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十年风尘——纪念《恋恋风尘》发行十周年
(3年前写的一篇旧评,发这儿吧)
恋恋十年风尘
——纪念《恋恋风尘》发行十周年
■ 爱伦坡的安娜贝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张唱片,在这个浮华的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没有校园的夏日。
站在青春边缘,突然想起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个校园歌手和行吟诗人横行的年代……
十年前,1995年。
我看到一盘有着奇怪封面的磁带。磁带上分别印有代表了1969、1985和1995年的照片。1969年的,是一群兄弟姐妹拿着“红宝书”,1985年的,是一位身穿黄色束腰上衣和黑色健美裤的“时髦”女郎,而1995年,是日本漫画《七龙珠》。磁带上还有四个字——恋恋风尘。
中间的男人,应该是歌者吧,我认得他,他叫老狼,那时特火,因为一首《同桌的你》。
少年时代的我,因为喜欢封面的创意,也因为对老狼的一点熟悉,买下了这盘磁带。
一晃十年匆匆。当年,我们这帮听着《恋恋风尘》成长的懵懂少年都已作别校园,可青春时代关于音乐的记忆,有这张专辑留下的永恒感动。
老狼
1994年,校园民谣红得发紫的年份,我知道了一位叫老狼的歌手,喜欢极了他那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老狼从来不是偶像,你说他是实力派也多少有些勉强。他真正出名的专辑,也就是《恋恋风尘》一张而已。可是,仅此一张,就把他和十年间所有的“校园歌手”区别开来。
这是一张可以用得上任何溢美之辞的专辑。从创作群到歌者,从词曲到配乐再到和声,从歌曲的外在演绎到创作者的“真诚度”,都再无同类专辑能出其右。
钟爱《恋恋风尘》的朋友,大多也听过《高晓松作品集:青春无悔》,在我看来,这两张大碟可以称得上是十年来校园歌曲的集大成者,一为东邪,一为西毒。我更偏爱前者,因为前者是“创作者的多元和演绎者的统一”,使得大碟呈现出一种复杂却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后者,正相反,是“演绎者的多元和创作者的统一”,整张大碟多了一点喧闹和技巧,少了一些温和。同为十年,同样精彩异常的,还有郁冬、小柯等人的专辑,但由于是“演绎者与创作者的双重统一”,使这些专辑稍显单一。
毫不夸张的说,《恋恋风尘》大碟,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最具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一次顿悟、一次爆发、一次革命!再听现如今的“水木年华”,再听一些标榜为校园歌曲的网络口水歌,我知道那段青涩、质朴、纯真的校园歌曲盛世已然落幕。
老狼,一个奇怪的人,没有好模样,没有好嗓子,可就是能唱出那些青青校园、象牙塔里的风花雪月,就是能淡淡的,淡淡的,让你感动。听过他清唱那首LIVE版的《久违的事》吗?没听过的,去听听吧。
不管这头不像狼的老狼现在在做什么,是不是忙于走穴,或已丧失了当初的激情,或与女朋友幸福的生活,我都会祝福他,并且感谢他。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他,在中国,演绎校园歌曲,至今没有人能超越你,真的。
高晓松
高晓松越来越胖了,脸开始横着长,人也越来越傲了,人家随便一句话他老兄接过来能“发挥”半天。
我知道现在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还有叔叔阿姨们都特烦他,看到他准会说,这满脸赤豆的人都写过什么呀,傲成这样。
我曾经非常欣赏高晓松,看着现在的他只知道逞能却写不出什么来,我也无法讨厌他。
一个年龄层的人,会有那个年龄共同的音乐记忆,高晓松的音乐,正是属于我们这批人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恋恋风尘》、《青春无悔》《同桌的你》《B小调雨后》……它们让我有种亲切感和认同感,它们触碰我的心灵。
所以,谢谢你,高晓松。
郁冬
我对郁冬的印象,是模糊却又亲切的。记忆中他是个相当有才气的男孩,有一张清秀忧郁的面孔,也曾从幕后走到幕前,但似乎不太成功,继而继续退居幕后,写歌、行文。
其实我已记不清他的样子,但会常常聆听他的《露天电影院》。奇怪,我不是看露天电影长大的孩子,但我读得懂歌里的心情,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每份记忆,都含着忧伤的甜蜜。
郁冬是个天才,和朴树、高晓松相比,他低调而落寞,没什么名气,但他绝对、绝对,是个天才!叶蓓的《纯真年代》《在劫难逃》,老狼的《来自我心》《昨天今天》……他的音乐里常常会流淌出催人泪下和妙不可言的感受,让人从繁杂的琐事中静下心来,重温一些被我们遗忘的,淡蓝色的梦……
我听过的郁冬作品不多,但几乎每首,都能感动我。
