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
回看十年之交的欧美独立民谣界,面前坦坦荡荡地分出鲜明的数条道路,有精致而优雅的室内流行,披上民谣气质的独立摇滚,有迷幻激进,有时甚至难以入耳的民谣实验,以及简单传统,旋律驱动的lofi质感小民谣。独立音乐界对电气化民谣的探索并没有给乐迷们留下多深的印象,但摒弃旋律化内核,投身更迷幻的氛围乐的电气化倾向已经在类似于Four Tet,PandaBear等音乐人的创作中初具雏形,尽管他们的创作思路仍然隶属于电子乐框架下,但也足以为对后来民谣音乐中喷薄而出的氛围乐元素广泛的普及而铺开道路。《For Emma, Forever Ago》显然是属于以上列举的数条目里最传统的一派,也就是旋律驱动的lofi民谣。模糊的器乐录音与部分曲目抓耳悠长的旋律线是传统框架下所谓“独立民谣”概念的直观表现。然而这张简单动人的lofi民谣专辑中一部分曲目展现出了些许怪异的一面。嗡嗡作响的白噪音,《Re:Stacks》中破碎的唱段,《The Wolves》尾段若隐若现的autotune,还有《Team》里敲个不停的鼓声下流淌的失真吉他声音。这些特质在《For Emma》中被Justin Vernon那浓烈的忧伤与孤寂气质掩盖,独处的心碎情感是如此强烈,借助旋律直观地扑入听者的耳中,给人以直接的感官刺激。这些奇怪的“非民谣”特质就像被专辑封面上布满的霜花埋藏,难以看透。随后而来的EP《Blood Bank》的封面仍然覆盖着冰雪,但Bon Iver音乐中埋藏的秘密已经开始开始融化。《Blood Bank》(特别是现场表演时)展示了Justin Vernon对失真电吉他打底的后摇滚气质的探索,并奠定了《Perth》和《Calgary》中他从民谣向摇滚的过度。《Babys》漫长而单调的钢琴前奏让人想起LCD Soundsystem的《All My Friends》,但相比《Woods》激进的极简主义人声拼接实验还是小巫见大巫了。《Woods》中Justin极端地扭曲与重构着自己的声音,并在接下来把这种极端破碎的极简声学质感放入Bon Iver整个往后的音乐生涯。与Kanye West的合作,参与《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的制作让Justin Vernon逐渐找到了对大编制乐队体系下出产音乐的把控能力,Kanye West那以极繁手段反射简洁概念的前卫理念也许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味浓尝试新的声音手段。他同期的另一个乐队项目Gayngs以及发行的《Relayted》多少反映了他在创作思路上的转变,更加丰富繁杂的器乐编排和对艺术摇滚的探索。充斥专辑的迷幻风格合成器元素也折射出他对电子乐的热情。所有的这一切,都奠定了接下来真正大作的创作思路,为味浓提供了全新而无限自由的手段——脱离简单的一把原声吉他,将更复杂的声音景观引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专辑中的每一首歌都用了至少一年的时间来成型,纯粹的声学体验被放在了专辑全局最重要的位置,在处心积虑的复杂编排中,反倒充斥着清新和谐的自然气息,Bon Iver的音乐图景终于彻底从冬日走入春季,完成了从简单的lofi民谣投入更加艺术化创作的转变。把专辑定为同名专辑是明智的,因为从《Bon Iver》开始,这个项目所有的概念与音乐才终于完成对接,带入了艺术流行和室内音乐的精致与成熟。
