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十年前,当时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听音乐是缓解学业压力最好的一种方式之一,我那时很喜欢听摇滚乐,几乎到了疯狂的状态。一有时间,WALKMAN里都是放着强劲的音乐,重金属,西雅图之声,BRITPOP音乐听再多遍也不觉得厌倦。一有时间,我就会骑着自行车,搜寻县城的各个音像铺子,搜碟,扒歌,那时候,省下几个月的零花钱甚至是早餐钱对我来说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要能买到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唱片就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十年前,当我第一次认识和听到RIDE的《TATANTULA》(塔蓝图拉毒蜘蛛)专集的时候,乐队不久后就解散了。而我也再没有听到过他们别的音乐作品,但《TATANTULA》专集里流露出的那份离别的伤感,对未来前景的迷惑不安的情绪,以及RIDE融合了噪音,迷幻,和民谣元素,纷乱迷噪中带点清爽明快,挥洒不羁的音乐风格却难以让我忘怀。
时至今日,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当我面对质询越来越发达,摇滚乐越来越流行,新晋的摇滚乐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时候,我却突然觉得听摇滚乐的耳朵开始变的麻木起来,摇滚乐的魅力在我心里一点一点的在消逝。
直到那天,少年怀特给我发来RIDE的首张专集《NOWHERE》,又让我有了许久没有的倾动,有了重拾“旧欢”的感觉。
说真的,听RIDE的这张旧作NOWHERE,我是希望把它当“新”唱片来听的,一是这张唱片发行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之久远了,二是我对RIDE的了解也只限于那张“蜘蛛”专集。希望能通过这张NOWHERE能多了解RIDE这个乐队,能欣赏到他们除TATUNLA外更多不俗的音乐风格和理念。
唱片开头的Ride - Nowhere - (01)Seagull.mp3绝对是一首让听者血脉愤张的热血之作,急促的鼓点带出尖利刺耳的噪音效果,绵密低频的噪音声浪汇集起来,象潮水般扑面而来,那迷离飘逸的吉他回馈则象渐起的浪花,拍打着你的耳膜,湿了一耳的都是迷醉。
接下来的Ride - Nowhere - (02)Kaleidoscope.mp3,和Ride - Nowhere - (08)Vapour Trail.mp3等曲,典型的曼切斯特风格,流畅明快,洒脱不羁背后流露出的是那个时代的嬉皮青年特有的忧郁不安的情绪。
与《TARANTULA》专集相仿,除了特有的英式流畅明快风格的快歌外,中慢板的感性之作一直都是RIDE最引人注目,最让人感动的曲目。象《TARANTULA》里的那首MARY ANNE,后段迷幻味浓郁的吉他SOLO,以及“CASTLE ON THE HILL‘中的木吉他和电吉他的遥倚呼应至今都让我念念不忘。
同样,在NOWHERE专集中,中慢板的Ride - Nowhere - (03)In A Different Place.mp3以及Ride - Nowhere - (07)Paralysed.mp3多年后,又一次打动了我,特别是Ride - Nowhere - (03)In A Different Place.mp3中,ANDY BELL那熟悉的如迷雾般的吉他SOLO在MARK GARDENER宁静弱带忧郁的演唱,格外让人怀念,怀念着往昔的激情与失落,慢慢随记忆一点一点埋葬在音乐声里。不过最让人感伤的还是Ride - Nowhere - (07)Paralysed里的那段木吉他与电吉他的一呼一应,是我最近一年里少有听到的悲鸣之声!Paralysed , Paralysed,Paralysed.......
Ride - Nowhere - (11)Nowhere.mp3作为标题曲,放在了专集最后。迷幻感十足的电琴声,飘渺如烟雾般隐藏在昏暗厚重的噪音声浪里,随着如封面中的”浪涛声”,逐浪而去。点睛之作,好!
多年后能体验到如此让人怀念的聆听之旅,让我满足,更让欣慰!
