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与真情

美丽岛 原创mortal1公众号Tracex2024-02-17 10:54甘肃 美丽岛是罗大佑在2010年以前评分最两极分化,同时也是评分最低的一张专辑。同时出完这张专辑之后,被人所熟知的那个罗大佑就隐退了。而这张专辑之所以引起争议,主要是曲风的问题。罗大佑的编曲变得更加现代与潮流,但是旋律并不好听;而且相当多的曲子显得毒辣,刻薄,嘈杂。这与传统的罗大佑的形象不太一样。好在《伴侣》《宁静温泉》等歌曲还能让我们看到那个熟悉的罗大佑的形象。 一个人在五十岁的时候,到底会去想些什么?岁月是残酷无情的,它会剥夺你的感受力,剥夺你的青春;甚至人的智慧并不一定随着岁月而增进,恰恰相反,很多年轻时候能够意识到的事情,热爱的东西随着岁月增长都会失去感受力。当你还在活着,进行那一成不变的日常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时间是漫长的,但在某一天,你会发现日常已经悄悄改变,而你之前所生活的环境一切都变了。 对于罗大佑而言,五十岁是这么样的一个分界点:前面是即将到来的老年,身后是埋葬他青春血泪的台湾。在这样的时期,他想喊出来,道出自己的感受;因此专辑中充满了怒气冲冲而又刻薄毒辣的讽刺与比往年更直接的攻击。他还想悼念时代,但并不是那种悲情的体现方式。而是宏大的,焦躁的甚至感情强烈的。这些情绪体现在歌曲上就是以嘈杂密度高的编曲,配以感情强烈或者怒气冲冲的唱腔去攻击你的耳朵。而前人的魂灵,爱与安慰又成为了罗大佑的驻足点,这部分歌曲情真意切但叙述又非常高超,绝不会陷入苦情歌或者太滥觞的抒情之中,显得硬气又诗意。在歌词艺术上,一部分歌词走向更加意境混乱,叙述不清的状态,但无论是攻击时事还是怀念时代都显得怒气冲冲。另一部分歌词充满深情,有时候直抒胸臆《宁静温泉》《啊!停不住的爱人》,却是以一种很克制的方法表达出来的,比如《舞女》《伴侣》。  《伴侣》以优美简单的旋律配以简单的钢琴编曲,同时又用高水准的歌词为专辑开了一个好头。这首歌的写作背景是非典流行病时期,罗大佑将这首歌献给在非典中相互扶持,相濡以沫,艰难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也许是在这样的年纪下死亡已经似乎可以触碰到,又也许是在无情的疾病面前,死亡变得如此随处可见。然而人们又必须在这艰难的世界前进下去: 你看那序幕战火的开场 突变了世纪飞沫裏存亡 崭新的世界陌生的旅航 同时,罗大佑又是那个能够了解你心事的人: 多少的付出的解脱 留下的才能够承诺 伴侣有一颗不能怨尤误解的心 付出了拿回来什么 到头来算对或是给错 在这里很多情绪被沉淀下来了,对于真理的怀疑,生命是否值得的主题一直是罗大佑歌曲当中常见的主题。比如在《将进酒》当中的:“莫再提起那人世间的是非,今朝有酒今朝醉。”在《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当中的“一阵一阵地飘来是秋天恼人的雨,刷掉我多少青春时期抱紧的真理。”这是围绕一个人一生的,可能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前期那些焦躁地,充满了青春伤感的内容,在《伴侣》这里变成了一朵缓缓盛开的鲜花:在人的真情与包容之下,很多东西变得无需多言: 再一次日出太阳升起 再一次重逢问候之余 每一个握手将不再犹豫 每一个生命将被珍惜 如今的岁月将被记取 守望坚持与患难的伴侣 《美丽岛》即指台湾,恢宏而又怒气冲冲,将自己的所有感情与呐喊献给了台湾。 “美丽岛是我最愤怒的一首歌”罗大佑这样说。 愤怒体现在哪里呢?罗大佑在写美丽岛的时候,对于台湾的情绪是一种“追寻”的心情,也就是寻找这片土地的“根”与“意义”所在,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们需要联系罗大佑的整个创作历程,就像在《大地的孩子》里面罗大佑唱“白云用四季来转换东南与西北,人们用温情与冷漠相逐又相随”,在《东风》里面唱“只在这寰宇之中,可不能让你变成泡影”在《我所不能了解的事》里面唱“刷掉多少我青春时期抱紧的真理”其实对于罗大佑而言,无论家国情怀与个人爱情与感受都是一样的,都是人生当中最庄严而又严肃的事情。