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
现在听音乐的方式,多半是先在网上找来试听。小关心的,听听在线,觉得一般的话,便这么过去了,或是听出来了点心意,再去下载——当然是非法并且免费下载的。有些歌手,像是地位特别,如果出了新歌,首先便要下载,好听不好听,都要留着。但是同样的,是非法并且免费下载的。强调了这么多“非法并且免费”,仿佛我们都犯了天大的罪,要一再提醒自己表示出忏悔的谦卑,才能有所缓解罪恶。这个问题跳过去。我无大眼界,对宏大庄重严肃无大关心。站在上帝的角度去俯瞰评判众生——这真折煞了我。
我简直要掰着指头算,我该算是哪个时代的人。是习惯了买磁带CD习惯随身听CD机的那代,还是习惯网络在线试听习惯下载习惯MP3的那代。但是这个界限过于模糊了。我记得我买的第一盘磁带,是许茹芸,盗版的;第一张CD是朴树,倒是正版。自己凑生活费买的第一个家用电器,是松下的随身听——对不起,我买日货了。这些事情,发生于13岁直至16岁。那个时候,居然有很强烈的羞耻心:要买正版的。盗版的磁带4块钱,正版的8块钱以上不等。盗版的CD10块往上,正版的最低卖到18。所以,只有真正中意的,才会舍得去买正版。高中的时候,在老校区,后校门连着略显繁荣的小街道,有一家音像店,是我们买专辑都要去的。正版的东西老板都不摆出来,放在单独的箱子里。要亲自上前去问,例如:孙燕姿的新专辑有没有正版的磁带?他便说有的,从箱子里找出来,再从另外一个箱子里抽出一张mini海报,说是正版专辑附送的。如果没有,可以跟他预订,他大概再去武汉拿货。正版的成本高,不敢随便进多的货。仿佛是因为那些正版海报,或是老板预订薄上庄正的签名,那个时候便意识到了闪光的骄傲:正版光荣,盗版可耻。
那时网络还未蔓延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且又都是学生,MP3未曾听说,教室抽屉里宿舍枕头下,放的只能是随身听。走在校园路上,好多人耳朵里塞了耳机一脸无畏的孤傲。晚自习,也要偷偷的听歌。为了防止老师发现,总要琢磨好些不同的戴耳机的方式。我们班的男生常做的,是把随声听放在内口袋,一根耳线从袖子里穿过去,塞在耳朵里,再用手捂住撑着脑袋,做冥想状。文科班,晚自习半数以上都是政治历史,内容便是背书,整个晚上一直书声琅琅不断。其实,里面夹了好些歌声。某些时候,也奇怪的,教室会突然安静下来,仿佛大家都背累了,这时,那些塞着耳机嘶吼着的男生对状况全无察觉,歌声于是瞬间突兀出来,跟安静的教室形成对比,叫人笑个半死。
这样的日子都过去了。
再到后来,听音乐越来越便捷。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值得歌颂的变化。但是歌手们过的更加不容易,这可如何是好。至此,只靠卖专辑作为唯一收入的歌手,从正规意义上而言已经不存在了。于是买正版成了一种姿态,一种标识。我想打住了。我回忆了一部分。我也只想回忆回忆那部分。
前两天买了张悬的专辑。突然体味出了她惊为天人的才华。我甚至为此一直激动着。那之前,在网上试听,下载了专辑在MP3,但是,直到买了CD在手,靠在床上,拿着歌词本,我竟才第一次被她所打动,直至想流泪。于是我隐约的发觉,许是潜意识里对网络的虚情假意,导致了这些网络生活所回应于我的性情我总扑捉不到。
大概这就叫因果报应了。
我简直要掰着指头算,我该算是哪个时代的人。是习惯了买磁带CD习惯随身听CD机的那代,还是习惯网络在线试听习惯下载习惯MP3的那代。但是这个界限过于模糊了。我记得我买的第一盘磁带,是许茹芸,盗版的;第一张CD是朴树,倒是正版。自己凑生活费买的第一个家用电器,是松下的随身听——对不起,我买日货了。这些事情,发生于13岁直至16岁。那个时候,居然有很强烈的羞耻心:要买正版的。盗版的磁带4块钱,正版的8块钱以上不等。盗版的CD10块往上,正版的最低卖到18。所以,只有真正中意的,才会舍得去买正版。高中的时候,在老校区,后校门连着略显繁荣的小街道,有一家音像店,是我们买专辑都要去的。正版的东西老板都不摆出来,放在单独的箱子里。要亲自上前去问,例如:孙燕姿的新专辑有没有正版的磁带?他便说有的,从箱子里找出来,再从另外一个箱子里抽出一张mini海报,说是正版专辑附送的。如果没有,可以跟他预订,他大概再去武汉拿货。正版的成本高,不敢随便进多的货。仿佛是因为那些正版海报,或是老板预订薄上庄正的签名,那个时候便意识到了闪光的骄傲:正版光荣,盗版可耻。
那时网络还未蔓延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且又都是学生,MP3未曾听说,教室抽屉里宿舍枕头下,放的只能是随身听。走在校园路上,好多人耳朵里塞了耳机一脸无畏的孤傲。晚自习,也要偷偷的听歌。为了防止老师发现,总要琢磨好些不同的戴耳机的方式。我们班的男生常做的,是把随声听放在内口袋,一根耳线从袖子里穿过去,塞在耳朵里,再用手捂住撑着脑袋,做冥想状。文科班,晚自习半数以上都是政治历史,内容便是背书,整个晚上一直书声琅琅不断。其实,里面夹了好些歌声。某些时候,也奇怪的,教室会突然安静下来,仿佛大家都背累了,这时,那些塞着耳机嘶吼着的男生对状况全无察觉,歌声于是瞬间突兀出来,跟安静的教室形成对比,叫人笑个半死。
这样的日子都过去了。
再到后来,听音乐越来越便捷。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值得歌颂的变化。但是歌手们过的更加不容易,这可如何是好。至此,只靠卖专辑作为唯一收入的歌手,从正规意义上而言已经不存在了。于是买正版成了一种姿态,一种标识。我想打住了。我回忆了一部分。我也只想回忆回忆那部分。
前两天买了张悬的专辑。突然体味出了她惊为天人的才华。我甚至为此一直激动着。那之前,在网上试听,下载了专辑在MP3,但是,直到买了CD在手,靠在床上,拿着歌词本,我竟才第一次被她所打动,直至想流泪。于是我隐约的发觉,许是潜意识里对网络的虚情假意,导致了这些网络生活所回应于我的性情我总扑捉不到。
大概这就叫因果报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