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以来,你一直都在

1.
在verycd上下载到了吴继宏1997-2001的节目录音,今天开始听。
本来都快睡着了,不小心被1997年的某期读信的节目打动。
醒来,于是又无法睡着。开始搜索沈庆的歌,开始搜索记忆。
2.
在这期节目中,吴继宏读到一个南大校友的信,提到南大浦口校区。
于是惊讶至极。
节目应该是在1997年4月录制的,那一年吴继宏已经去过南大浦口三次。
那一年,我12岁,谢谢。
那一年我考上了乡里的初中。
那时的我真叫青春,荷尔蒙在体内积聚,我青春的小鸟刚出壳,吴继宏已去过南大浦口三次。
那时,我还不知道南京大学是什么,我心中的理想是赣榆县中学。
那一年班主任天天强调不许早恋,张楚正满大街唱着“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
6年后,也就是2003年的九月,我老爸坐火车送我来大学报道,学校是——南京大学,浦口校区。
3.
吴继宏,我是在2001年听到的。
那年我正在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高二1班上课,那是那所学校的第一个强化班。
那年我的宿舍是208号房间。
那年我隔壁的宿舍哥们开始听周杰伦。
在一个熄灯后的晚上,我被吵杂的音乐声吸引到他们宿舍,他在被窝里用随身听放着磁带。
那个哥们告诉我,唱歌的是周杰伦,很好听,打赌以后肯定火。
那时我在听沈庆的《青春》,周杰伦,根本没放在“耳”里。
那一年,江苏交通广播网开播,我在连云港的一个县中,听到了空中传来的吴继宏的声音,无限惊喜。
4.
沈庆,青春。
这首《青春》让我好找。
初听这首歌是2001年,宿舍的一个哥们熄灯后在床头放着这首歌,全宿舍的人跟着哼唱。
而这个宿舍的人,后来都比较有出息。
这哥们后来去了复旦,现在上海财大读金融的研究生。
我去了南大。
一哥们去了北大,毕业后又考研,现在清华窝着读研。
俩哥们报南大都未录取,于是双双复读,一年后一个进了南大,现又考入上海财大金融研究生;另一个进了复旦,现在还在复旦读研。
还有东南一个、南京理工一个。
还有一个失去联系。
那一年,感动我们的还有另一首歌:《涛声依旧》
记得一天早上正在起床,我打开收音机,里面飘出这首歌,头天晚上还谈到这首歌,于是全宿舍的人一起跟着唱起来,感动的惊天动地。
5.
进了大学,有一天忽然想起来这首《青春》。
不过不知道名字,只记得旋律,和一句两句支离破碎的歌词。
于是在大一的寒假,拜托一个女同学帮忙在网上找这首歌。
居然找到了,当时激动了半天。
这个女生如今已在大洋彼岸某名牌大学深造,那是她大一就说要过的生活。
6.
发现自己很不争气,既没出国,也没读研。
来上海一年半,几乎已忘了自己还是个南大人。
却在凌晨一点听到吴继宏的1997年的节目录音。
于是南大浦口的青春岁月,又一下子涌入脑海,一片一片,难以散去。
大学的前三年,就在龙王山下度过。
那么蓝的天,那么绿的草,那么自由的大学,那么花样的青春年华。
轰轰烈烈,或者,平平淡淡,都一去不返。
太想念了!
听说校方又在仙林划了地,准备建新校区,于是浦口将荒废了。
1993年,那里迎来第一批学生,不知送走最后一届,是哪一天。
下次再回南京,无论如何要回去看看。
那无数次走过的星湖、明湖,那刻在路边木椅上的爱的誓言……
7.
后来在吴继宏的节目中又听到沈庆的歌。
听说沈庆的这张专辑,并未出CD版本,于是所有的感动,只能去散落各地的磁带中追寻。
我自己只有那张校园民谣的磁带,放在老家,很久没听了。
最近一次见吴继宏——也是见她的第一次——是在今年9月14日王小峰在南大放DV。
那天特别请假回去,看了DV,见了王小峰、吴继宏。
有时觉得人生的某些东西是注定的。
南大、沈庆的《青春》、吴继宏。
这些毫不搭边的词汇,居然能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么多的地位。
这么多年以来,你们一直都在。
谢谢。
在verycd上下载到了吴继宏1997-2001的节目录音,今天开始听。
本来都快睡着了,不小心被1997年的某期读信的节目打动。
醒来,于是又无法睡着。开始搜索沈庆的歌,开始搜索记忆。
2.
