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爱情三部曲”时代:暴风女神Lorelei
1986年初由无线电视举办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无线电视将四十首候选歌曲重新编排成动感舞曲,由歌手们一一登台演唱片段作为开场秀。彼时的张学友、吕方刚刚出道而尚显青涩,“歌隐”林子祥闲庭信步,“广东歌之父”许冠杰笑容可掬,“百变天后”梅艳芳妖艳迷人,“熬出头”了的张国荣时而动感,时而深情,“黑衣歌后”苏芮歌声却依然高亢......但是今天晚上的第一主角,则是当时的乐坛霸主——“校长”谭咏麟。
1985年度共计40首歌入选十大劲歌金曲的“季选”,其中谭咏麟以7首歌(6首独唱,1首与彭建新合唱)遥遥领先其他歌手,继续领跑乐坛。40首备选金曲中的最后一首,成功入选了年度总选,成为了1985年度十大劲歌金曲的第8首金曲,这首歌正是来自于宝丽金于1985年12月为谭咏麟推出的全新广东大碟《暴风女神Lorelei》的同名主打歌。
1.芹泽广明的3首快歌
《暴风女神Lorelei》《午夜骑士》《命途战士》
头号主打歌《暴风女神Lorelei》于1985年年末率先派台,登上香港电台周冠军1周,同时入选无线电视劲歌金曲季选,可以说是在当时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专辑内另有两首风格相近的快歌《午夜骑士》和《命途战士》,与《暴风女神Lorelei》一样同为芹泽广明作曲作品。显然,芹泽广明为谭咏麟作的《爱情陷阱》在1985年的香港市场大获成功之后,宝丽金遵循着“好用就接着用”的朴素逻辑,希望其在此张专辑在唱片市场延续“奇迹”——整张大碟共计11首歌,光是芹泽广明作曲的歌曲就有6首之多。
《暴风女神Lorelei》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是作为动作电影《龙兄虎弟》片尾曲。电影中刚和反派拼完命的成龙经过一番功夫逃到了洞口,此时《暴风女神Lorelei》振奋人心的前奏响起,成龙腿绑信号弹向着远处的热气球飞身一跃,影片随之进入演职员表和片尾花絮。另一首快歌《午夜骑士》也作为插曲在电影中出现,电影中利用镜头穿插的方式,把谭咏麟在灯光耀眼的舞台上卖力演唱的场景和行动迅速的反派邪教分子作恶的片段在《午夜骑士》略带阴暗神秘的歌声中相结合,完成了一部分故事背景的介绍。可惜的是第三首快歌《命途战士》除了收录在本大碟中,既没有在任何电影中出现,也没有在演唱会演出过,倒是其英文版《Fighting Man》收录在谭咏麟1986年为打开日本市场而灌录的全英文唱片《Thunder Arm》之中。《暴风女神Lorelei》和《午夜骑士》的英文版《Lorelei》和《Midnight Rider》作为第一和第二首歌曲亦收录在这张英文大碟中。(PS:英文版的《Lorelei》加了一段波涛拍岸的声音,与Lorelei源自西方海妖的典故暗合,英文歌词中也直接点明:Lorelei, siren of the sea.)
