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色彩浓厚
无限的我被解读成了各种样子,虽然基本都没绕开歌词所要表达的“无限扩张”的概念,但我认为这都没有说到无限的我让人肃然起敬的真正地方。但是我自己也想不通这歌到底神在哪,直到后来在b站评论区看到了一句话,“社会边缘青年的迷茫和堕落,跟hot的反叛不一样”,虽然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但我认为这才是这首歌成其为这首歌的原因。 其实这首歌是有点阴阳差错的。mv表达的其实就是那个意思,边缘青年的堕落与麻木中生出的那股抗争的力量,像是站在废墟里也有一个战火喧嚣的内心。nct唱的很好,可能得益于老师的指导,没让这首歌毁掉。舞蹈编的也是上上乘,非常非常好。我尤其喜欢李马克跳的,他跳出了那个味道。被嘲的造型在我看来是前卫的艺术创造。所以这首歌是一个完成度非常高非常完美的作品,再加上历史的因素——生不逢时/并没有火起来,逐渐变得像一个封存起来的神秘地带。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表演这首歌的nct127,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理解这首歌的内涵。就算是我认为跳到核心的李马克,也只是蹭到了皮毛。很心痛。 虽然它是在描绘社会边缘青年的堕落和麻木,但它说的不是这些青年持续的堕落下去,也不是说青年对这个社会的控诉和反叛的躁郁心理,而是借青年表达时代转折下的一群人的悲凉命运,也许那是他们内心的怒吼,是他们从未表达过的话。辍学的网瘾少年看到正在升学的孩子天真烦恼成绩时也会悸动,所谓坏孩子从来就是什么的结果。抽烟喝酒打架,没有人说过这是否有错,只是大家都这么生存着。然而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心理,只觉得冥冥之中被什么困住了。那些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想喊却喊不出来的怒吼,就这样无情地泯灭为时代的一抹色彩。被时代遗弃的孩子,从未有人关注的角落,它“暗示”我们那里也绽放着生命。所以它的阴差阳错也是必然的,因为那注定是只属于一群人的狂欢。用纸片当成舞台上撒下的亮片,那是他们给自己的贺礼。 “沙尘最后还是落下来了,但那究竟是光明未来的预告还是即将消亡的暗示呢?” 当时看到mv就一直吸引我去想那群少年到底发生过什么,想了很多很多,倒计时,实验,炸弹,生存,末日,硝烟,废墟这些元素,也构思了一些背景。但就是觉得促使那股力量生成的因素,太难写出来了。要有什么样的遭遇才会有歌曲里所要表达的感情,实在是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现在想想那可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观,类似AU,需要一些特别设定。说的是社会边缘青年,但其实要放在特别的背景里去看,比如末世,比如站在舞蹈上跳舞的执着梦想,每个人都是疯子一样的人,比如废墟but每个人身上都藏着秘密。有关性命,有关真相,但并不是单纯关于人性的考验。“边缘人物”的概念也需要根据具体背景作具体设定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