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飞碟唱片”有多牛逼,今天听歌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原创宅少宅总有理2023-12-07 19:31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李商隐 「逝于约858年」 出自作品:《锦瑟》 01 1989年,央视《旋转舞台》播了两集专题片。名叫《潮—来自台湾的歌声》。通过这个节目,许多内地观众第一次听到了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姜育恒的《再回首》、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还有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 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些或忧伤或轻快的旋律,简直闻所未闻,他们甚至无法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听的流行歌曲。到了90年代,他们许多人才知道,这些歌手都出自同一家唱片公司。那就是“飞碟”。之前我写过一篇「滚石沉浮40年」,里面详细梳理过滚石沉浮的脉络。相比于滚石40年的故事,飞碟倒简单许多。跟“滚石”一样,“飞碟”的创立,离不开台湾民歌运动。它不但影响了台湾年轻人,也影响了日后的华语乐坛。罗大佑、李宗盛、李寿全、侯德健、胡德夫等大佬都是从那儿出发的。 1976年,著名乐评人马世芳他妈陶晓清联合广播、文艺界人士,搞了一场“中国现代民歌演唱会”,上台的民歌健将里,有个叫吴楚楚的歌手。第二年,民歌运动里程碑式的“可乐瓶事件”,李双泽一声“我们要唱自己的歌!”的怒吼,惊醒了许多本土创作人。这里面也有吴楚楚。

他照《红楼梦》里曹雪芹的词写了一首《好了歌》,在1978年民歌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但由于“中心思想过于晦暗”,被台湾审查委员会列为禁曲。过了两年,受运动影响的段氏兄弟创立“滚石”。“滚石”第一张专辑《三人展》里,就是吴楚楚打头阵。后因与段氏理念不合,出走滚石。 吴楚楚是个狠人啊,把他爸房子做抵押,要自己搞公司。他的合作伙伴彭国华,是《三人展》的企划,也从老父亲那里借了几十万新台币。公司的名字,是滚石最早的包装策划杨立德起的。你“地有滚石”,我就“天有飞碟”咯。 日后的故事证明,这个名字起得很有预见性。为抢占市场,两家公司成了“死对头”,为华语乐坛留下了不少有趣的battle段子。 1983年,成立之初的飞碟发了第一张专辑,是陶喆他爸陶大伟的作品,名叫《嘎嘎呜啦啦》。这张专辑没啥可说的,没啥影响力。牛逼的是第二张,《搭错车》。以及那个被挖掘出来的女歌手,苏芮。

说起此事,也是阴差阳错。苏芮大姐首先要感谢一帮人,那就是香港的新艺城。当时新艺城七怪要开拓台湾市场,找张艾嘉做分区经理。张艾嘉跟罗大佑不是那什么嘛,本来是交给罗大佑制作,潘越云演唱。这都是滚石的人。结果合约谈判出现问题,被飞碟截胡。最终,专辑制作人变成了李寿全。 制作人变了,班底可没变。《搭错车》的幕后阵容,是李寿全、梁弘志、侯德健、陈志远、罗大佑五人联手,可谓华语乐坛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师合作。 这么牛逼的制作阵容,哪个普通歌手驾驭得了呢? 02 说起苏芮,要不是她个性倔强,可能早就红了。她喜欢唱英文歌,受黑人音乐影响颇深。15岁那年,逃课出去玩,偶然参加zero合唱团选拔,随兴开口,就被选中,从此四处巡演。她起初在西餐厅唱歌,人称Julie苏。后来去了美军俱乐部,在那里碰到许多顶级乐手,锻炼嗓音。 据说滚石第一代当家歌手潘越云曾跟苏芮一起驻唱。苏芮唱累了,她才上去。还据说刘家昌曾把《往事只能回味》和《云河》拿给苏芮唱。可唱英文歌的苏芮觉得太民谣风,果断拒绝。当年在迪斯科伴唱,苏芮一上去,跳舞的人找不到拍。老板让苏芮唱迪斯科,苏大姐宁可被炒鱿鱼也不干。 这倔脾气,一路熬到30多岁。其他晚辈都火了,她默默无闻。 1976年,一家韩国公司为苏芮发行了第一张专辑,《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全英文,黑人蓝调。发完不红,苏芮还得驻唱。转机来自崔苔青的邀请,找她上电视唱歌。苏芮也没当回事,即兴唱了一首连词都没有的,狂飙高音。正好被《搭错车》的导演虞戡平看到,推给了李寿全。 谁也没想到,苏芮这一唱,直接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原曲本是比较快的,她降速,唱得温婉动人,结果拿了奖。没想到这比赛是唱片公司办的,不但给了她吉他,还给了她一纸合约。 在“海山”待了一阵儿,她又跟着李寿全、李健复组成“天水乐集”工作室。没维持多久,蔡琴就和李寿全投奔吴楚楚麾下。到了这时,蔡琴才算成熟,褪去了学生青涩,唱出了女人味。当年,杨德昌和侯孝贤去看她录音,看着看着杨德昌就不行了,佝偻着身子对侯孝贤说,太性感了。 飞碟给蔡琴的定位也不一样,摘掉她的眼镜,让她穿上了礼服。蔡琴慢慢培养出磁性婉转的嗓音。最早负责她唱片的就是吴楚楚。1984年,蔡琴发《此情可待》,那首流传至今的《读你》,正是写《恰似你的温柔》的梁弘志。 未完待续,请移步公众号«宅总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