2.芹泽广明的3首慢歌
《朋友》《世外情》《你要等我》
同为电影《龙兄虎弟》的插曲,《朋友》一曲则是要有名得多(笔者的韩国同事,1990年生人,第一次在笔者车上听到此歌便大呼熟悉,想必一定曾看过这部电影),应该是本张大碟最为成功的一首歌曲——同时入选1986年度的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如若要乐迷选一首关于友情的粤语歌,相信很多人会选谭咏麟的《朋友》(不过不少年轻的乐迷或许也会考虑陈奕迅的《最佳损友》)。几年后的1993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的颁奖礼上,张学友击败四大天王的另外三位,获得最佳男歌手荣誉,他谈起过往的谭咏麟和张国荣的歌迷在颁奖礼上互骂时,言语中满是痛心,如今希望四大天王的歌迷能够和平共处,并和另外三位天王深情共唱谭咏麟的《朋友》一曲,此举也将颁奖礼推上了最后的高潮。
尽管《朋友》的热度无法超越之前街知巷闻的《爱情陷阱》,但如今回溯过去几十年里谭咏麟演唱过的过百首金曲,《朋友》的知名度仍然是相对靠前的,可见宝丽金继续选择芹泽广明为谭咏麟作曲绝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另两首抒情歌曲《世外情》《你要等我》初听就能感觉到浓烈的”东洋风“,略带幽怨的旋律配上谭咏麟轻柔的歌声,倒是很契合其在大碟封面上眉头紧锁的形象。
3.赵容弼的2首民歌
《编织》《冬之寒号》
谭咏麟和韩国国宝级歌手赵容弼于1984年日本音乐节上相识,同年的谭咏麟大热歌曲《爱在深秋》正是改编自赵容弼的《친구여(朋友啊)》,这首歌曲甚至被认为是”校长“谭咏麟歌迷们的”校歌“。在本张大碟中,谭咏麟再度尝试改编赵容弼的歌曲——《编织》和《冬之寒号》分别来自《정의 마음(正义心)》和《간양록(看羊录)》。
《冬之寒号》的原曲《看羊录》取材自朝鲜同名古书,”看羊“一词更是可以追溯到苏武牧羊的典故,初听歌曲眼前便能感受到呼呼北风刮过旷野,远方的故乡遥不可及,唯有在原地遗憾嗟叹的哀愁;了解其背后创作的因由后,更能体会那一声声”诶呀 诶呀“当中的无奈和沧桑。宝丽金和谭咏麟选择改编此曲在当时来说可以说颇为大胆,毕竟谭咏麟把香港乐坛从励志、武侠时代带进都市情歌时代,倘若顺应时势接连推出脍炙人口的情歌,在市场一定稳赚不赔,但是宝丽金和谭咏麟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一首几乎不可能讨喜的歌曲加入其中,更别提此时谭咏麟在香港乐坛如日中天,其偶像形象和此歌曲风格差距实在过大。不得不说谭咏麟在大碟中的初次演绎,相较于赵容弼的演绎还是要逊色不少,但是其声音的可塑性此时已经有所展露。多年后谭咏麟把刀郎红透全国的《2002年第一场雪》改编成《讲不出的告别》,其沧桑的声线和新疆乐器弹拨尔竟也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很难想象一位生长于都市的香港歌手竟能驾驭这类粗犷又狂放的音乐。2003年的左麟右李演唱会上,53岁的谭咏麟再度演唱的《冬之寒号》算是一次相对完美的演绎——尽管其声线相比1985年已不再明亮,却和原曲的意境更为契合,而且唱功早已大成的谭咏麟此时的演绎可谓举重若轻,一个驻足在无垠旷野上的思归老夫形象跃然于其歌声里。值得一提的是,《冬之寒号》是由谭咏麟填词。
《编织》算是笔者个人非常喜好的一首”冷门“歌曲,说是”冷门“是因为比起同大碟里的《朋友》其知名度当然是差的远了,而在当年也不像《暴风女神》至少能够通过电影而传播开来,但是此曲在谭咏麟的演唱会上却得到了多次演绎,个人认为《九七金曲回归演唱会》上最为贴近原曲的情感,2002年《港乐·Alan Live演唱会》的编排听起来让人觉得管弦乐团和人声之间并不合拍。《编织》一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当时处于声线巅峰谭咏麟细诉般的悦耳歌声,就是歌词里”算了我面对,算了我面对,永远的心碎“那在重复中渐渐失去力气的叹息。仔细一看作词果然是鬼才林敏骢,其作词的《雾之恋》同样有着”每次我望真你,每次我望真你,你那眼中也都带泪“这样的重复来让情感递进,也算是一个有趣的发现。
