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作旁观亦唏嘘

一部戏,一些曲子,和那个不由自主要想起的人。
这些用民乐乐器演奏的曲子和京剧昆曲的唱段串起了这部3个小时的细腻电影,它终于随他一起成了我心中可以被轻易勾起的情结。清亮而略带沧桑之感的京胡拉起来之时,心会猛然地收紧。千年前虞姬的哀伤与坚韧我们已无从想象。那朱红色的大幕即将怎样拉开,又有谁的心里在暗自叫好,又有谁无声地落了泪,我无从揣测。只是那场关于别人的戏,却印在我的心底。
这样总是容易被打动地念着旧,仅仅做着旁观者,亦为别人的人生际遇唏嘘不已。冬日的北京城里的街衢闹市,那个眼睛明亮的孩子被母亲牵着匆匆地走,路上遇见许多人,看过拍砖的惊心动魄一幕。母亲狠下心来拿刀剁掉小拇指为他拜师学艺。那个叫小豆子的孩子,怎知人生的轨迹将会如何展开。京胡的苍凉里藏着他一生的喜与悲,而笛声的细腻与哀婉已经揭示了这将是个如何悲切的故事。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念词,已道出了小豆子一生的颠倒与错置。
虞姬以自己的死给杀人无数的霸王的一生添上了一抹壮烈而富有人情的色彩,让霸王别姬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传奇。不知究竟是虞姬成全了霸王,还是霸王成全了虞姬,终究留名青史。而这部戏与他,亦是互相成全,从此联系在了一起。
蝶衣从此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符号。不可触碰,却经常被其他事情勾起。一期《环球银幕》用了一张《梅兰芳》的剧照作封面,看着那妆容,我不得不想起那个名字。人戏不分的蝶衣愿用生命来实践他的一句关于一辈子的承诺。人戏不分,是一种境界,亦是一种至大悲哀。
几段曲子反复回环,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蝶衣的种种际遇。人生在世似春梦,且自开怀。醉生梦死之后,却暗自心酸。记得电影每次看到蝶衣被小楼关在屋子里强迫戒烟的时候,瘫倒在菊仙怀里昏昏然之时喃喃地念叨着“娘,我冷”的时候心里的那种震颤。
一个人戏不分的优伶,一段如戏的人生。
霸王与虞姬的故事千古流传,一个戏子一生的悲欢离合是这样被讲述。如同用京胡拉出的那段旋律,优美,而哀伤。
记得初看他九七演唱会的时候,那段喊嗓也被搬上了红磡的舞台,恍然间觉得时空交错,似乎看到了那个童年时眼神懵懂的小豆子,看他怎样面对人生的苦难,又仿佛看到了成角儿后的蝶衣,恣意挥霍自己的生命,在台上唱着风情万种才子佳人。
这样一张唱片是要在安静的环境之下听的。四十六首或长或短的曲子过后,想起的是那部不敢轻易翻出来看的电影。其中琐碎,其中深藏的感情,最是无法言说,更难言明。
93年的《霸王别姬》惊艳了世人。有人说,这是一部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电影。后来,它变成了许多人心里最深的痛和怀念。
李宗盛和林忆莲的《当爱已成往事》虽深含情意,但听过他唱的《当爱已成往事》却最难以忘怀。他以不动声色的语调唱出“有一天你会知道,人生没有我并不会不同。”冷静得让人难以承受。后来才知,就是这种冷静却比李宗盛和林忆莲合唱的片尾更加打动人心。蝶衣的人戏不分,对他来说,不也是同样如此。蝶衣这个角色与他之间的界限,我也早已模糊。那个柔美、执着又刚烈的蝶衣与他难道不就是同一个人么?他以举手投足演绎出甚至比李碧华笔下所写的更多的细腻与柔美。
那些胶片讲述的只是无关我们的风月,那些调子却轻易地打动了我们的心。这个戏子的痴与执着,都定格于记忆之中,可我,仅仅做了个一场跌宕人生的旁观者,亦难以自禁唏嘘不已。
