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满的梦里 × MEMENTO MORI——ALI PROJECT《哥特歌剧》寄语·歌词·曲谈翻译、个人杂感

《哥特歌剧》的词六七年前就想过翻译,那时翻完《蔷薇胸》就不了了之了,翻到一半的《百合》现在还留在QQ空间草稿箱……最近入手了碟才心血来潮重启翻译计划,公演场刊寄语解说也一起翻了,解说不知为何只有前八首。翻完也理顺了一些几年来的想法。 这张发行前最初有过一次莫名其妙的曲目公开,除了重编曲最后无一对题,应该是概念雏形?分别是:禁忌游戏、蔷薇狱少女、魂断威尼斯、白百合之棺·水仙之眠、小蝙蝠与银竖琴、缠锁莉莉丝、仙馐。其中“莉莉丝”让我一直有点在意。从她开始,到开场曲《歌剧升幕》的一段词:“魔王天使自天顶画坠地,鲁本斯的云天下,哥特风中歌剧上演”,再到洛可可舞台,我不由地产生了一些个人的“牵强附会”。 · 莉莉丝与夏娃 鲁本斯的天上壁画无疑是巴洛克,亚莉华的地上舞台显然是洛可可。巴洛克是路易十四太阳王主导的男性审美,洛可可是蓬帕杜夫人主导的女性审美,洛可可也被认为脱胎自巴洛克,两者关系如同一男一女、亚当夏娃。因此,从巴洛克天顶画脱出的天使和魔王——出生的夏娃和出逃的莉莉丝?天使魔王降临的洛可可舞台有且仅有一位歌姬——女性体内既有夏娃又有莉莉丝? 歌剧主场在前八首,前四后四疑似依次有所对应。 T1《歌剧升幕》——T5《精灵落地》 一升一落,进行晚会和拒绝晚会,蝴蝶羽化和精灵失羽,驯服野兽和变成野兽。 T2《恋翼》——T6《骑士》 都是躺在床上想东想西的场合,前者思念恋人,后者思考自我。 T3《禁游》——T7《百合》 都是同性之爱,前者宝野说有男同印象,后者是女性之间的情感。 T4《蔷薇胸》——T8《蔷薇狱》 显然是蔷薇的仙魔两面,一面天真一面残忍。前者少女寻觅“王子”,后者少女有“王女”之称。 同时前后似乎也能对半分出两个人格。前四无论哪种情绪都各有各的对爱的赞美和渴求,描绘恋的美好强调爱的魅力,姑且视为夏娃的化身。后四则到了残酷的世界?体现的更多是自我放逐以身试险探求真理,主角都有身份上的转变,骑士少女、蔷薇狱少女两位老角色在这也有了新称换了身份。从精灵到野兽,从骑士到战神,从肉体凡胎到月光爱人,从少女到王女,无论结局如何都一一踏入了泥泞血腥之路,成为夜魔的莉莉丝并未出场也似乎从中走了一趟。 · 哥特与洛可可 关于这张标题里“徒有虚名”的“哥特”,官方说法是哥特在哥特式洛丽塔。既然哥特在概念而非音乐,听觉外的呈现为何又偏向流光溢彩的复古洛可可而非非黑即白的哥特萝莉?无论听觉还是视觉乃至文学,都烙下了洛可可印象。光鲜亮丽哪来哥特?仿佛要人修一次白骨观。 就我所感,宝野的哥特少女美学盛开自少女初长成时,内在原生的“纯洁、美好”与外界初显的“杂欲、残酷”之间的矛盾临界点,即美与灭的对峙交织——花越开越美越是期待,花越开越美越被折枝。而洛可可虽说是与哥特相独立的风格,但从它是“贵族没落前最后的醉生梦死”来看,那种将倾大厦之内的极丽极乐,就好比紫禁城改称前的寿宴?红死魔降临前的舞会?岌岌可危的华靡气加上其本身的女性美,和宝野的美学完美契合。宝野用洛可可为少女贵族打造的哥特剧场就像一个“0.999……=1”的时空,时间定格美与灭的重叠时刻,少女贵族在这永远以最静美的模样面对最残酷的真相,如同古堡血族永远华丽活在死亡边境。 这种“越美满越濒死”的哥特浪漫,当中的怀旧情结,也能从终场曲《永别》略见一斑:“究竟多少美丽的漫漫长梦,消逝在它圆满那刻。” 美满的梦里,“MEMENTO MORI。” · 哥特歌剧与我 《哥特歌剧》是AP弦乐组里我最爱的一张。