4.本地创作的3首歌
《问》《吻别》《楚河汉界》
如果说要在本张大碟里要笔者选一首最喜欢的歌曲,笔者会选《问》这一首歌。《问》由谭咏麟的好友蔡国权包办词曲,歌曲的编排上类似于谭咏麟自己创作,且同为励志歌曲的《傲骨》——先是用重人声轻配乐的方式将气氛逐渐烘托到最高,然后电子琴、吉他、鼓的组合强势入场,歌曲的节奏亦随之变得更快更强,听众如同跟着歌者一同攀爬人生这一座高山,刚开始时虽然脸上斗志昂扬,但是面对陡峭的行径还是有些吃力,但是来到后半程便渐入佳境,一如经历了一些苦难后习得了一些经验,内心也变得更为坚强,登山也能够逐渐变得步履轻快且自信增加。若是用最为简单的方式来总结歌曲的演绎,前半部分则像是一个问号,切切实实地在疑问;但后半部分则像是一个是感叹号,实实在在地不惧困难!恰如歌中所唱——”问我几高,不理山有几高,我只知我信念比天更高“,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表露无疑。
《吻别》由上文提到的鬼才词人林敏骢的家姐,香港著名作曲家林敏怡作曲和编曲,文井一填词。歌曲开头的弦乐令人觉得有些当时的东洋风格,但是细听还是有所不同。歌词里的把下雨的天称为”滂沱落泪的天“,却把哭泣的人用”痛苦的暴雨“来形容,这样的互换颇为有趣。的确,阴沉潮湿的雨天常常让人的心情也陷入阴郁,而将别离的故事放在雨天更是再合适不过了。谭咏麟1982年的《雨丝情愁》已是珠玉在前,虽然林敏怡的曲和五轮真弓相比并不落得下风,但是五轮真弓的开头的吉他声更为抓耳,就像冰冷的雨水一粒一粒从屋檐落下。文井一比起向雪怀以个人经历写成的故事的则少了一些婉转,多了一些直白:比如《吻别》中”原谅我再令你,伤心得这样痛苦,麻木的无奈地看,你一脸泪痕“,十分直白;但是《雨丝情愁》中则是”看 四周都漆黑如死寂 窗中透光,一丝奢望 但愿你开窗发现时 能明了我心“,借由描写环境来表达心境,更为克制。而《雨丝情愁》词中所写,听说正是来自于词人向雪怀曾在一个滂沱雨天,在爱而不得的女孩楼下苦苦等待的故事。但是《吻别》中谭咏麟的演唱对比起《雨丝情愁》则要更胜一筹,具体表现在其歌声里更显深情和苦痛,更有感染力,而《雨丝情愁》只有淡淡的哀伤与无能为力。
《楚河汉界》则由香港顶级作曲家顾嘉辉先生作曲,是电视剧《楚河汉界》的同名主题曲,电视剧讲述的则是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若是不看歌名,歌词中的”莫使春风空过去,不怕入情网,能去爱,敢去爱,哪用彷徨!“似乎只是叫人把握现在勇敢追爱,但是放在楚汉相争的背景下,这是否是在说楚霸王项羽呢?此曲风格实在是过于明显,初听便觉得武侠风格浓烈,开头的琵琶声就像是邵氏电影里大侠登场的标配,用来做电视剧主题曲定是不错,仔细一看果然是出自”辉哥“顾嘉辉手笔,东方乐器用于东方传奇,实在挑不出刺来。
尽管该大碟的口碑和风评和现象级的《爱情陷阱》有明显差距,但是当年的销量依然超过六白金(三十万),宝丽金为隆重其事为谭咏麟开了庆功宴。笔者个人认为大碟的并不比《爱情陷阱》差很多,首先是谭咏麟的声线和机能都处于巅峰,为歌曲的可听性提供了一定基础;其次是这张大碟收录的歌曲可谓是香港乐坛时代更迭的一个写照——武侠、励志歌曲(《楚河汉界》《问》)不再是主流,都市情歌才是市场的宠儿(《吻别》《编织》《你要等我》);但是这张大碟可谓是把各种类型的歌曲网罗其中:民歌和情歌,快歌和慢歌,爱情和友情。也是从这张大碟开始,谭咏麟歌唱事业在80年代的第一个高峰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段为期两年的平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