《Perth》是专辑中第一首创作完毕的曲目,它听起来就应该被放做开场曲—一切开始的声音。《For Emma》的最后一首歌《Re:Stack》中唱到“Everything stars from now on”,而献给希斯莱杰的《Perth》延续了这个宣言。不是用《For Emma》凄清的原声吉他,而是用精致而激动人心的独立摇滚之声,激昂的军鼓和号角勾勒了冬尽回暖,万物回春的声学景观。略失真的吉他拨弦引入,随即是Fleet Foxes式朦胧的背景人声和军鼓淡入。此起彼伏的和声组,稍扁平的军鼓与味浓细碎的人声旋律相交互,而颇具后摇滚气质的失真吉他带着乍响的擦声涌入副歌。桥段处激烈的器乐间奏由节奏乐器主导,小号也在结尾随之跟进。这是冰雪解冻,春回大地的图景。《Perth》奠定了专辑的声学基础。Bon Iver的声音从未像在这首歌中一样,如此丰富,复杂而鲜艳过。《Minnesota, WI》编曲大牛逼,无缝衔接《Perth》结尾段回响的吉他,富有空间感的打击乐组在背景中接入律动。灵巧轻盈的电吉他riff在效果加持下有着像班卓琴一样向内回缩的单薄听感,贝斯和低沉的铜管组饱满了前半段前奏缺失的低音频段。味浓开始唱歌时,这些明亮的动机突然全部中断,只剩下渐强的合成器在背后营造氛围,管乐也低调地切入。急促的原声吉他和班卓拨弦引入味浓从低沉的真声切换到他标志性模糊的高频假声,重复的“Never gonna break”仿佛一个坚定的誓言。突然降落的失真吉他音色脏且重,而味浓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条新的双轨人声旋律。在经过了像数学甚至前卫摇滚一样精彩繁复的编曲结构推进后,歌曲以福音式的伴唱和快速的原声吉他拨弦结尾,对原声质感的回归正是为下一首《Holocene》放慢的脚步做铺垫。《Holocene》以Elliott Smith式的原声吉他拨弦引入,味浓的vocal伴着极具辨识度的吉他段落和背景朦胧轻盈的铃声,铅笔擦纸一样的细碎节奏在副歌淡入,让人想起贯穿《Vespertine》的电子碎拍和原声乐器氛围,低声部的弦乐也缓慢叠加在吉他的拨弦之下,明亮的管乐和军鼓组在第二段主歌中若隐若现,既丰富了听感也不抢戏。在管弦声部弱下去的间隙,缓沉的贝斯线又清晰地显现出来。铜管延音如云雾一般延绵,当吉他拨弦再次转向明晰时,军鼓夹杂着贝斯线与繁杂的原声乐器墙涌入。同时《Holocene》也是专辑里唯一值得认真分析歌词的一首歌(因为大部分曲目的歌词都是意义不明,发音先行,服务于音乐性的个性语言,搞笑英语)。它从词作主题上是《Bon Iver》无可指摘的核心曲目。“Someway baby, it’s part of me, apart from me.”这句歌词一语成谶地点明了《Bon Iver》的主题:分离。过于充沛的情感与哲思化的理性思考分离,个体的渺小与外在环境的浩翰联系的分离。如下面这两句所说,味浓追求的全新世境界正是无须多言却能心领神会外在事物的浩瀚美与亲密关系的短暂珍贵。“Not the needle,nor the thread,the lost decreeSaying nothing,that's enough for me.”味浓在《Holocene》中以蒙太奇式的闪回缅怀了一段(或数段)难以捉摸的亲密关系。与爱人在不足够成熟而仍认真地贯彻嬉皮作风的年纪无言以对却心心相印,与兄弟点着烟在窗台上追思着过去。这些明晰的回忆时刻在《Holocene》中被模糊,拆解,转向副歌处的哲思自白和写景散文诗式的抽象语言:“Strayed above the highway aisleJagged vacance, thick with iceI could see for milesMiles,miles,miles...”(太美了这段我哭)“And once I knew......I was not magnificent.”这句话承载了太多流逝的意义:Justin Vernon知道这些回忆是易逝的,亲密关系与人生命中类似于《头脑特工队》里总部产出核心记忆球的珍贵时刻是不可求的,因此他转向承认自身主体性的渺小,而尊崇自然和自在事物的美。在忧伤,遗憾的分离过程中,味浓找到了一个窗口,通往对意义的寻觅之路和对自然美的臣服和冥思。十年前,the Microphones在《the Glow Pt.2》中淡淡地说出“I felt my size”,Cassandra Jenkins在下个十年之初又在《An Overview on Phenomenal Nature》中探讨“the birth of the cosmos”。