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霉霉有关的记忆
今年早些时候就听说霉霉的《1989》要重录了,前些日子带着耳机随意写写东西,居然听到了许久未听的《Clean》,或许缘分使然,我想记录与霉霉有关的日子。
2015年的某一晚我前往姐姐家做客,客厅里的电视机很新奇,可以点播,我就摸索着按动遥控板,浏览片库中一部部电影。估计姐姐觉得我太无聊,便对我说:“我们听听霉霉的歌吧。”我只好把遥控板给她,起初我并不知道霉霉两字怎么写,甚至我以为是“美眉”,故意读成“霉霉”的音调,我很奇怪为什么姐姐如此新潮的一个人会用这么古早的流行词,但总之,这位歌手一定是个很美丽的女生就对了。
接着电视机播放起了《Blank Space》的MV,前所未有的听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新鲜,不仅仅是曲风我未曾听过,编曲更给我清新与鲜活的感受,这与我当时常听的K-POP简直是两个世界,歌曲不再是酷炫的鼓点搭配上激烈的电吉他扫弦,几位帅哥在红蓝的灯光下劲舞,带动我身体中的内脏随之振动(顺便说一下K-POP也是姐姐推荐我听的)。
从前奏开始,悠扬的合成器就渲染出一种漂浮在空中的氛围,鼓缓慢且轻重有致,整个伴奏都是空灵的,就像MV中的灰白色美式庄园一样,外表高级简约,内部饱满精致。当时还在读小学,英语不太好,但就从听的角度而言,英文歌词与整首歌的旋律很配,尤其是副歌部分,像是一颗彩虹糖的糖心,甜却不腻,甚至散发着丝丝水果香,我都能跟随着节拍左右摇摆。并且这个MV也很有趣,音符围绕一对男女飘过闪闪发光的银色跑车,深沉的木制房间,树木如荫的花园,我于是猜测歌词是在揭露男女恋爱中的一系列的矛盾,一个星期后我翻看了中文翻译的歌词,证明了当时的猜测是正确的,再后来我才明白这是“美眉”在大胆诠释自己的恋爱观。我觉得在房间中哭诉以及啃苹果的两段很有意思,原来明星不一定要打扮的很精细,“扮丑”的真实似乎更能拉近我们的距离,还有抱在手中的小猫很可爱。“轻松”是我听完之后的第一个想法,我记下了她的英文名,但其实当时我也并没有太在意。
那时我正上小学五年级,每晚我都会用一个母亲淘汰下来的手机听音乐。过了大概一个星期,我打算寻找点新鲜音乐听听,于是就在QQ音乐的歌手界面寻找,在欧美歌手分类里,热度最高的就是那位“美眉”,我也知道了她的中文名“泰勒.斯威夫特”,这引起了我探索的欲望,当时我很注意歌手的专辑封面,我相信一张制作精良的专辑肯定会有与之适应的封面,而优质的封面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听众去收听,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我点进她的主页后首先做的便是看她的专辑,这一时期无论专辑还是单曲的封面都是胶卷照片的形式,简单的白色封底上镶嵌着一张照片,粉红的光晕与淡雅的配色相得益彰,简直就是我想象中90s初的质感,细腻的颗粒定格住这位少女青春活力的种种时刻,甚至我之后的拍照风格也是这样,在每张单曲封面的下端都用深蓝记号笔写上一句歌词,霉霉的笔迹很随性也很酷,我相信字如其人,这会是我喜欢的歌手。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1989》这张专辑,不仅仅是“傲慢”地在专辑页上写着“数字专辑热销中”,还有她那独特的封面。这只是一张用胶卷相机拍摄的简单的上半身正面照,但胶卷的白边覆盖了霉霉传神的眼睛,显得神秘诱人,她穿着印着海鸥的紫色卫衣,在偏粉的背景下更显复古与青春,当时我也很想买这件衣服,可惜最终还是无果。霉霉的生辰年份手写在胶片上,整体简洁又不失美感,有时候干净利落的自信胜过一切矫饰。神秘,自由,青春活力,这是当时我对大洋彼岸音乐文化的印象。
果然这张专辑的歌曲都要购买,那就只好先看看MV了。首先是姐姐强烈推荐的《Wildest Dreams》,我第一次尝试用耳机听歌,开篇的鼓点依旧沉闷有力,似乎拳拳打在我的心上,以至于之后上课发呆时,我常常用橡皮模仿它的节奏敲打桌子,整首歌的走向也像部有关告白的戏剧,开头的合成器如狂风呼啸,渲染女主内心挣扎的情绪,在终于下定决心说出口时,欣赏的男子已有归宿,蓄谋已久的计划终成泡影,女主坐车逃离,MV讲的似乎也是这么一个故事,但远比我概括的要精彩,它还将背景设定在上世纪的电影拍摄场中。这首歌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霉霉的声线,前期较低的声音似乎在呢喃内心敏感又激烈的情绪,在副歌时刻爆发,所有的情绪化作烈火,似乎在炙烤,张扬又充满野性,简直就像专辑封面的烈焰红唇,在落幕时刻,声线又转化为泡沫,逐渐消散。听完后我立马查了下Wildest是什么意思,显然歌曲将歌名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耳机的加成让歌声与伴奏更为饱满,可以说是颅内高潮,所以直至现在我听歌都会佩戴耳机。几天后我又碰到了姐姐,我说《Wildest Dreams》是某个汽车品牌的广告曲,她说请得起霉霉那得多有钱啊。