这些用民乐乐器演奏的曲子和京剧昆曲的唱段串起了这部3个小时的细腻电影,它终于随他一起成了我心中可以被轻易勾起的情结。清亮而略带沧桑之感的京胡拉起来之时,心会猛然地收紧。千年前虞姬的哀伤与坚韧我们已无从想象。那朱红色的大幕即将怎样拉开,又有谁的心里在暗自叫好,又有谁无声地落了泪,我无从揣测。只是那场关于别人的戏,却印在我的心底。
这样总是容易被打动地念着旧,仅仅做着旁观者,亦为别人的人生际遇唏嘘不已。冬日的北京城里的街衢闹市,那个眼睛明亮的孩子被母亲牵着匆匆地走,路上遇见许多人,看过拍砖的惊心动魄一幕。母亲狠下心来拿刀剁掉小拇指为他拜师学艺。那个叫小豆子的孩子,怎知人生的轨迹将会如何展开。京胡的苍凉里藏着他一生的喜与悲,而笛声的细腻与哀婉已经揭示了这将是个如何悲切的故事。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念词,已道出了小豆子一生的颠倒与错置。
虞姬以自己的死给杀人无数的霸王的一生添上了一抹壮烈而富有人情的色彩,让霸王别姬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传奇。不知究竟是虞姬成全了霸王,还是霸王成全了虞姬,终究留名青史。而这部戏与他,亦是互相成全,从此联系在了一起。
蝶衣从此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符号。不可触碰,却经常被其他事情勾起。一期《环球银幕》用了一张《梅兰芳》的剧照作封面,看着那妆容,我不得不想起那个名字。人戏不分的蝶衣愿用生命来实践他的一句关于一辈子的承诺。人戏不分,是一种境界,亦是一种至大悲哀。
几段曲子反复回环,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蝶衣的种种际遇。人生在世似春梦,且自开怀。醉生梦死之后,却暗自心酸。记得电影每次看到蝶衣被小楼关在屋子里强迫戒烟的时候,瘫倒在菊仙怀里昏昏然之时喃喃地念叨着“娘,我冷”的时候心里的那种震颤。
一个人戏不分的优伶,一段如戏的人生。
霸王与虞姬的故事千古流传,一个戏子一生的悲欢离合是这样被讲述。如同用京胡拉出的那段旋律,优美,而哀伤。
记得初看他九七演唱会的时候,那段喊嗓也被搬上了红磡的舞台,恍然间觉得时空交错,似乎看到了那个童年时眼神懵懂的小豆子,看他怎样面对人生的苦难,又仿佛看到了成角儿后的蝶衣,恣意挥霍自己的生命,在台上唱着风情万种才子佳人。
这样一张唱片是要在安静的环境之下听的。四十六首或长或短的曲子过后,想起的是那部不敢轻易翻出来看的电影。其中琐碎,其中深藏的感情,最是无法言说,更难言明。
93年的《霸王别姬》惊艳了世人。有人说,这是一部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电影。后来,它变成了许多人心里最深的痛和怀念。
李宗盛和林忆莲的《当爱已成往事》虽深含情意,但听过他唱的《当爱已成往事》却最难以忘怀。他以不动声色的语调唱出“有一天你会知道,人生没有我并不会不同。”冷静得让人难以承受。后来才知,就是这种冷静却比李宗盛和林忆莲合唱的片尾更加打动人心。蝶衣的人戏不分,对他来说,不也是同样如此。蝶衣这个角色与他之间的界限,我也早已模糊。那个柔美、执着又刚烈的蝶衣与他难道不就是同一个人么?他以举手投足演绎出甚至比李碧华笔下所写的更多的细腻与柔美。
那些胶片讲述的只是无关我们的风月,那些调子却轻易地打动了我们的心。这个戏子的痴与执着,都定格于记忆之中,可我,仅仅做了个一场跌宕人生的旁观者,亦难以自禁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