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台湾 之 甜梅号
我们时常妄图生活的救赎,也时常鱼肉自我的意志亵渎世俗的包容,太多时候那些沉湎于物质与虚荣的世界观在挣扎的时候总是参杂着过多的悲愤,所以我们寻找情绪的出路,在这里没有冠冕的期许,也没有善恶的诡辩,更没有生活的取舍。对于每个情绪化的人而言,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意识上的出路,在任何一个彼端沉入思绪展开的画面或情结中认知一种氛围可能的表象,并在这里释放掉情绪的死结,当感官的共鸣梳理开意志那怕瞬间的释然,我们便可继续挣扎着延续下所有的悲愤与庸碌。所以,我们时常在后摇的听觉救赎中从容的任媚俗亵渎生活的本意。
假若可以选择一种情绪去继续,我会想到这支叫做甜梅号的台湾乐队,对于后摇的表达与叙述方式而言,他们没有Explosions in the Sky的大气与规整,没有Mogwai的诡异与华丽,也没有Sigur Ros强大的意象与灵感,更没有西方后摇对艺术表达的强烈追捧,他们所拥有的仅仅是生活中细小的情绪与文艺范畴内赋有文采的阐述,在这些情绪的细节中注入音乐可能的渲染与描摹。大多的灵感可能仅仅来自于日常片刻的感悟,但这些琐碎而微妙的情绪被音乐捕捉后便被赋予了共鸣意义上的抒发。他们并不渴求受众的审美逻辑也不在乎听者的领悟能力,那些音色与编曲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意识出路,我们仅仅是在这路途的行走中舒展属于听者自己的意象,并在同样的坦诚与触动中完成自我情绪的释放。或许在这里我们一厢情愿铺展开的画面与歌者自身表达的意境背道而驰,或许我们为之唏嘘甚至垂泪的一段表达并非音乐背后的本意,但这在后摇的意志里这并非教条的理解偏差与可能的认知悖谬。任何对意义与深度的衡量和考证在这里都是荒诞无为的,因为作为一种意象化的表达,它本身就赋予了理解与感悟的所有可能,只要我们在这里置换出了内心深处的触动又何必在乎意义与本质。
于是当我无数次的打开《是不是少了什么》与《谢谢你提醒我》时便沉入这种感官的触摸中寻找一些不同的共鸣,这不是意象癖的意淫,也非风格癖的偏执,仅仅是一些有关情绪的探究。在他们熟悉并一贯的音色中描摹自己追忆中有关音乐表达的外延,在曲子的行进起伏中的触摸那些遥远的感动。这是属于听者自己的形而上。
或许我们可以想起那些徘徊于麦当劳的过往,青春期的背影晃过快餐文化契合着通俗流行与图于单纯表象的青涩。那些华丽灯光映照下的夜晚,红黄相间的颜色涂抹着心绪任它横卧巨大的落地窗前没落无知。从02:10开始,我们任由音乐游走共鸣,并在崩塌的瞬间泯灭稚嫩的听觉回忆。或许我们会怀念我们学生时代的最后一节体育课,当那些轻快清丽的音符勾起了琐碎的过往时,当重复的乐段被搁置入另一重节奏时瓦解的追忆塌陷入年轻的呼吸与念想中释然了肢体与意识。新浪潮运动的记忆总是会被弥合上太多有关才华横溢与文化革命的激情,但在这里我们更冷静于长达20分钟的阐述,在那些旋律起落与节奏变化中纠结的情绪与态度重新体验一个过程的异端,并在一群台湾文艺青年眼中演绎开个体表达的可能。在落寞而悲愤一个人的水道中,在厚重的南方蝶道中,在no more soundtrack凭吊情绪与声音的游戏中,在这两张唱片的各个角落我们一路形而上的脚步跨过情绪与意象的解读,也跨过那些无法自持的属于自己的感动。
那些时常虚妄的物质建筑在精神的废墟上堆砌过往的时候,不会忘记这些坦诚的情绪,也不会忘记一些声音的感召,当我们重新忆起困途中情绪的出路和意象构架的救赎,我们会重新打开他们,任由这些音符再次给予我们继续下去的勇气与意念。记着,他们是甜梅号,他们来自台湾,他们来自我们的听觉回忆与感动。。
假若可以选择一种情绪去继续,我会想到这支叫做甜梅号的台湾乐队,对于后摇的表达与叙述方式而言,他们没有Explosions in the Sky的大气与规整,没有Mogwai的诡异与华丽,也没有Sigur Ros强大的意象与灵感,更没有西方后摇对艺术表达的强烈追捧,他们所拥有的仅仅是生活中细小的情绪与文艺范畴内赋有文采的阐述,在这些情绪的细节中注入音乐可能的渲染与描摹。大多的灵感可能仅仅来自于日常片刻的感悟,但这些琐碎而微妙的情绪被音乐捕捉后便被赋予了共鸣意义上的抒发。他们并不渴求受众的审美逻辑也不在乎听者的领悟能力,那些音色与编曲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意识出路,我们仅仅是在这路途的行走中舒展属于听者自己的意象,并在同样的坦诚与触动中完成自我情绪的释放。或许在这里我们一厢情愿铺展开的画面与歌者自身表达的意境背道而驰,或许我们为之唏嘘甚至垂泪的一段表达并非音乐背后的本意,但这在后摇的意志里这并非教条的理解偏差与可能的认知悖谬。任何对意义与深度的衡量和考证在这里都是荒诞无为的,因为作为一种意象化的表达,它本身就赋予了理解与感悟的所有可能,只要我们在这里置换出了内心深处的触动又何必在乎意义与本质。
于是当我无数次的打开《是不是少了什么》与《谢谢你提醒我》时便沉入这种感官的触摸中寻找一些不同的共鸣,这不是意象癖的意淫,也非风格癖的偏执,仅仅是一些有关情绪的探究。在他们熟悉并一贯的音色中描摹自己追忆中有关音乐表达的外延,在曲子的行进起伏中的触摸那些遥远的感动。这是属于听者自己的形而上。
或许我们可以想起那些徘徊于麦当劳的过往,青春期的背影晃过快餐文化契合着通俗流行与图于单纯表象的青涩。那些华丽灯光映照下的夜晚,红黄相间的颜色涂抹着心绪任它横卧巨大的落地窗前没落无知。从02:10开始,我们任由音乐游走共鸣,并在崩塌的瞬间泯灭稚嫩的听觉回忆。或许我们会怀念我们学生时代的最后一节体育课,当那些轻快清丽的音符勾起了琐碎的过往时,当重复的乐段被搁置入另一重节奏时瓦解的追忆塌陷入年轻的呼吸与念想中释然了肢体与意识。新浪潮运动的记忆总是会被弥合上太多有关才华横溢与文化革命的激情,但在这里我们更冷静于长达20分钟的阐述,在那些旋律起落与节奏变化中纠结的情绪与态度重新体验一个过程的异端,并在一群台湾文艺青年眼中演绎开个体表达的可能。在落寞而悲愤一个人的水道中,在厚重的南方蝶道中,在no more soundtrack凭吊情绪与声音的游戏中,在这两张唱片的各个角落我们一路形而上的脚步跨过情绪与意象的解读,也跨过那些无法自持的属于自己的感动。
那些时常虚妄的物质建筑在精神的废墟上堆砌过往的时候,不会忘记这些坦诚的情绪,也不会忘记一些声音的感召,当我们重新忆起困途中情绪的出路和意象构架的救赎,我们会重新打开他们,任由这些音符再次给予我们继续下去的勇气与意念。记着,他们是甜梅号,他们来自台湾,他们来自我们的听觉回忆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