黑楠
《超级女声》是2005年夏天最火热的话题,当黑楠这个名字刚出现在评委中的时候,很多人不认识,都说这家伙打哪儿冒出来的,而我却对他的名字很熟悉,因为,他曾经出现在《恋恋风尘》的创作群中。
当我不能免俗的喜欢上了张靓颖,不能免俗的鄙视黑老师,我开始回忆他究竟写了那张大碟里的哪首歌。在我拿出CD企图证明的时候,我在心里默念,千万不要是我最喜欢的《蓝色理想》,可是结果却不遂我愿。那首美妙而忧伤的《蓝色理想》,真的是他的作品,那首同样美妙而忧伤的《只有你陪我一起歌唱》,也是他的作品。
黑楠,我相信他曾是一个年轻、真挚而有才气的音乐人,看着现在的他,我有些难过。
高枫
高枫死的时候,有人惋惜有人不屑。提到他是谁,基本上统一口径为——唱《大中国》的那个。
而我心目中的高枫,还是挺艺术气质的,这要归结于我只听过他的一张专辑,这张专辑很久远了,大抵也是在1995年左右,叫《天那边的爱》。专辑里几乎每首歌都很好听,和《大中国》完全不是一个调调。
据说,这是高枫的第一张专辑。而那以后的他,我选择性遗忘。
所以当他死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天那边的爱》《地久天长》或者《美人》。
曹钧、黄小茂、王笑冬、郭亮、刘效松、杨乐……
高枫的《美人》在整张《恋恋风尘》中显得很另类,有些异域风情,特别是里面的吉他伴奏很棒,弹吉他的叫曹钧,当时最好的吉他手,对古典和民谣都很有造诣。还有很多很多熟悉的名字就不多说了,这些名字被老狼用手写体认真地记录在CD本的封底。
青春
在《恋恋风尘》中等待青春散场,在《美人》里感慨世界变得太快,在《蓝色理想》中寻找我曾幻想的未来,在《爱已成歌》里偶然的谈起旧日电影,在《为你难过》中相互冷漠,在《来自我心》里任凭这夜越来越深,在《昨天今天》中追问是谁爱上谁,在《音乐虫子》里飞呀飞呀飞,在《只有你陪我歌唱》中逃避风霜,而这一切的一切,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明天你是否会惦记?
《恋恋风尘》里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有的只是一个温暖的声音。
《恋恋风尘》里没有太多的复杂配乐,有的只是一种清澈在流淌。
十年了,在这个超女横行,R&B当道的E时代,大家都学会了用电脑制作歌曲,还有没有人留恋木吉他下的刹那芳华?
十年了,唱歌的人已成中年,听歌的人呢?
十年了,在那片淡淡的诗意下,掩映的是整整一代学子的记忆,揪心揪肺,无法释怀。
写下这些,无他,纪念那个时代,纪念那张专辑,同时,纪念自己渐渐远去的青春。
恋恋十年风尘
——纪念《恋恋风尘》发行十周年
■ 爱伦坡的安娜贝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张唱片,在这个浮华的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没有校园的夏日。
站在青春边缘,突然想起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个校园歌手和行吟诗人横行的年代……
十年前,1995年。
我看到一盘有着奇怪封面的磁带。磁带上分别印有代表了1969、1985和1995年的照片。1969年的,是一群兄弟姐妹拿着“红宝书”,1985年的,是一位身穿黄色束腰上衣和黑色健美裤的“时髦”女郎,而1995年,是日本漫画《七龙珠》。磁带上还有四个字——恋恋风尘。
中间的男人,应该是歌者吧,我认得他,他叫老狼,那时特火,因为一首《同桌的你》。
少年时代的我,因为喜欢封面的创意,也因为对老狼的一点熟悉,买下了这盘磁带。
一晃十年匆匆。当年,我们这帮听着《恋恋风尘》成长的懵懂少年都已作别校园,可青春时代关于音乐的记忆,有这张专辑留下的永恒感动。
老狼
1994年,校园民谣红得发紫的年份,我知道了一位叫老狼的歌手,喜欢极了他那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老狼从来不是偶像,你说他是实力派也多少有些勉强。他真正出名的专辑,也就是《恋恋风尘》一张而已。可是,仅此一张,就把他和十年间所有的“校园歌手”区别开来。
这是一张可以用得上任何溢美之辞的专辑。从创作群到歌者,从词曲到配乐再到和声,从歌曲的外在演绎到创作者的“真诚度”,都再无同类专辑能出其右。
钟爱《恋恋风尘》的朋友,大多也听过《高晓松作品集:青春无悔》,在我看来,这两张大碟可以称得上是十年来校园歌曲的集大成者,一为东邪,一为西毒。我更偏爱前者,因为前者是“创作者的多元和演绎者的统一”,使得大碟呈现出一种复杂却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后者,正相反,是“演绎者的多元和创作者的统一”,整张大碟多了一点喧闹和技巧,少了一些温和。同为十年,同样精彩异常的,还有郁冬、小柯等人的专辑,但由于是“演绎者与创作者的双重统一”,使这些专辑稍显单一。