这是一条贯穿新千年后独立音乐的金丝线。如果说《Perth》奠定了专辑声学空间上的形态,那么《Holocene》则是贯穿专辑乃至整个Bon Iver项目音乐概念上的key track,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对自身经历的抽象追忆,对纯粹哲理的思索与探讨,在这层层递进的悠扬器乐中和谐地交织回响。让我们转向专辑最悦耳的单曲《Towers》,它有着Sufjan Stevens和Wilco式明亮舒缓的原声独立流行气质。明亮轻快的双吉他riff前奏伴着富有变化的键盘打底赋予了《Towers》一开头就与先前的曲子间不同的走向:更快的bpm,更连贯的旋律线,以及最直接的情感表达:“For the love, i’d fallen on.”(味浓曾提到这是一首关于losing virginity的歌)管乐在主副歌后的桥段处在高把位贝斯拨弦的引导下转向低沉,alt country风味的节奏乐器,流淌的弦乐旋律伴着悠长的人声伴唱闯入桥段,这应该是全专音乐性上最优美的时刻了。如果说《Towers》是专辑最明快易懂的曲目,那接下来的《Michicant》和《Hinnom, TX》就相当抽象了。《Michicant》有着极具辨识度,贯穿全曲的吉他扫弦和富有弹性的中慢板节奏。歌曲推进过程中缓缓渗入弦乐背景,合成器氛围段落以及结尾处甩硬币般清亮的吉他和倒放节拍打底。《Hinnom, TX》由震荡着的合成器键盘主导,偶尔还突然炸出一段急促的弦乐上行旋律。味浓的人声在曲目中表现出不真实的迷幻气质:像感冒了一样鼻音颇重的低音真声念叨的同时,高频假声在左右声道中与次轨的人声打底呼应。这种手法让人想起PJ Harvey在《A Place Called Home》里念经+号角式高音的杂糅。这首歌里对振荡器和延音的应用也延续到了味浓在《22》和《i,i》中更激进的电气民谣尝试。《Wash.》是专辑中形式最规整的一首歌,它直接继承了《Babys》极简的歌曲结构与源自《For Emma, Forever Ago》的寂寞气质,纯粹而简洁的钢琴重复段带来了超越真实体验的美感。节奏乐器几乎完全隐去,而副歌处交相辉映,模糊回响的背景人声如同层层晨雾笼盖四野。小提琴与人声在副歌段落的加入是对《Holocene》中乐器循序推进的一次重现,将音乐情绪纵深向前推进,只不过这次轮到钢琴主导。三分半左右细微的震荡人声处理,是风吹过水面时,人的倒影与脚印被模糊的情景的声学再现。在倒放的钢琴音符中,《Wash.》隐入余音绕梁的的氛围乐段落。在感人至深的美中,Justin诘问着攀登的意义。躯体的疲劳和心灵的失落共同将歌曲的主题推入一种“相忘于江湖”的归隐情怀,而他在歌曲中的选择,也是《Bon Iver》全专的主题,那就是寄情于自然,以独处治愈自我。“Over havens fora full and swollen morass, young habitat!All been living alone,Where the ice snap and the hold clast are known.”如果《Michicant》还有着来自童年的记忆做为支点,那么《Wash.》完全走向了抽象和纯粹哲理的极端。如同其歌名一样,《Wash.》是专辑行进到接近尾端处的一次洗刷与净化,是一副写意山水上旷远的留白。将专辑中段的静谧提纯到顶点,为接下来的《Calgary》中再次爆发的辽阔与激烈做准备。《Calgary》开头由一段模糊的不知道是长号还是铜管的东西引入,我差点就要唱碧婆子的《Unravel》了。显然《Bon Iver》行进到此处,不管是音乐性还是情绪演进上,都正需要一个对全专的小结。《Calgary》的编曲甚至比《Minnesota, WI》还要生猛,还要野心勃勃:从冗长的氛围段落中升起。味浓慵懒的人声缓慢推进。合成器键盘开始从单调的延音中生发出变化,和弦一点点变得明亮,若隐若现的吉他声开始淡入。鼓组突然推进,渐强的军鼓和失真处理的管乐带着节奏进入歌曲,在重拍上甚至还有模糊的手摇铃声音。