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歌手的摇滚专辑,不那么太平的《太平盛世》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沉寂已久的音乐天王陶喆发表了若干首新歌和老歌新编,还在不停参加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又因一些热梗以“喜剧人”的身份在网络爆火,热度不减。虽说陶喆被称为“R&B教父”,然而我却认为这样的称赞略显片面,不是说他担不起“教父”的名头,而是他在其他的音乐领域也颇有建树,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摇滚乐。陶喆曾不止一次坦言他的音乐启蒙是披头士、皇后和齐柏林飞艇等乐队,他在个人演出和综艺节目中也翻唱过《一无所有》《无地自容》等华语摇滚金曲,演出中也可以看出他有着非常丰富的乐队经验,与很多流量偶像为了“耍酷”赶鸭子上架式的乐队表演划清了界限。
其实摇滚乐一直都可以被看成陶喆音乐生涯的暗线,《王八蛋》《找自己》已经开始有了摇滚乐的势头,而《I'm OK》和《黑色柳丁》更像陶喆为自己和听众准备的情绪宣泄口,用类似硬摇滚的模式表达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在专辑《太平盛世》中,摇滚乐这条线由暗转明,摇滚歌曲在专辑中的占比前所未有地增加。某种意义上陶喆的第一张摇滚专辑其实是《太平盛世》而不是大家公认的《六九乐章》。
专辑名为《太平盛世》,而头曲却是《鬼》。《鬼》的曲风与陶喆之前的风格大相径庭,陶喆在这首歌中舍弃了往常精致的和声和丝滑的器乐演奏,使用了具有撕裂感的嗓音和高增益的吉他音色,甚至有点偏向分别以林肯公园和九寸钉为代表的新金属和工业金属。陶喆以此前从未有过的近乎歇斯底里的愤怒诉说着人心中的恶意,整首歌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暴戾与恐怖。当我们看向世界,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脸,虽说面部是模糊的,但内心的恶念却暴露无遗,紧接着他们的脸渐渐地变成了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自己,这时才发现,原来我们也是“鬼”的一员,正如歌词所说“它不必露脸,它在我里面”。世界由人构成,但他们“全都是鬼”,在专辑播放的第一时间将所谓“太平盛世”摧毁,这毫无疑问是个悲剧,又何尝不是一种黑色喜剧?用《鬼》做头曲无疑是挑战2005年主流市场的冒险行为,但陶喆成功了,本人绝对主观地认为头曲拉高了专辑的艺术高度,并且奠定了整张专辑的基调。
与《鬼》不同,《就是爱你》是一首可以被载入流行音乐史册的抒情摇滚,和金曲《今天你要嫁给我》一样都经常被用作婚礼的背景音乐。前奏的曼陀铃瞬间把人带到了一种甜美和温暖的氛围中,就像一个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的人突然被一张温暖的毯子包裹,毯子是用蜂蜜蛋糕制成的。甜,但不腻,原因无他,唯有“真诚”二字。副歌不断重复的“就是爱你爱着你”是最朴实无华的表白,是最直接的情绪传递,看似浅显,实则是最直截了当的表达,这种表达与收进“蓝专”《David Tao》的《爱很简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最强烈的感情往往都隐藏在最普通的话语中,这种表达方式对作曲和编曲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水平没跟上将会使整首歌变得俗不可耐或者油腻,若水平在线则能造就顶级情歌,显然《就是爱你》属于后者。但就《太平盛世》的基调而言,《就是爱你》出现在这张专辑中似乎是不太合适,这时就需要与后面的三首歌《爱我还是他》《无缘》《爱是个什么东西》一起听了,虽说这四首分别表达了不同的主题,而它们出现在同一专辑当中就具有了整体性,如果放在一起听,就会发现四首歌组成了属于陶喆的“爱情四部曲”——一段走向消亡的恋情。
《爱我还是他》作为四部曲的第二部能让人听出感情的纠结和分裂。这种听感不仅体现“你爱我还是他”这句同时具备恳求和质问色彩的唱词,还体现在人声的编排,副歌部分的演唱陶喆一直让自己的声音处于真声和假声的交界处,这种“漂浮”的声音仿佛在讲述两人名存实亡的爱情,前进是失败,后退也是失败,只能夹在中间煎熬。这也极大地增加了演唱的难度,不仅苦了翻唱的人,也苦了陶喆自己,在嗓音条件不好的时候强行唱难免会失误,从而诞生了许多“翻车名场面”。而这也不是陶喆第一次用这种演唱方式表达感情的裂痕了,华语节奏蓝调的传世经典《飞机场的10:30》和收录在专辑《黑色柳丁》的《Melody》也是如此。
