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无灵魂的歌者

偶尔在同事打开的最新流行单曲里听到YIDA声音,有点惊喜,一年又九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在这个连时间都迅速被忘却的时代,似乎也觉不出长短。只是这声音熟悉,听到时候马上想起放在皮三里作为慢跑节奏曲的《那女孩对我说》,距离那些独自跑步的时光竟然也已有两年多。
于是找到之前三张专辑重新听起,虽然当年并不喜欢《显微镜下的爱情》编曲风貌,但现在才发觉那曲子里插入的一段看似为了讨巧,实则是在表达他的rocker梦想。回想起来从喜欢《蓝天》到《地下铁》,直到今天才发现赵薇那首《渐渐》也是他的创作,轻柔抒情的类型一直就是大家最易接受和喜欢的。
难免唱片公司在市场压力之下要求创作的思路要偏朗朗上口。唱作人若是在如今的“只有流行没有音乐的”怪圈中坚持自己的喜好,恐是难上加难。
也见很多当红歌手,迎合大家趣味,一曲成名,别不多想,只是唱着大多数人一听既和的歌就跻身圈中知名行列。言下之意,娱乐嘛,关键在于娱乐大众。或者反之坚持自己的梦想,籍籍无名也不在乎,甚或坐在地铁弹唱一天,微薄收获也当是自由的代价。
偏偏YIDA二者皆非。
公司需要唱片销量,他要坚持自己音乐梦想。创作自由全无,于是,卡在这里。
曾看报道说,他坦言患上抑郁症并一度想要放弃。
但,总算坚持到今天,发新片、上通告、说感言……重头再来的劲头。能够至此,也算重生。
新歌里尤为喜欢略显粗糙的《写给自己的歌》,不解释、不抱怨,一个人走自己选择的路,知道自己始终走在寻找梦想的路上。
不知为何此次被YIDA打动。
说是来自同样不顺利的求学经历或者是清秀长相忧伤眼神也都无妨。
关于专辑的正反评论已很多,但是否真心着力在做音乐,明耳人一听即知。
他并非无灵魂的歌者。
2008-12-15
于是找到之前三张专辑重新听起,虽然当年并不喜欢《显微镜下的爱情》编曲风貌,但现在才发觉那曲子里插入的一段看似为了讨巧,实则是在表达他的rocker梦想。回想起来从喜欢《蓝天》到《地下铁》,直到今天才发现赵薇那首《渐渐》也是他的创作,轻柔抒情的类型一直就是大家最易接受和喜欢的。
难免唱片公司在市场压力之下要求创作的思路要偏朗朗上口。唱作人若是在如今的“只有流行没有音乐的”怪圈中坚持自己的喜好,恐是难上加难。
也见很多当红歌手,迎合大家趣味,一曲成名,别不多想,只是唱着大多数人一听既和的歌就跻身圈中知名行列。言下之意,娱乐嘛,关键在于娱乐大众。或者反之坚持自己的梦想,籍籍无名也不在乎,甚或坐在地铁弹唱一天,微薄收获也当是自由的代价。
偏偏YIDA二者皆非。
公司需要唱片销量,他要坚持自己音乐梦想。创作自由全无,于是,卡在这里。
曾看报道说,他坦言患上抑郁症并一度想要放弃。
但,总算坚持到今天,发新片、上通告、说感言……重头再来的劲头。能够至此,也算重生。
新歌里尤为喜欢略显粗糙的《写给自己的歌》,不解释、不抱怨,一个人走自己选择的路,知道自己始终走在寻找梦想的路上。
不知为何此次被YIDA打动。
说是来自同样不顺利的求学经历或者是清秀长相忧伤眼神也都无妨。
关于专辑的正反评论已很多,但是否真心着力在做音乐,明耳人一听即知。
他并非无灵魂的歌者。
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