但是他感受到的确是支离破碎的爱情,往事不在的青春。以及无处安放的理想与家国梦想,他生活的这片土地即是养育培养他,寄托着他的一切的土地。也是埋葬理想与爱情的土地。于是罗大佑又热烈,又愤怒地高呼: 轮回于有无中, 翻尽了悲和喜, 风雨美丽岛, 爱恨随痴人迷。 同时,罗大佑又把岛屿当做一种寄托,他当然也意识到人的感情的脆弱不定,而生存的土地却永远是那么深沉,无言,博大,冷酷而又柔情。“冷酷而又柔情”并不是一种矛盾,而确实是人们对于土地的双重看法,土地当中诞生了人一切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经常被被当做母亲的形象,同时也没收人们的生命,又常被当做死神的形象。就像海子的诗歌里面写的“目击众生死亡的草原上鲜花一片”罗大佑似乎认为这无言的大地当中蕴含着最深的内涵所在,于是他唱 沉浮海陆间, 出没入夕阳底, 放眼人世啊, 何时才变成你, 生死美丽岛, 最后的压轴戏, 沧海遗珠啊, 目光何烈如炬, 故土梦里追, 归乡共飘泊去。 本专辑里面很多歌似乎都可以看作为专辑同名歌曲《美丽岛》的补充与说明。比如《手牵手》这首歌里面“牵手的变成了妙手的握握见好就收,携手的变成了毒手的千千覆水难收。”去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利益至上冷漠异变。在《时光在慢慢的消失》里面的“时光在慢慢的消失 时光在漫漫消失,高楼大厦 天干地支 设计了谁的故事,数字价值 坚持固执 铺展了一首诗,眼光在慢慢的飘逝 瞳孔在慢慢飘逝,”走向在茫茫的未知 走向在茫茫未知。体现的强烈的末世感与时代的易变,人生感触的复杂感受。  当这部分歌曲也有很多问题,首先就是观察的琐碎与肤浅,感受大于实质。无论是林夕的歌词还是罗大佑的歌词这里创作地都不太好。尤其是林夕创作的歌词,意向使用太过浅薄生硬。从音乐内容上而言,也很难看出罗大佑有什么突破,编曲上自然是变得更加复杂现代,但是内容本质只能说是对于前半生创作的总结与重复,当然,旋律也没那么好了。 在《美丽岛》之前,和这几首风格相似的歌虽然不多,但是也有,大家可以看一下当时的罗大佑的表达比现在优秀在哪里: 分享OK男女合唱团的单曲《台北市的墓仔埔》:http://163cn.tv/6jzio2(来自@网易云音乐) 分享罗大佑的单曲《东风》:http://163cn.tv/vxCVn1(来自@网易云音乐) 专辑的第三首歌《舞女》可能是这张专辑当中给人最为惊喜的一首歌,罗大佑表达的天赋在这首歌里面显得淋漓尽致。 《舞女》是罗大佑在2000年后写的最好的词作,为纪念舞蹈家罗曼菲所作,罗大佑很巧妙地将舞者这种职业与人的孤独寂寞结合了起来,仿佛有一种万物运行而我无家可归的孤独之感,不可避免地让人想到了《船歌》里面 极美的那句:“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歌曲旋律与《原乡》当中的《母亲》有相似之处,但《母亲》的旋律与配器要显得满很多,仿佛爱迎面扑来。而《舞女》当中有不少恰到好处的停顿,歌曲结构就显得没那么满了。而歌词同样也是,那么深的感情却通过那么克制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另一首怀念故人的歌曲是《倾城之雨》,但其实这首歌的意义还不止怀念故人,准确地来说它并不像一首纪念逝人的歌曲,而是更像是一首悼念青春,寻找心灵归宿的歌曲,只是故事背景让这首歌听起来沉重了不少。就像《恋曲1990》并不像恋曲,而像是纪念所爱的人的歌曲。 与《舞女》的克制不同的是,《倾城之雨》到处都是深情直接乃至悲恸的感觉。这两句极好:“青春终究不解要世间的回答,为何造化那倾城的无法挽回的变化。”我觉得很刺痛的一点就是,人的最浪漫主义,最有理想,对于这个世界最充满好奇心的时间,但同时也是最脆弱,最容易被伤害,最容易形成疤痕的年代,那么多问题就被留下来了。正像罗大佑唱的那样:“青春终究不解要世间的回答”。 专辑的第五首歌是《初恋的少年家》,其实这首歌虽然曲风确实不讨喜,但是我还是蛮喜欢听的,恋情的表达在这里并不是浪漫的传统表达。而是将自己看作苦苦追寻,遭受折磨的少年,不被理解的少年。