毫不夸张的说,《恋恋风尘》大碟,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最具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一次顿悟、一次爆发、一次革命!再听现如今的“水木年华”,再听一些标榜为校园歌曲的网络口水歌,我知道那段青涩、质朴、纯真的校园歌曲盛世已然落幕。
老狼,一个奇怪的人,没有好模样,没有好嗓子,可就是能唱出那些青青校园、象牙塔里的风花雪月,就是能淡淡的,淡淡的,让你感动。听过他清唱那首LIVE版的《久违的事》吗?没听过的,去听听吧。
不管这头不像狼的老狼现在在做什么,是不是忙于走穴,或已丧失了当初的激情,或与女朋友幸福的生活,我都会祝福他,并且感谢他。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他,在中国,演绎校园歌曲,至今没有人能超越你,真的。
高晓松
高晓松越来越胖了,脸开始横着长,人也越来越傲了,人家随便一句话他老兄接过来能“发挥”半天。
我知道现在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还有叔叔阿姨们都特烦他,看到他准会说,这满脸赤豆的人都写过什么呀,傲成这样。
我曾经非常欣赏高晓松,看着现在的他只知道逞能却写不出什么来,我也无法讨厌他。
一个年龄层的人,会有那个年龄共同的音乐记忆,高晓松的音乐,正是属于我们这批人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恋恋风尘》、《青春无悔》《同桌的你》《B小调雨后》……它们让我有种亲切感和认同感,它们触碰我的心灵。
所以,谢谢你,高晓松。
郁冬
我对郁冬的印象,是模糊却又亲切的。记忆中他是个相当有才气的男孩,有一张清秀忧郁的面孔,也曾从幕后走到幕前,但似乎不太成功,继而继续退居幕后,写歌、行文。
其实我已记不清他的样子,但会常常聆听他的《露天电影院》。奇怪,我不是看露天电影长大的孩子,但我读得懂歌里的心情,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每份记忆,都含着忧伤的甜蜜。
郁冬是个天才,和朴树、高晓松相比,他低调而落寞,没什么名气,但他绝对、绝对,是个天才!叶蓓的《纯真年代》《在劫难逃》,老狼的《来自我心》《昨天今天》……他的音乐里常常会流淌出催人泪下和妙不可言的感受,让人从繁杂的琐事中静下心来,重温一些被我们遗忘的,淡蓝色的梦……
我听过的郁冬作品不多,但几乎每首,都能感动我。
黑楠
《超级女声》是2005年夏天最火热的话题,当黑楠这个名字刚出现在评委中的时候,很多人不认识,都说这家伙打哪儿冒出来的,而我却对他的名字很熟悉,因为,他曾经出现在《恋恋风尘》的创作群中。
当我不能免俗的喜欢上了张靓颖,不能免俗的鄙视黑老师,我开始回忆他究竟写了那张大碟里的哪首歌。在我拿出CD企图证明的时候,我在心里默念,千万不要是我最喜欢的《蓝色理想》,可是结果却不遂我愿。那首美妙而忧伤的《蓝色理想》,真的是他的作品,那首同样美妙而忧伤的《只有你陪我一起歌唱》,也是他的作品。
黑楠,我相信他曾是一个年轻、真挚而有才气的音乐人,看着现在的他,我有些难过。
高枫
高枫死的时候,有人惋惜有人不屑。提到他是谁,基本上统一口径为——唱《大中国》的那个。
而我心目中的高枫,还是挺艺术气质的,这要归结于我只听过他的一张专辑,这张专辑很久远了,大抵也是在1995年左右,叫《天那边的爱》。专辑里几乎每首歌都很好听,和《大中国》完全不是一个调调。
据说,这是高枫的第一张专辑。而那以后的他,我选择性遗忘。
所以当他死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天那边的爱》《地久天长》或者《美人》。
曹钧、黄小茂、王笑冬、郭亮、刘效松、杨乐……
高枫的《美人》在整张《恋恋风尘》中显得很另类,有些异域风情,特别是里面的吉他伴奏很棒,弹吉他的叫曹钧,当时最好的吉他手,对古典和民谣都很有造诣。还有很多很多熟悉的名字就不多说了,这些名字被老狼用手写体认真地记录在CD本的封底。
青春
在《恋恋风尘》中等待青春散场,在《美人》里感慨世界变得太快,在《蓝色理想》中寻找我曾幻想的未来,在《爱已成歌》里偶然的谈起旧日电影,在《为你难过》中相互冷漠,在《来自我心》里任凭这夜越来越深,在《昨天今天》中追问是谁爱上谁,在《音乐虫子》里飞呀飞呀飞,在《只有你陪我歌唱》中逃避风霜,而这一切的一切,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明天你是否会惦记?
《恋恋风尘》里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有的只是一个温暖的声音。
《恋恋风尘》里没有太多的复杂配乐,有的只是一种清澈在流淌。
十年了,在这个超女横行,R&B当道的E时代,大家都学会了用电脑制作歌曲,还有没有人留恋木吉他下的刹那芳华?
十年了,唱歌的人已成中年,听歌的人呢?
十年了,在那片淡淡的诗意下,掩映的是整整一代学子的记忆,揪心揪肺,无法释怀。
写下这些,无他,纪念那个时代,纪念那张专辑,同时,纪念自己渐渐远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