又是很久以前写的东西了。还记得某日,陈小六说起“盯鞋”风格,我竟然不知道她所指。她很诧异,觉得我似乎没听过摇滚乐似的。的确,在老饼们听音乐的那个时代,盯鞋一字用的有点陌生,自赏派?我想说的是,他们的音乐与盯鞋,与自赏无关。这些都是乐评人和媒体的噱头。所谓的自赏派乐队,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影响并不明显,更没成为承上启下的流派。与RIDE差不多的同时的THE STONE ROSE,因为地域以及时间上的关联,音乐风格上的接近,我更愿意接受他们是“曼潮”那个时期的一员。就好比英国媒体与评论家们,总爱给人带高帽,什么什么头衔,什么什么流派,那只是他们对过往英式音乐的辉煌时期的缅怀,这个坏习惯也成了历史根源,让人恨不得一人赏一个耳光更实际些。
十年前,当我第一次认识和听到RIDE的《TATANTULA》(塔蓝图拉毒蜘蛛)专集的时候,乐队不久后就解散了。而我也再没有听到过他们别的音乐作品,但《TATANTULA》专集里流露出的那份离别的伤感,对未来前景的迷惑不安的情绪,以及RIDE融合了噪音,迷幻,和民谣元素,纷乱迷噪中带点清爽明快,挥洒不羁的音乐风格却难以让我忘怀。
时至今日,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当我面对质询越来越发达,摇滚乐越来越流行,新晋的摇滚乐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时候,我却突然觉得听摇滚乐的耳朵开始变的麻木起来,摇滚乐的魅力在我心里一点一点的在消逝。
直到那天,少年怀特给我发来RIDE的首张专集《NOWHERE》,又让我有了许久没有的倾动,有了重拾“旧欢”的感觉。
说真的,听RIDE的这张旧作NOWHERE,我是希望把它当“新”唱片来听的,一是这张唱片发行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之久远了,二是我对RIDE的了解也只限于那张“蜘蛛”专集。希望能通过这张NOWHERE能多了解RIDE这个乐队,能欣赏到他们除TATUNLA外更多不俗的音乐风格和理念。
唱片开头的Ride - Nowhere - (01)Seagull.mp3绝对是一首让听者血脉愤张的热血之作,急促的鼓点带出尖利刺耳的噪音效果,绵密低频的噪音声浪汇集起来,象潮水般扑面而来,那迷离飘逸的吉他回馈则象渐起的浪花,拍打着你的耳膜,湿了一耳的都是迷醉。
接下来的Ride - Nowhere - (02)Kaleidoscope.mp3,和Ride - Nowhere - (08)Vapour Trail.mp3等曲,典型的曼切斯特风格,流畅明快,洒脱不羁背后流露出的是那个时代的嬉皮青年特有的忧郁不安的情绪。
与《TARANTULA》专集相仿,除了特有的英式流畅明快风格的快歌外,中慢板的感性之作一直都是RIDE最引人注目,最让人感动的曲目。象《TARANTULA》里的那首MARY ANNE,后段迷幻味浓郁的吉他SOLO,以及“CASTLE ON THE HILL‘中的木吉他和电吉他的遥倚呼应至今都让我念念不忘。
同样,在NOWHERE专集中,中慢板的Ride - Nowhere - (03)In A Different Place.mp3以及Ride - Nowhere - (07)Paralysed.mp3多年后,又一次打动了我,特别是Ride - Nowhere - (03)In A Different Place.mp3中,ANDY BELL那熟悉的如迷雾般的吉他SOLO在MARK GARDENER宁静弱带忧郁的演唱,格外让人怀念,怀念着往昔的激情与失落,慢慢随记忆一点一点埋葬在音乐声里。不过最让人感伤的还是Ride - Nowhere - (07)Paralysed里的那段木吉他与电吉他的一呼一应,是我最近一年里少有听到的悲鸣之声!Paralysed , Paralysed,Paralysed.......
Ride - Nowhere - (11)Nowhere.mp3作为标题曲,放在了专集最后。迷幻感十足的电琴声,飘渺如烟雾般隐藏在昏暗厚重的噪音声浪里,随着如封面中的”浪涛声”,逐浪而去。点睛之作,好!
多年后能体验到如此让人怀念的聆听之旅,让我满足,更让欣慰!
又是很久以前写的东西了。还记得某日,陈小六说起“盯鞋”风格,我竟然不知道她所指。她很诧异,觉得我似乎没听过摇滚乐似的。的确,在老饼们听音乐的那个时代,盯鞋一字用的有点陌生,自赏派?我想说的是,他们的音乐与盯鞋,与自赏无关。这些都是乐评人和媒体的噱头。所谓的自赏派乐队,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影响并不明显,更没成为承上启下的流派。与RIDE差不多的同时的THE STONE ROSE,因为地域以及时间上的关联,音乐风格上的接近,我更愿意接受他们是“曼潮”那个时期的一员。就好比英国媒体与评论家们,总爱给人带高帽,什么什么头衔,什么什么流派,那只是他们对过往英式音乐的辉煌时期的缅怀,这个坏习惯也成了历史根源,让人恨不得一人赏一个耳光更实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