而所谓爱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台湾,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 专辑的第六首歌是《啊!停不住的爱人》,回归早期的情歌创作,比之前的歌曲更带有年龄所带来的沧桑感。爱人是在多变的时代当中的确定感: 颠颠仆仆熬到这里不易, 转头仍看到你在默默地跟随。 当然,罗大佑的这篇词作称不上很整洁,有的地方用词很混乱,但是表达却是不错的: 颠覆在那无奈何的长夜 总有个无助后谁不具名的安慰 这一句是我觉得歌曲当中最亮眼的一句词,我在一开始听这首歌的时候没有听清楚“颠覆”这个词,看到歌词之后也觉得这个词用的很没道理。但我现在逐渐理解了“颠覆”在这里的用意,是类似于一种“感到绝望”的意思。在那无数个孤单的,感到老去,观念破碎的夜晚里面。自己所信赖的一切都被“颠覆”的时刻里,还能看到熟悉的爱人。 第七首歌《网络》,罗大佑化用了“网络”与“女人”这两个意向,网络在这里是虚拟的,不可捉摸的形象。在罗大佑眼中女性同样也是一个未解的谜题,从《未来的主人翁》当中的《诞生》开始,罗大佑就一直都有表达女性的这种“不可捉摸性”:女性是一个陷阱,一个猎手,一个男性永远不能真正理解的生物。但其实罗大佑除了对于女性的这种“不可捉摸”的描述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对女性作为一个人的询问与悲哀感。在艰难的人世间,爱情的这场捕鼠游戏当中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痴狂女人网路的方向里飞深藏女人网路的方向无悔 你阳春的计谋悲不胜悲你阳春的计谋追不胜追。 就像在《台北红玫瑰》当中的: 开心的关心的真心的变心的成败未知的是谁 欢心的伤心的痴心的负心的爱恨交织又是谁 第九首《往事2000》是我心目当中的本专辑最佳之一,这是我心中真正的《恋曲2000》,浪漫,深情,温暖。这才是最好的延续《恋曲1980》与《恋曲1990》的表达。“心软的总是骨头硬”这句话无论哪一次响起都让人落泪,整首歌都充满了这样的情绪:尽管有不确定的未来与生老病死,但依然要坚强面对艰难的未来。罗大佑的硬气与温柔,敏感在这里结合得太好太好。这首歌也是真的让我开始认真听《美丽岛》与爱上《美丽岛》的一首歌。 第十二首《宁静温泉》为林夕作词,所以词的风格上可以看到林夕和罗大佑的一些杂糅。也许是因为当时林夕得了抑郁症。词作当中没有体现他一贯的观察力与敏感,而是向基督教的皈依,寻找心灵的安宁。“在喧闹中,寻找静默”,“看一切灰飞烟灭中,只为了复活”都能看出林夕纤细的抑郁与想要寻找归宿的心态。“灰飞烟灭中的复活”与“喧闹中的寂寞”这两句都有隐隐的“现实世界无意义”与“语言无意义”的感觉:语言在深刻的生活体验上失去了意义,在语言无法到达的彼岸才是最真的现实。 罗大佑把:"在死荫幽谷中,谁怕寂寞“这句改为了“在死荫幽谷中,怕谁寂寞”,多了几分难以言明的心酸。 心灵啊我最后的家 相遇之前总有个分离啊 心灵啊回到谁的家 总想谁的笑容去解答 这几句的“心灵”指的是谁的心灵呢?我认为毫无疑问指的是自己的心灵。也就是说,林夕在这里描述了人的状态的一种改变:一开始总是想着寄托在他人身上,而最后却不可避免地返回自省与自我安慰当中,这段歌词当然是写得极好的。 谁的是谁的非谁的错 人间慈悲的姊妹啊请你保护我 没有人争议的夜晚共享清醒 在有生多情之年相互解脱 这些句子的“基督教”味道明显就很浓了,圣经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伸冤在我“,意思就是需要向上帝去叙述,但并不需要现实世界的判断(谁的是谁的非谁的错),接下来的几句又有一点罗大佑的那种携手共度温情的感觉? 心灵啊我最初的家 告别我们邂逅的巴别塔 心灵啊谁都不说话 天地一刹那开出一朵花 一切错误都在等待宽恕 只有原谅才能消灭痛苦 只有一无所求才让所有人满足 一切故事一开始就等待结束 什么样的幸福要你去追逐 心灵啊我最初的家 告别我们邂逅的巴别塔 心灵啊谁都不说话 天地一刹那开出一朵花 这段歌词就明显有点良莠不齐了,“天地一刹那开出一朵花”这句词用的又矫情又莫名其妙,这句话在这里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很浅,仿佛就是只要寻找到”自己“就一切都亮起来了“开出一朵花”,这句可真的把林夕的作词短板暴露出来了。