十曲整体优美轻灵,编曲只有弦乐但我并不觉得单调,弦音十分纷繁琐细,可能是太繁复记不住,似乎总能从中发现一些前所未听的窸窸窣窣。听惯的旋律里总有一些意外惊喜,AP很多音乐都这样不只这张,但这张似乎到了极致。听感好像飞舞的蜂鸟,嗡嗡声又快又久时远时近,绚丽灵巧,长喙尖细凸刺但只吮蜜不赶人,于是最后意识随之奔波到了某片花丛。眼前封面告诉我是行走的花园——穿洛可可的女人。还有入目的文字实在太美,曲目列表都成诗,内容是我想象中的《少女游戏》!!!《恋翼》《百合》这两首意境尤其美,曲也是全专数一数二的。以下依次说说我偏爱的四首。 《恋翼》 三段副歌的词!对哭泣和泪水的形容太美妙了!!! 第一段是低声啜泣,即使泪水总会干,也要把它变成诗让它漂亮地干;第二段是放声痛哭,就算哭声传到九霄云外,一滴一滴依旧坠地的泪水也改变不了它是被神抛弃的孩子的事实;第三段是无声流泪,哭到风平浪静,哭到彩虹满天湖海三千,你映入眼帘的身影再晴天霹雳,也会沉到最底维纳斯的巨贝里,化成我永恒的珍珠,一颗永远不流的泪。 曲也很美,美到完全感受不到旋律表现的伤感,副歌如同迷人美丽经文一串接连一串。 还有桥段的咬字让人酥酥麻麻的。 《蔷薇胸》 全专最明媚最洛可可的一首。 那边词的花蔓冒出珍珠花骨,这边曲的音符也大珠小珠地一顿一顿地吐出,相称得如花得露,副歌就是花舒露滑的时刻,十分顺耳。 最后一句词“请你切勿放手”,似乎既在说会牵手的手,又在说拿着花的手。感觉词里的“花”不仅是一个单独的角色也代表着少女的自我? 《百合》 意境完美,爱之美学在这里。 我们是月光爱人,作为月光的另一半,生来是月之暗面的子民,注定从阴暗里忧伤中开放……我们从月土生长,伸展而来,我们垂摆的发梢、指尖,我们踏地的前趾,是向上的花梢——我们立足泥泞是我们碰到了天!头顶与月土之间是永不折枝的透明的灵魂之茎。总有一日花谢魂归月,此前,在我们的天,尽情摇动花瓣,尽情呼出芬芳吧。 曲也华丽至极,前奏尾奏的琴拉得太绝了……方方面面十分丰富百听不厌,像水瀑一样,散发寒气又有冲击力。 美学享受在这里! 《蔷薇狱》 全专最黑深残最哥特最点题的一首! 解说里宝野只给了个披荆斩棘爱丽丝的简单说法,其实存在很多爱与性的描写。为什么冷若冰柱的手指会给心生机呢?是因为心着火了么?但我的肉体却被“刺杀”了,心感与体感的矛盾让我分不清爱和背叛,最后你手里我活着的心只剩谜样痛苦,不如就让它和我的尸骨一起在红莲地狱僵化蜡化融化吧! 原曲很好,这版更好,虽然失去了很多音效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华丽弦音,稍快的节奏也加深了那种紧张的氛围、狂奔的感觉。“无果花的不实梦”那里,是叫预副歌么?54s到59s有段气氛格外诡异的弦音特别抓人。 还有每段副歌“地狱JIGOKU”那里的唱法,真的很魔性……一种丝滑的撕扯……特别是最后一段的“红莲蔷薇地狱”,一提一压连到下一句。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嗓音!蜘蛛吐丝一样把人网住。其实不能只用纤细柔美形容宝野的音色,因为太细太韧一加速一绷紧就有一种“线割”感,那是足以分尸的锐利之美。 永远是我最爱的歌。 我特地去RYM看了看《哥特歌剧》的评分,虽然评分人数不多但分数居然是弦乐组最低的……豆瓣里也有人说弱气不好听什么的,甚至还有人说AP学Lacrimosa(?您还是甭听了)……不理解……当然各有所爱也很正常。 总之,我这,这张第一。实在美到极致,实在太多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