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了,然后呢?”
2022年,陈奕迅Fear and Dreams演唱会开跑,以Fear和Dreams两个主题之间的流转,描绘了人类在黑暗、迷惘中找到爱、相信爱的历程。
在大环境充斥着不安与恐惧的时期,在负面情绪中找寻光、找寻爱很容易变成一种时代的母题,包括蔡依林的Ugly Beauty演唱会,发端于在孤独与挣扎中自我找寻内在英雄的历程,但放到去年登陆内地的时候,也让人体会到许多劫后余生的意味。
或许是感受到了类似的时代共鸣,林宥嘉新专辑也采取了这种由暗到光的架构,前半段的撕扯与忧郁在后半段逐渐走入温暖之中,《Daily Prayer 一段少女的祈祷》是分界线。
但哪怕作为林宥嘉的歌迷,对后半段的“温暖部分”也感到很强烈的不适应,因为他对温暖和爱的表述,是通过恋爱、结婚、一家人相亲相爱这样的叙事来完成的,这就让收口变得有些窄。
宽阔的落点之前林宥嘉不是没有过,比如诗意又充满奔赴的勇敢的《白昼之月》。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张专辑给人感觉传递的东西就有点像在告诉听众,你愤怒你不安,谈了恋爱结了婚就好啦——明明从绝望到希望的主题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最后的落点却显得轻浅,单看到歌名都让人有点猝不及防。
要解决真正的绝望和无助是靠恋爱是靠家庭吗?这太像过年时长辈的训导。真正的对绝望和无助的救赎,要指向的永远是生命,是“我为何而活”。
创作者一定有更深的考量,林宥嘉也有表达并不是要所有人都结婚,但呈现出来,有时作为听众接收到的可能会有偏差。
因此在主题的执行上,尽管《惩罚》和《To Forgive 宥》之类的环状结构颇有巧思,但《王》(天啊现在打出这个专辑名还觉得无助)在深度的挖掘上有些许缺憾。我想有很多人的不适应可能也在这里。
但对于一张专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音乐部分,关于这张的听感也有许多可以讨论的部分。
《惩罚》是我喜欢的林宥嘉式摇滚,词曲编个人认为在专辑中都算水准出众,比如节拍的变换和故障音效的设计等,但人声的部分,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是混音对人声处理的审美原因,显得副歌的假音部分听感偏干且缺乏力度,影响听感。
《白》的听感就好得多。林宥嘉现在的演唱似乎更注重唇齿语感,从这首歌也可以听出来,一种气若游丝甚至听起来音不那么准的游离感,但和这首歌的阴郁气质还算贴合。
接下来就进入个人认为在专辑中听感节奏问题最大的中段。
《我不是神,我只是平凡却直拗爱着你的人》《完,》《玛莉晚安了》《谁不想》,抒情四连发,紧接其后的是一段开启下半张的interlude、完整的《少女》Demo和完整的《少女》,可以说是在考验听众的耐性,听完一首抒情,又是三首抒情,听完一首《少女》,又是一首《少女》。
但抒情四连发的前三首,如果不是提前单曲发过,质量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个人比较偏爱的《完,》。《玛莉晚安了》在专辑里也有种特别的港式抒情风味,细腻低回,尤其前几首都比较强调鼻音和比较中高音区的弱混声的情况,这首音区偏低的歌有拉回一种安宁的氛围。
《少女》在专辑的大段抒情中也显得出挑了不少,复古风味的合成器调节了音色的画面感,松弛甜美。
《垃圾宝贝》《代客求婚》《一家人相亲相爱》,延续《少女》而来的甜蜜生活四部曲,几乎甜到发腻。个人听感上如果只留下《少女》和《一家人相亲相爱》,也有种点到即止的回归生活之感,但四连发之后,感觉就很想在劝婚劝育(开玩笑)。
八年等待,失望当然有。能听到他的诚意,能听到他的幸福,能听到他希望把这种幸福分享给世界的冲动,但对比之前的作品,哪怕对比回最近的《今日营业中》,结尾同样传递温度与希望的《白昼之月》《宠儿》《勿忘你》,从在摇滚中不顾一切的奔赴,到弦乐交织的诗意赞美,到收尾的记忆回响,对比这次的后半段,在深度与音乐上的差距还是有的。
希望的歌往往不只是描摹幸福的,更多是在描绘幸福的不易,是在美丽中看见末日的荒田,是在白昼之月前闪烁的泪光与伤痕,可能我们努力在这张专辑里寻找的,也是这些东西,而我感到失落的也恰好是这些。
推荐曲:《白》《完,》《玛莉晚安了》《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