几乎每听一首专辑中的歌,我狭小的音乐观都会被刷新一次,《Style》中酷炫的电吉他与电子感十足的合成器彰显霉霉自己独特的风格,独立,毫不妥协的气质被乐器转化为形象的旋律。MV富有想像力,我曾听霉粉形容是动态壁纸,这个比喻很合适。
《Out of the Woods》可以称之为微电影,刚刚接触霉霉的我并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但歌词以及MV给我的感觉像是自我救赎,她在幽深的森林里躲避狼群的攻击,在刺骨的冰原上忍受寒冷,在泥泞的沼泽中被树枝束缚了四肢,最终逃离了森林,与真实的自己握手。这部MV是我当时最喜欢的,甚至我的创作可能也潜移默化得受到了影响。一年后霉霉与侃爷的矛盾升级,我也在网络上加入了责骂侃爷的行列,直至又过了一年,我第一次听到了《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这张打上马赛克的专辑改变了我对说唱的看法,不知道现在侃爷是否会想起那只坐在大学长椅上,对未来抱有憧憬与畏惧的小熊。
《New Romantics》是整张专辑的结尾,也是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闭眼之后仿佛自己坐在一辆豪华轿车内,穿越漆黑的隧道后,到达了落日时分的纽约,远处是忽明忽暗的闪光灯,街道的两侧是富有个性的建筑,激越的打击乐让我联想到时代广场上夸张绚丽的广告,年轻人在街头划着滑板,做出酷炫的动作,或在音乐下尽情舞蹈,可惜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画面,大约四分钟后,年轻的颜色蒸发,我才发现只是自己一直孤独地行走在隧道中罢了,我不知道隧道的尽头是否是我期待的那个地方,但是我已不想后退,那就继续走吧。歌词对当时热衷于瞎想的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为何要牺牲独特的自我去成全一个陌生整体?“The best people in life are free”,简洁有力,甚至现在在某些课的PPT汇报上,我也会加上这句话。
大概从班长那里搞到了会员,我如愿以偿听完了《1989》,《Welcome to New York》热情的开幕,以至于之后我每次在电影中听到都会为之激动《I Wish You Would》就像凌晨开着敞篷跑车疾驰于加州沙漠的公路上,当然加州有没有沙漠我并不清楚,这些只是我听到这首歌最直观的想法,《Shake It Of》旋律能让人心情变好,正如歌名,烦恼都被抛掷脑后,《You Are In Love》中添加了效果器的钢琴宛如晚秋暮色森林中静谧的紫色河流,《How You Get the Girl》则更像是夏日的粉红色天空,可能放在《Lover》中也很合适。
对霉霉的喜爱愈发不可收拾,乘着班长还没收回会员,我把她的所有录音室专辑都听了一遍。
《Red》让我认识了更为细腻的霉霉,她已在尝试融合乡村音乐与流行音乐,吉他扫弦中缓缓道出心事,喜怒哀乐汇成一张玫瑰红的专辑,亲切得就像住在隔壁坐在窗前随意写写画画的姐姐。这应该也是她目前乐评最高的专辑,《All Too Well》是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Speak Now》如绽放的花朵,很喜欢这个时期的World Tour,霉霉弹奏红色电吉他的照片一度成为我的头像。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乡村流行,班卓琴精致小巧的音色富有特点,我曾经在《Mean》下评论道“清脆得如同芹菜”,《Mine》是炎热夏日中的一丝凉意,MV中霉霉走在树林里的画面唯美,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Fearless》应该是霉霉最开始被广泛认识的一张专辑吧,我才发现《Love Story》与《You Belong with Me》在很久之前我已经听过,公主的造型温柔如月光,我最爱的一首歌是《The Best Day》。《Taylor Swift》是霉霉第一次向世界介绍自己,那时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位留着泡面头,背着木吉他的女孩始终微笑的女孩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
霉霉是我第一位为之花钱的音乐人,从《1989》到《Folklore》,我买了她所有的数字专辑,我知道优秀的音乐需要被支持。上了高中以后,我认识了更多热爱音乐的人,我们互相分享,我也渐渐发现Indie音乐更适合我,最后还是成为了霉霉调侃的那位“With some indie record that's much cooler than mine”,但我不会忘记那些夜晚,我捧着手机,塞着耳机,蜷缩在椅子上傻呵呵地笑,那里曾经有我一整个未成熟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