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 Three:神经质+世界风

第三张专辑制作人换成日后的大牌制作人Steve Lillywhite,英国榜成功夺冠,又是全新曲风和技术的尝试,好听的歌曲不少,而且对世界风、政治歌曲都有影响。
Intruder 前奏各种音效就好听到不行,副歌没太接住;歌曲标题是入侵者的意思,歌词描述的就是私闯民宅的刺激。这首的鼓是Phil Collins演奏的,使用了drum pattern技术增强紧张感,后来也被他用到了Genesis的Mama和他自己的In the Air Tonight里,巧合的是Peter Gabriel在1987年演唱会唱这首歌的时候还用到了和Phil Collins在Genesis演唱会上唱Mama时差不多的灯光+镜头效果。这首间奏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乐器声音,难道万物皆可合成器...Peter Gabriel自己应该比较偏爱这首,巡演唱的次数不比更有名的下一首歌少。
No Self Control 继续神奇音效,但演唱旋律更抓耳。Peter Gabriel最受挽仪老师欢迎的神经质题材正式登场,整首歌使用的马林巴琴制造了一种大脑思维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感觉,也是Phil Collins打鼓,出现不多的电吉他是Robert Fripp,和音里有Kate Bush。
Start 一分多的萨克斯interlude。
I Don't Remember 挽仪老师喜欢的艺术摇滚转新浪潮的曲风,前奏和间奏令人联想到两年后Roxy Music的The Main Thing。这首歌是精神病(失忆症)题材,副歌“I got no memory of anything at all”那句旋律好酷,结尾声音处理得微不可闻,鼓是Jerry Marotta+鼓机做的。2007年的巡演上Peter Gabriel捡回来很多二十多年没唱过的早期歌曲,这首是当时被捡回来后又较快失宠的一首。
Family Snapshot 歌词很明显是枪手在行刺街上群众包围的车队里的名人,很多信息说这首歌写的是肯尼迪遇刺,但其实歌词讲述的是1972年阿拉巴马州长George Wallace的遇刺事件。George Wallace是民主党成员,四次参选总统,1972年参与民主党党内初选期间遇刺未死但半身不遂,但他并未就此退出政坛,1983-87年又当了一届州长,1998年去世。
And Through the Wire 好像呼应了上一张的On the Air,但后者是对外的自我展示(输出),这首则是对来自远处消息的渴望(输入)。当时还在The Jam乐队的Paul Weller在这首弹吉他,不明觉厉。这首歌居然是这张专辑被现场唱过次数第二多的歌,仅次于Biko,挽仪老师惊讶ing。
Games Without Frontiers 本张专辑主打歌,英国第4名美国第48,为专辑的热卖做出主要贡献。前奏、间奏、尾奏是Kate Bush重复在唱Jeux sans frontières,法语的Games without borders的意思(挽仪老师以前一直听成she's so far the end...)。Jeux sans frontières是欧洲的一个电视游戏节目,从60年代一直播到90年代,也是这首歌的灵感来源,歌词中的It's a knockout就是这个节目的英国版的名字。这首歌的背景是美国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可能因此(以及上一张卖得不好),前两张专辑的美国代理公司Atlantic拒绝代理这张专辑,于是这张成为Peter Gabriel在美国唯一一张Mercury厂牌发行,在英国火了之后Geffen(Atlantic相同背景的不同厂牌)又在Mercury代理权到期之后重新把这张代理权弄过去了...Peter Gabriel的政治题材歌曲不是很多(但一直都有),这首的切入角度(莫斯科奥运-Games Without Borders-Games without Frontiers)在挽仪老师看来是相当巧妙的,难得的是还好听...MV里有诡异恐怖的光线,还有一群贵族大餐围观撑杆跳进水里的奇怪画面。
Not One of Us 也是心理疾病歌曲,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的意味,重复语句营造自闭恐怖感,挽仪老师只是单纯觉得律动不抓耳。2007年被现场捡回来后又较快失宠的又一首。
Lead A Normal Life 抑郁症歌曲,演奏为主只有一段歌词,当年之后就再没唱过。
Biko 叙事歌曲,故事讲的是南非的反种族隔离退伍军人Steve Biko在1977年被拘留并杀死,歌曲中唱了一些南非的科萨语,成为Peter Gabriel走进世界风的标志。打击乐是Phil Collins演奏的一种巴西低音鼓surdo。单曲的B面是一首专辑没收录的南非歌曲Shosholoza。
现场听过:
No Self Control
Games Without Frontiers
B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