在这期节目中,吴继宏读到一个南大校友的信,提到南大浦口校区。
于是惊讶至极。
节目应该是在1997年4月录制的,那一年吴继宏已经去过南大浦口三次。
那一年,我12岁,谢谢。
那一年我考上了乡里的初中。
那时的我真叫青春,荷尔蒙在体内积聚,我青春的小鸟刚出壳,吴继宏已去过南大浦口三次。
那时,我还不知道南京大学是什么,我心中的理想是赣榆县中学。
那一年班主任天天强调不许早恋,张楚正满大街唱着“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
6年后,也就是2003年的九月,我老爸坐火车送我来大学报道,学校是——南京大学,浦口校区。
3.
吴继宏,我是在2001年听到的。
那年我正在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高二1班上课,那是那所学校的第一个强化班。
那年我的宿舍是208号房间。
那年我隔壁的宿舍哥们开始听周杰伦。
在一个熄灯后的晚上,我被吵杂的音乐声吸引到他们宿舍,他在被窝里用随身听放着磁带。
那个哥们告诉我,唱歌的是周杰伦,很好听,打赌以后肯定火。
那时我在听沈庆的《青春》,周杰伦,根本没放在“耳”里。
那一年,江苏交通广播网开播,我在连云港的一个县中,听到了空中传来的吴继宏的声音,无限惊喜。
4.
沈庆,青春。
这首《青春》让我好找。
初听这首歌是2001年,宿舍的一个哥们熄灯后在床头放着这首歌,全宿舍的人跟着哼唱。
而这个宿舍的人,后来都比较有出息。
这哥们后来去了复旦,现在上海财大读金融的研究生。
我去了南大。
一哥们去了北大,毕业后又考研,现在清华窝着读研。
俩哥们报南大都未录取,于是双双复读,一年后一个进了南大,现又考入上海财大金融研究生;另一个进了复旦,现在还在复旦读研。
还有东南一个、南京理工一个。
还有一个失去联系。
那一年,感动我们的还有另一首歌:《涛声依旧》
记得一天早上正在起床,我打开收音机,里面飘出这首歌,头天晚上还谈到这首歌,于是全宿舍的人一起跟着唱起来,感动的惊天动地。
5.
进了大学,有一天忽然想起来这首《青春》。
不过不知道名字,只记得旋律,和一句两句支离破碎的歌词。
于是在大一的寒假,拜托一个女同学帮忙在网上找这首歌。
居然找到了,当时激动了半天。
这个女生如今已在大洋彼岸某名牌大学深造,那是她大一就说要过的生活。
6.
发现自己很不争气,既没出国,也没读研。
来上海一年半,几乎已忘了自己还是个南大人。
却在凌晨一点听到吴继宏的1997年的节目录音。
于是南大浦口的青春岁月,又一下子涌入脑海,一片一片,难以散去。
大学的前三年,就在龙王山下度过。
那么蓝的天,那么绿的草,那么自由的大学,那么花样的青春年华。
轰轰烈烈,或者,平平淡淡,都一去不返。
太想念了!
听说校方又在仙林划了地,准备建新校区,于是浦口将荒废了。
1993年,那里迎来第一批学生,不知送走最后一届,是哪一天。
下次再回南京,无论如何要回去看看。
那无数次走过的星湖、明湖,那刻在路边木椅上的爱的誓言……
7.
后来在吴继宏的节目中又听到沈庆的歌。
听说沈庆的这张专辑,并未出CD版本,于是所有的感动,只能去散落各地的磁带中追寻。
我自己只有那张校园民谣的磁带,放在老家,很久没听了。
最近一次见吴继宏——也是见她的第一次——是在今年9月14日王小峰在南大放DV。
那天特别请假回去,看了DV,见了王小峰、吴继宏。
有时觉得人生的某些东西是注定的。
南大、沈庆的《青春》、吴继宏。
这些毫不搭边的词汇,居然能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么多的地位。
这么多年以来,你们一直都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