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偶然发现《任我行》——少年心事的绝望判词
竟然看到有人说慈悲,觉得好笑,可能是经历过的人听这首觉得正中心怀,然后觉得那句“不要紧,山野都有雾灯,顽童亦学乖不敢太勇敢”是林夕对凡夫的慈悲的爱扶吧。不清楚。
可是当我15岁正梦想着抛下全世界去自由的时候,当时真是觉得天空海阔任我行,直到听到这首歌,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悲观与无奈,“既然沿着寻梦之旅出发,就站出点吸引赞许。”我们往往标榜了自己可以不在意这个社会,不在意俗世的标准,所以任我行,可好多时候就在这一点一点的放纵也好,回头也好的声音中发现还是渴望社会的认可,然后患得患失,“到头来又随着大队走”。
“亲爱的,闯遍所有路灯,还是令大家开心要紧,抱住两厅三套天空海阔,任你行。”多么讽刺,笑得人一身冷汗。这首歌像阴影一样笼罩了我的青春梦境,好想在我梦得正好的时候被我窥见了这个梦的判词。这个梦的结局不伤感,也不痛苦,可是它不激烈,它只是平凡,平凡是对少年梦境最残忍的宣判。那是一种你只能哭着咬碎后槽牙挤出苦涩的笑来的感觉,“你那么遗憾而又无可奈何。”
于是我不再义正严辞,很多以前深信不疑的天高地傲的话也还是说,只是说出来自己总是有了疑心,慢慢地也就不说了。
15岁一开始听只觉得气馁,若说当时还有一些侥幸在身上,后来就越来越听得绝望、悲观。
听了这么许多年,怀疑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坚信的东西少得可怜,于是也开始怀疑这份绝望,觉得大概每个人也有不同,我也不是就“心有林夕”,所谓神化了的什么“他不认识我,但却最了解我…”听了都觉得荒谬又好笑。我本来也不是谁的信徒,没有谁能完全了解我,我是我自己。听歌的时候也就平静多了,觉得就是一个材料了。
这大概还是有一份说不出的傲气在吧,几年后也许就又有不同。
不清楚,不清楚的事情太多,我对未知阶段的描绘也就是信手拈来,也许就是主观臆断,大错特错。
一些头脑发热,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