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e Heroine:天生英雌的青春幻想

在电音舞曲盛极一时的2013年,lorde作为一位16岁新西兰少女的横空出世可谓是其中的一股逆流,在她的出道专辑《Pure Heroine》中,从视觉设计到歌曲的制作的一切都是极简的。lorde正是在这一份简单的制作中逆流而上,用独属于z世代的眼光和视角观察当代主流社会,用纯粹女英雄的口吻写下充满幻想与批判的纲领——这正是每个时代青少年所共有的情感,她也真正做到了如女英雄那般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领袖,引起人们共情。 Tennis Court以“Don't you think that it's boring how people talk?”的反问口吻先声夺人,提纲挚领地拉开了整张专辑的序幕。正如Lorde所说,她会在家附近晃悠很长时间,并开始将她周围的事物神话化,正因如此她所采用的意象总是另类、平常而恰到好处。网球场作为原先贵族的游戏,登上网球场也就代表了这位另类少女进入了主流视线,副歌中“I'll be the beauty queen in tears”掷地有声地表明了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野心。 这种意象的使用在《400 lux》与《Royal》中更加凸显。400 lux恰好是黄昏日落的光照强度,我们无所事事,一起自由消磨黄昏时光的青春场景展现在波光粼粼的合成器中。而让lorde在全球名声大噪的《Royal》更是大篇幅列锦:金牙,华服,镶钻手表,私人小岛......华丽的辞藻与强烈的鼓点迸发出“我们不会是贵族,但仍然可以做自己的queen”的人生态度。登顶b榜九周与格莱美年度歌曲的荣誉早已证明了它在这张专辑的地位,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它并未掩盖其他歌曲的锋芒。

《Royal》在一句“Let me live that fantasy”中结束,随即而来的是如海浪般翻涌的合成器和循环的人声低吟,渐渐将听者拉入回忆的漩涡,不可否认,《Ribs》是Lorde最好的作品之一。被父母困于家中,重复听着最喜欢的音乐,独自一人走过傍晚的街道,这些每个人成长中总会经历的小事总让人陷入孤独与对过往的回忆中。“It's so scary getting old”就自然而然地从十六七岁的我们口中抒发出来。整首歌曲在bridge到达高潮,逐渐加速的节奏与反复呐喊着的“I want 'em back”直击心灵,对未来的不安之情随即翻涌——那种你是我唯一的朋友的坚定与笑到肋骨发痛的美好记忆全都变为了成长的压力与烦恼。 接着的《buzzcut season》表面上是对夏日的描写,但歌词中的火焰与短发又在暗示着世界另一端战火中的人们。“I live in a hologram with you”的人文关怀将pure heroine的形象从叛逆少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进入专辑后半段,《team》《glory and gore》的主题相似,《team》中反复宣告的“Send the call out”以及《glory and gore》战士的比喻,lorde以中二的口吻描绘了郊区小团体的反抗,这两首歌是纯粹女英雄中“精神领袖”的最好体现。而女英雄也会有迷茫与烦恼,这在《Still Sane》《White Teeth Teens》得以抒发。“All work and no play never made me lose it”的化用巧妙而准确地写出Lorde的态度:我还未准备好迎接青春的蜕变,但我会不停追逐。 《A World Alone》为整张专辑带来了灿烂的落幕,其中的合成器也不像其他歌曲那样低沉而是带有一丝夕阳般的气质,。最后一句“Let 'em talk”的戛然而止恰好与《Tennis courts》的先声夺人首尾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终于得到回答,给予那些看不惯先前互联网上的“low言low语“的人们最准确而叛逆的反击。仿佛她也经历了成长,但毫无惭愧。 《Pure Heroine》的制作的确是简陋的,重复出现的低沉的鼓点和合成器带来的同质化听感在中后段尤为凸显,但其中的一些人声的精巧编排降低了这种疲惫感,而她词作的尖锐、灵动与另辟蹊径的描写更令人为之惊叹。 lorde的一夜成名不是意外,在网络时代太需要这样的一个意见领袖抒发出当代青少年的观点。她既有阴暗逼“平等厌恶所有人”的特质,也有“let me be your ruler”的态度体现。她是随着我们一起在网络与新事物中成长的,她将这些青少年迷思逐一总结形成了《Pure Heroine》。4年后备受赞誉的《Melodrama》也或多或少继承了这种精神,而到了毁誉参半的《solar power》,她似乎逐渐被磨平了棱角,转而拥抱太阳。现在看来,这种与世界和解归隐田园的思想实在是太令人唏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