原声扫弦和失真吉他一同在桥段处喷涌,在激烈的军鼓节奏中,味浓高昂的双轨人声开始配合着打底的模糊伴唱呐喊起来。只剩原声吉他的尾端,味浓的声音归于平静,缓慢过渡入一段一分半长的氛围乐段《Lisbon, OH》。《Beth/Rest》作为《Bon Iver》这么张民谣专辑的结尾着实是出人意料。这首歌有着富于情绪化的软摇滚气质,从80年代充斥着明亮主音合成器的当代成人抒情流行乐中吸收灵感,用失真的吉他和四处蔓延,流光溢彩的电子音色创造出这么一首“突兀”的中板合成器芭乐。《Beth/Rest》的标题是一个双关,标志着专辑该结束休息走人的时刻。最后一句歌词可以听成很多东西,更像“This is awesome”,但味浓选择让展示出来的歌词上写着“This is axiom”,这也是对《Holocene》“Part of me, apart from me”的互文呼应:分离是惯常的。味浓在沉重的失真吉他滑音配乐中肆意宣泄着过度饱和的情感,真实而强烈。Justin Vernon在这里与密林深处的那个孤独青年告别,把自己从《For Emma》沉重的忧郁和寂寥中解脱出来。味浓本人声明,“这就像我最喜欢的歌曲。这是我最不希望你带走的东西。这就像无辜的。我不希望这首歌是80年代的复古歌曲。”诚然,这不单是一首80年代的复古流行曲,它是属于《Bon Iver》支离破碎又重新拼凑的一份独有的美。
与其说《Bon Iver》取胜于对“氛围民谣”这个genre进行的探索与曲风上的融合,不如说Justin Vernon的音乐创作早已跳脱出风格定义的限制,对各类音乐元素的编制与布局已经越过了所谓“融合”的概念。像是先锋派雕塑一般,Vernon任他的歌曲在创作过程中因势象形,随意发展,而不同的配器与所谓曲风也只是歌曲生成过程中自然显露出来的特质。专辑中摇滚,电子与艺术流行乐的成分在和缓宁静而极简主义的独立民谣气质中和谐地淡化,交融在专辑高度统一的主题与风格之中,而在这些“节外生枝”的特质突然突兀地喷涌而出的时刻,又增添了与传统体系下“独立民谣”概念相背离的美学体验。Justin Vernon以彻底而自由的姿态,将悠远绵长的氛围乐元素涵纳入自己独立民谣的框架之下,《Bon Iver》为21世纪10年代新民谣设立的标杆是开宗明义式的,氛围与具象音乐在民谣和独立摇滚中的融合,素材的拼贴与碎片化处理,对autotune的去流行去旋律化应用,都直接延续到《22,A Million》更激进的电气化艺术流行探索和《i,i》中折中主义的融合与拼贴,也丰富了独立音乐景观那本就无限复杂的声音。Bon Iver音乐的意义不止于此,就算是对于庞大的主流音乐体系,这张专辑的震荡仍然回响到今天。从听到《Woods》那一刻就开始欣赏与提拨Justin Vernon的Kanye West,到把歌词纹在手臂上的Ed Sheeran,以及慕名而来跨界合作的Taylor Swift,Bon Iver的音乐作为一个符号,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而这一切真正的起点重新聚合,归结到这张同名专辑。如Vernon本人所说,《Bon Iver》的主题包含着季节,周期的轮转,失落与新生在意义上重构与创生的过程,音乐上,它也确实消解了流派间的边界。民谣,摇滚,电子,嘻哈,流行与实验间原本清晰的界限被模糊,消解,重构。而在这种破坏的过程中,音乐本身的价值却更被放大。于我们自己而言,Bon Iver的音乐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在朦胧的景观下意识到“I was not magnificent”。尽管人们的生命充满了忧伤,遗憾和悲哀,我们主体性的渺小让我们屈从于自然之下,却也赋予我们视角去直面纯粹洁净的美。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我们得以为自己的生命和新生事物创造崭新的,渺远而无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