著名乐评的联名推荐还是让我更相信是网络试听的音质不好等原因造成了我的这个判断。
========
4.《红布绿花朵》CD
昨晚其实有现场演出,但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去。只是拿了CD就回家了。也许听了现场会更让我增加认可度吧。
反正我没有这样做。
回家,开始播放CD(不是好音响,只是CD机和飞利浦多媒体音箱)。有些听感确实丰富了,细腻了。但整体结果与之前的网络试听无异。
========
总结
1.我个人觉得这张创作专辑远不如小娟的翻唱专辑好听。小娟声音好是没的调的,不用质疑的。但她的创作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好。
2.有那么多好评不能说那些老师们有问题。毕竟音乐因人而异。陈羽凡自己贴钱为瘦人做专辑,虽然我对瘦人没太多感觉,但我也认同这种态度和精神力。我不喜欢,毕竟也许真的有别人喜欢。
3.仅总结我身边的案例,喜欢的人是王小峰老师这样年纪的人,所以,要么是我还不够安静,听不了这种(但我能认可前两张翻唱专辑)。要么是这张原创专辑的适龄听众就是王老师那样的大叔范儿。
4.仅针对这张专辑。我虽然没看昨天的演出,但相信小娟的现场要比CD好得多。
5.创作最好与生活有关。而生活真的就是平淡入水吗?你可以在状态上平淡,但精神我觉得一定不能平淡。我不懂佛教,但我看来,佛家就是状态平淡,但精神力强大。再看民谣歌手,苏阳,万晓利等,也是歌词来自生活,但音乐就更容易吸引我。我觉得他们知道你可以看淡生活,但生活现实是汹涌澎湃,即使平淡也是暗潮汹涌的。
小娟和乐队其实生活中不一定就是平淡的,我有耳闻他们乐队的一些变故。或者只能是人生观的不同,他们就愿意过平静的生活,表达平静的心声。
====
在那些联名推荐的人中,其实我跟谁可以说都不认识。但我个人历来很相信李皖和袁越的判断。
李皖,是因为我看了他写的不少乐评书。传达出他是一个更愿意看到现实,而不是追随主观感受的人。
袁越,是因为他游历很多,最近听说还去了我向往的牙买加采访。游历多得人自然就更容易客观和豁达。
所以从我的角度看来,李皖的评价中“《红布绿花朵》就是一种空。如果……写下听觉感受……我会写——听《红布绿花朵》:空上2000字的格子,然后,日期。”
袁越的评价中“静下心来,想象自己最近的生活,再来听听这张唱片,我听进去了。”
这些内容是符合我的判断的(也许我对他们的内容进行了主观扭曲)
也许小娟跟他们关系很好,或者他们很认可小娟这个人,最后“移情”到了这张原创CD上。但实际上,小娟没有达到他们推荐所达成的高度。
======
另外举个钟立风的例子
我也是先看钟立风的现场,觉得不错。后来又参加了他去老人院给老人唱歌的一个活动。更增加了对他的主观好感。但
但同时也知道对他的歌没有太多认可,只是“不错”的阶段。
后来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下午,阳光能射到我房间里。我喝了点儿红酒,随便拿了张钟立风的《在路旁》,当背影音乐听,主要是看书。
结果,听着听着我就感动了。扔下书,拿起歌词本,对着看。
甚至,在听到《毛主席像章》中“我发现她和我一样,一样忧伤”的时候听哭了。眼泪哗地就流出来了。
于是我觉得钟立风这张唱片太好了。此后在淘宝上,这张,万晓利的《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苏阳的《贤良》、谢天笑的《XTX》我一样订购了10张,准备送人。
钟立风我送给了同事,并大力推荐,还讲述了我在家听哭了的情况。同事们大感兴趣,结果后来都说被骗了,他们听了,觉得“一般”“还成”。
而现在,我CD架上还留着好几张没有送出去的《在路旁》
====
我的意思是,人的听觉、感受会受各种影响
总之,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说小娟这张创作专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