不过其他的地方还是不错的,和专辑整体表达其实也很契合。我觉得美丽岛在《宁静温泉》这首歌仿佛是一个暂停的落脚点,在描绘变化难测的人世间之后,在许多批判,呐喊,愤怒之后开始向自我去思考与寻找,林夕的加入让这首歌成为了本张专辑最纤细的一首歌,作词艺术有许多优秀之处,有些地方显得太过矫情刻意,相比整张专辑的“硬气”有点脱节。好在陶喆的世界风编曲和罗大佑的优美旋律也让这首歌成为了本专辑中最容易入耳最优美的一首。 专辑的第十首歌曲是《绿色恐怖分子》,罗大佑为数不多直接表达其政治人物的歌曲,表达上延续《超级市民》《巨人之歌》,以儿歌式或者进行曲式的曲调去表达讽刺或者政治批判。当然和《巨人之歌》一样,《绿色恐怖份子》这里的悲愤感还是非常强的:“我们不是没有用的脑袋瓜子 得要教育我们下一辈子”其实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的政治观念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看他们透过政治观念表达出来的什么内容。我认为《绿色恐怖份子》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悲愤的复杂情绪很值得回味很有价值,而相比之下《阿辉饲养了一条狗》的表达就太过直白单一了,无论是编曲还是作词都很像早年间的《现象七十二变》,闽南语与blues的结合也不生硬,但我觉得没那么大的意思。 专辑的最后两首歌是《真的假的》与《南台湾仔共》,给专辑收了一个不那么完整的尾。《真的假的》以怒气冲冲的hip hop去尽情表达对于黑白颠倒,人心易变,不真实的世界的愤怒感。《南台湾仔共》这个歌曲就更加出人意料了,出于一些原因这首歌不能多谈,但是我觉得任何人都能感觉到《南台湾仔共》里面那荒诞不经的感觉,《美丽岛》仿佛没有找到归宿,而是走向了茫茫未知。  《美丽岛》这风格迥异的十六首歌,是对罗大佑三十年音乐创作的一个总结。而在这张专辑结束之后,罗大佑就很难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了。《家3》那个温和内敛的罗大佑也似乎与他的过去划清了界限,虽然诸如《请珍重》这样的歌会让我们似乎感受到罗大佑的回归,但是就整体创作生涯而言,似乎《美丽岛》真的就是某种结束。 《美丽岛》的整体性是缺失的,这并不是说歌曲组成太过随意,而是在这张专辑当中,罗大佑仿佛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回答。也许是因为罗大佑的才能的下滑,也许是流行音乐这个载体已经承载不住罗大佑想要表达的内容,总之这张专辑就是那么戛然而止了。 从艺术家的角度而言,《美丽岛》更像是对于前半生艺术创作的一种总结,只有在《舞女》与《往事2000》这两首歌上罗大佑完成了新的艺术进取,毕竟这样的抒情与叙述在历经沧桑而又坚强的老男人身上可能变得更加擅长了。而对于时代与世界的拷问,愤怒,悲伤是占着专辑主体的部分则显得情真意切而过于琐碎肤浅。但罗大佑表达的高明之处是由他敏锐的观察力支起来的: 你还是很容易感受到《伴侣》当中面对世界乱象的坚强,但还有那几句恰到好处的质问:“多少的付出的解脱,留下的才能够承诺,伴侣有一颗不能怨尤误解的心,付出了拿回来什么到头来算对或是给错”《美丽岛》当中疯狂的,强烈的末世感。《舞女》当中强烈的孤独感,那些打破了时间与空间,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梦想的叙述手法。《网络》叙述女性的“不可捉摸性”却没有停留在这一层,还有不易察觉的女性共同囿于这个无法解答的世界的悲悯感。以及《往事2000》当我听到“莫可奈何的心”与“心软的总是骨头硬”这两句的时候的总是被瞬间击中。没有人会懂在付出许多之后不遂人意的那种“莫可奈何”,也没有人会懂忽视这困难的一切依然前进的坚强。虽然《美丽岛》并不完美,但我感受到那些被击中的时刻的时候,那些感受到我与艺术家的联系的时候,我知道我爱这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