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e Heroine at 10: 长大后,那些关于变老的恐惧都成了现实

最近在听Jackson Browne十六岁时给Nico写的《These Days》,突然被一句词深切地感动。“Please don't confront me with my failures / I had not forgotten them”淡淡的悔恨和哀愁,像是白首老人对往昔的追忆。但16岁的Browne彼时并没有什么真正能让他长吁短叹的挫败——他不过是在学校考砸了一门课。
相似的历史总是轮番上演。在《These Days》妙手天成近五十年后,同样是16岁的新西兰小镇少女Ella O'Connor由于犯错被父母禁足在家。和姐妹在家狂欢的她写下了一首歌颂青春、赞美友谊的《Ribs》。当然,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专辑里的另一首歌《Royals》红遍了全球,她也有了个酷毙的艺名—Lorde。商业大获成功的《Pure Heroine》打了四首单曲,唯独没有《Ribs》,但十年后《Ribs》轻而易举地成为了专辑里最令人有共鸣的一首歌:时光在飞逝,我们在变老。童年的甜蜜在消失,纯真和欢笑不再来;当年所有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都真正成了成长的苦涩。
也许《Royals》让Lorde一举成名,但专辑最好的歌绝对是《Ribs》,它是PureHeroine风格美学的集大成:极简忧郁,充满对世界的自省式观察。它很简洁,一阵阵情绪化的drone就是整首歌的基底。它又充满动感,星星点点的细碎鼓点最后汇聚成盛大的浩室节拍,就像黑暗的卧室一点点亮起来,变成内向者的派对。Lorde编织起细碎的生活片段:我们的目光在打翻的饮料和循环播放Broken Social Scene的唱机之间游移,最终落脚在因放声大笑而不禁疼痛的肋骨上。我们最终不再年轻,不再轻易放声大笑,渐渐保护起自己的肋骨。她已经老了;"It drives you crazy getting old"刻意压低嗓音的她听起来是那样的疲惫,仿佛她真的已经got old。她又很年轻;十六岁的她还是清脆的娃娃音。两种嗓音时常在这首歌里混在一起,仿佛此刻的她真的拥有一个苍老的灵魂。
顶好的专辑创造世界。如果说Lana Del Rey更早一年发行的《Born to Die》立足的是对美国化社会的浪漫化想象、对爱情奋不顾身的期待,《Pure Heroine》立足的则是对小镇中产生活的真实侧写和人际交往间细致入微的观察。球场边的闲谈,对漂亮牙齿的向往,一起喝橘子汁的快乐,听独立摇滚乐队的自得自乐,派对谈话的间隙尴尬地看向地板……一切都真实地宛如青春少女日记的一页。
如果放大时空的角度,我们看到什么?向前看,2013是流行音乐充满变化的一年。EDM的狂热开始退潮,已经在独立音乐红了一段时间的极简风格(Grimes, The XX)终于被Royals这首歌推上主流音乐的舞台。向后看,它似乎为年轻歌手的爆红提供了一个范本: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立足"world-building"的歌曲创作,与众不同的一点制作巧思,再加上一首全球爆款单曲,就能打造引领一个时代的流行偶像。《Pure Heroine》不是Lorde最好的专辑,但绝对是她最有影响力、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去年五月我在WAMU theater看了Lorde的现场。她终于演到了Ribs。像是等待了很久一样,全场的粉丝一齐大声唱到“I've never felt more alone, feels so crazy getting old":我们聚在一起,却又各自孤独。我想,这一刻应该很多人和我一样,已经在自己的卧室里排练了很多年了吧。


下面是没人关心的打分环节
一些纵向比较
Pure Heroine (8/10)
Melodrama (10/10)
Solar Power (7/10) 我写过这张专辑的长评
一些横向比较
The xx - xx (9/10)
Visions - Grimes (8.5/10)
Born to Die - Lana Del Rey (8.5/10)
When we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 - Billie Eilish (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