《无缘》这首歌所描述的时间线应该在一段感情刚刚结束,这时候的主人公在反思和总结,最终将失败归结于“缘分不够”这一看似玄学的原因,看似是自暴自弃实则符合常理,事实上人类的感情本就复杂,所以用中国文化中“缘”这一奇妙的字眼阐释再合适不过了。值得一提的是,《无缘》无论是旋律还是编曲都是一种非常欢快的编排,是陶喆非常典型的一首用欢快旋律写伤心故事的歌曲,把不知如何安放的情绪转化为释怀和放下,这种反差感与《太平盛世》的基调也相吻合。
《爱是个什么东西》作为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展现给听众的既是故事的结局情绪和氛围的结局。可以听出来,情绪从遗憾转为了欢乐,从放下变成了放飞。“爱是个什么东西”从语气的角度理解既是疑问也是不屑,向听众展示了这段感情的最终走向。同时这首歌可能也向人们展现了陶喆看待爱情的态度,不是不尊重爱情,而是不要陷得太深。纵观陶喆的音乐生涯,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几乎没有“苦情歌”,无论歌曲的主题有多么消极,陶喆总在用温柔或玩笑的方式表达,这就是他的爱。在他看来,爱并不是神圣和伟大的,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爱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爱很简单,爱是“全世界会唱的歌”。
2005年前后,《花田错》《发如雪》等中国风金曲层出不穷,陶喆的专辑《太平盛世》同样收录了两首中国风歌曲,其中极具摇滚色彩的《孙子兵法》描述了遥远未来的末世图景,那个时候世界因战争重归混沌,没有了国家,没有了四季,以前的正常生活成为了奢望,所以人们的绝望变成了“爸爸的爸爸请问为何这个世界留给我”这一声声对祖先的哭诉和质问,因此歌名的正确读音或许应为“孙子(zi)兵法”或“子孙兵法”,反战的内核显而易见。与主题的简单直接不同,歌曲的配器编排可谓复杂至极,民乐部分的演奏者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女子十二乐坊,据说每个民乐器都配置了两支麦克风,也就意味着歌曲的录制会非常费心思,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的效果也不同凡响。用摇滚乐这种现代的曲风讲述未来的世界,同时加入了中国的传统乐器,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孙子兵法》囊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即使讨论了这么多,整首歌传达的心态依旧是悲观的。《孙子兵法》继《鬼》之后再一次点明了《太平盛世》的核心概念:人类的恶念和仇恨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会不断复活,直至时间的尽头。
同样是风格偏摇滚的专辑,《太平盛世》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远超陶喆2009年发行的《六九乐章》,因此并不是听众不能接受摇滚乐,以我个人理解来看,可能是因为陶喆在《六九乐章》中加入了很多极其私人化和复古的元素,这些对听众的耳朵是一种挑战,甚至对于听众过来说有点过于抽象了,因此具有不低的欣赏门槛;《太平盛世》虽说也有很多陶喆的个人情感,但他将个人体验和公共情感达成了一种调和与平衡:内心的矛盾、挣扎和对爱情、友情的思考可能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从专辑代表曲目来看,我们失去了稳定的生活,美好的爱情也离我们远去,人们心中的恶永远也不会消失,专辑封面上“太平盛世”四个大字显得多么可笑和滑稽。可正如封面上的陶喆,他从黑暗中走出,迎接光亮,尽管我们的世界既不“太平”又不“盛”,也许未来还会更糟,但对爱与和平的向往应该永远存在,希望应该永远存在,这也是为什么专辑名叫《太平盛世》,也是陶喆几乎所有作品想传达给听众的理念。
作者: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