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像碎瓜一样四分五裂。
是啊,生活只是一个罪名,我必须供认我的甜蜜。
——题记
一九九八年的夏天,当BILLY CORGAN志得意满地把阴晦沉郁的新专辑《Adore》洒遍大半个美国,并意图飘洋过海慰藉全世界的打口青年时,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乐评人们并不感冒,销量也异常惨淡,那个夏天几乎一败涂地。
那年夏天,和许多稚嫩的初中生一样,我才算刚刚开始发育,把整个暑假奉献给第三中学的操场,在一日高过一日的杂草间挥汗如雨,众所周知的是巴西人罗纳尔多·路易斯·纳扎里奥·达·利马先生在法国人家门前,始料未及地萎了。
那个夏天,我们都还屁颠屁颠地扭着青春热情的屁股玩命地信奉拉丁,那个夏天迷幻为何,摇滚为何,碎瓜为何,一代人的青春为何。对于碎瓜,汇聚于集体狂欢的记忆,为整个世界的白痴举行的葬礼,肮脏但透明,像一条被操烂的河流,无可奈何地死于污染。那年夏天,我们又年轻又无知,简直一败涂地。
碎瓜。碎瓜。碎瓜。对于碎瓜而言,《Adore》在销量上遭遇的滑铁卢似乎并不算什么,因为碎瓜知道,当世的美好也许衰退,而十年后的经典在当时,也许是不足以向世人明示的。因为十年之后,当人们重新回到这张以诡异阴郁女人为封面的专辑时,很多事情早已经变了。当年的初中生早已经历经四分五裂的生活,为不算明朗的未来朝九晚五地奔忙不息。而且,似乎只有拥有了像摔碎的南瓜一样的生活,才能品尝到生活内里的甜蜜与苦涩。类似的一些经典,都是在多年以后缓缓渗透,漫长的疗程过后,才治愈人们痛苦的生活。
正如这个冬天,我迁徙到南京的郊区,住在一所空荡荡的冰冷大房间里。在周末的午后,只能凭借阳光取暖。情不自禁地按下PLAY,任BILLY那不痛不痒的声嗓穿过肉体的界限,牢牢地把我按在躺椅上,一丝不能动弹。而乐声里,痛苦的感觉蒸发着,一如凡人屈从于无论悲喜的结局。
在阴暗轮廓的笼罩下,碎瓜貌似虚弱无力地躺在床上,阳光病了,一只鸟在眼帘下立着,与他对视。鸟像啄食谷物一般啄食着音符与药丸,阳光透过树杈与衣架,我白色的内裤仿佛变得透明,闪着棉质的光芒,在阳台上翩然起舞。我试图躲避这窸窣的阳光,随后却似乎更彻底地坦露了。
从精神意义上讲,碎瓜是我们无力青春的诊所中走失的唯一病人,因为年代久远,甚至被我们误认或者遗忘了。在十年以后的萧条下午,世界经济行将衰败,这种无力感更加确切地袭击了我们。构成反讽的是,世界无雨,晴好如初,看不出一丝血痕。而幸好还有一丝沟通的缝隙,可供我们在聆听时窃取我们自以为快乐的安慰。
《Crestfallen》里,他不断复述着“Who am I?”,这让他看上去是那么地无法确定与不可信任,但你又确信无疑地把你的灵魂交给他和他如此颓靡的声音;《Pug》里滑过的电音隐约透露着不安,却以最终的消失佐证着我们对于抵抗的全无兴趣,仿佛我们本就是那个缺席的在场者;《The Tale of Dusty and Pistol Pete》里无动于衷的有如撕拉的短暂尾音,提示着许多戛然而止的事件,发生的,未及发生的,都是一场游戏而已;《For Martha》足以令耳朵腐烂的前奏,浅浅游走的吟唱,像线穿针一样从意识里动情穿过;《Shame》里摇摆的舌头,呼唤着,温暖的雾里一只美丽的动物。
不管怎样,我简直爱死了《To Sheila》里那种动荡间浮现甜蜜的感觉,反复穿插闪回的“You make me real...”更像是一种迷幻的错觉,带我去每一个失去的日子里找寻着空旷的回忆,穿过人世间哪怕最美丽的荆棘,半带着慵懒,何必在乎意义。
然而我痛苦,是因为我明白只有度过像碎瓜一样四分五裂的生活,才能品尝到其中五味杂陈,也才不介意,碎瓜肆意侵占蔓延吞噬着每一个即将逝去下午的美好时光。
是啊,生活只是一个罪名,我必须供认我的甜蜜。
BY:丝绒陨
——题记
一九九八年的夏天,当BILLY CORGAN志得意满地把阴晦沉郁的新专辑《Adore》洒遍大半个美国,并意图飘洋过海慰藉全世界的打口青年时,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乐评人们并不感冒,销量也异常惨淡,那个夏天几乎一败涂地。
那年夏天,和许多稚嫩的初中生一样,我才算刚刚开始发育,把整个暑假奉献给第三中学的操场,在一日高过一日的杂草间挥汗如雨,众所周知的是巴西人罗纳尔多·路易斯·纳扎里奥·达·利马先生在法国人家门前,始料未及地萎了。
那个夏天,我们都还屁颠屁颠地扭着青春热情的屁股玩命地信奉拉丁,那个夏天迷幻为何,摇滚为何,碎瓜为何,一代人的青春为何。对于碎瓜,汇聚于集体狂欢的记忆,为整个世界的白痴举行的葬礼,肮脏但透明,像一条被操烂的河流,无可奈何地死于污染。那年夏天,我们又年轻又无知,简直一败涂地。
碎瓜。碎瓜。碎瓜。对于碎瓜而言,《Adore》在销量上遭遇的滑铁卢似乎并不算什么,因为碎瓜知道,当世的美好也许衰退,而十年后的经典在当时,也许是不足以向世人明示的。因为十年之后,当人们重新回到这张以诡异阴郁女人为封面的专辑时,很多事情早已经变了。当年的初中生早已经历经四分五裂的生活,为不算明朗的未来朝九晚五地奔忙不息。而且,似乎只有拥有了像摔碎的南瓜一样的生活,才能品尝到生活内里的甜蜜与苦涩。类似的一些经典,都是在多年以后缓缓渗透,漫长的疗程过后,才治愈人们痛苦的生活。
正如这个冬天,我迁徙到南京的郊区,住在一所空荡荡的冰冷大房间里。在周末的午后,只能凭借阳光取暖。情不自禁地按下PLAY,任BILLY那不痛不痒的声嗓穿过肉体的界限,牢牢地把我按在躺椅上,一丝不能动弹。而乐声里,痛苦的感觉蒸发着,一如凡人屈从于无论悲喜的结局。
在阴暗轮廓的笼罩下,碎瓜貌似虚弱无力地躺在床上,阳光病了,一只鸟在眼帘下立着,与他对视。鸟像啄食谷物一般啄食着音符与药丸,阳光透过树杈与衣架,我白色的内裤仿佛变得透明,闪着棉质的光芒,在阳台上翩然起舞。我试图躲避这窸窣的阳光,随后却似乎更彻底地坦露了。
从精神意义上讲,碎瓜是我们无力青春的诊所中走失的唯一病人,因为年代久远,甚至被我们误认或者遗忘了。在十年以后的萧条下午,世界经济行将衰败,这种无力感更加确切地袭击了我们。构成反讽的是,世界无雨,晴好如初,看不出一丝血痕。而幸好还有一丝沟通的缝隙,可供我们在聆听时窃取我们自以为快乐的安慰。
《Crestfallen》里,他不断复述着“Who am I?”,这让他看上去是那么地无法确定与不可信任,但你又确信无疑地把你的灵魂交给他和他如此颓靡的声音;《Pug》里滑过的电音隐约透露着不安,却以最终的消失佐证着我们对于抵抗的全无兴趣,仿佛我们本就是那个缺席的在场者;《The Tale of Dusty and Pistol Pete》里无动于衷的有如撕拉的短暂尾音,提示着许多戛然而止的事件,发生的,未及发生的,都是一场游戏而已;《For Martha》足以令耳朵腐烂的前奏,浅浅游走的吟唱,像线穿针一样从意识里动情穿过;《Shame》里摇摆的舌头,呼唤着,温暖的雾里一只美丽的动物。
不管怎样,我简直爱死了《To Sheila》里那种动荡间浮现甜蜜的感觉,反复穿插闪回的“You make me real...”更像是一种迷幻的错觉,带我去每一个失去的日子里找寻着空旷的回忆,穿过人世间哪怕最美丽的荆棘,半带着慵懒,何必在乎意义。
然而我痛苦,是因为我明白只有度过像碎瓜一样四分五裂的生活,才能品尝到其中五味杂陈,也才不介意,碎瓜肆意侵占蔓延吞噬着每一个即将逝去下午的美好时光。
是啊,生活只是一个罪名,我必须供认我的甜蜜。
BY:丝绒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