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起晚梳妆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古来世俗男子大愿伐疆土,拥美人,故千年历史,描摹美人的词便也云集,却大多如出一辙。或然明眸皓齿、皓腕霜雪,或然倚门回首、顾盼生姿。初见新鲜,多,便意兴阑珊、索然无味。菩萨蛮却推我产生了初见美人诗的情愫,甚至超然。这是一个诗词常见群体中的掠影——思妇。思妇日久是无心粉饰的,但词中人懒起慢梳妆,绽放独有情致一痕。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素来描眉之物稀罕有远山、螺子二黛。不知这思妇用何黛,装何眉,却只晓得前宵懒解妆,晨起卧床榻如夜中半醒。双眉小山重叠,何谓小山重叠?深浅不一,高低不一。粉面鹅黄纷乱如醉,何为金明灭?明暗不一,浓淡不一。云鬓乃垂云青丝,映姣好容颜,恰清月映暮云,似落花洒山海。古人心——女为悦己者容,思妇去夜独锁重楼,也无人见得,便恣意悦己了。无奈、惆然、黯淡。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日上三竿,婉然起,颓铜镜前,见镜中人,坐良久,不抬手点面。日日便也如此度,纤纤手轻挑铜盆水拂面,冷清,方如梦初醒。唐代女子多小山眉,是日却以蛾眉为骨。蛾眉蛾眉,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如此豆蔻年华,独对镜,空落落望见人影交映,所以照,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次镜相对,生四镜,八镜,重重镜。何镜真,何镜假,何人实,何人虚?大抵真假交织,虚实相生,物我两空。笑靥如花,意气风发,何人赏,对镜枯坐罢了。微凉,寂寞,惆怅。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昨夜轻解罗袄何处?未及寻得,脑中遂映出了那新绣鹧鸪模样,双双立兮枝上,共鸣春惆、夏炙、秋霜、冬雪。拳拳共伴,琴瑟和鸣。如今不知鹧鸪何许飞散,异地两隔,正如此刻难寻罗袄,眉目添愁。寻衣亦寻心,不知那人,可在天涯芳草边共历朝晖夕阴,同感气象万千。偶一瞥,贴金罗袄竟身上半披,衣裳金鹧鸪犹在,心中金鹧鸪犹在,身畔偏偏鹧鸪独自飞。回溯,充盈,空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幅枯秋意味浓染图又何不是万千思妇之心境,不直言思之苦,而描思之状,思之容,思之裳,闻之呜呜然。呈晨起后一日行,一日念。我等似为旁观者,又似为思妇本身,感出一个日日行,日日念之景,长夜孤枕,可谓渐感惆怅,渐溺相思,渐耽悲苦,渐觅深情,引人入胜。为何山眉微颦蹙?为何梦起晚梳妆?一眉一鬓一镜一花一罗袄一金绣皆是答案。思妇诗又常谓闺怨诗,是将思妇比怨妇,深觉不妥。君心风雪山林间,驰骋四方,妾难随君去,何不能怨?怨则怨矣,这怨被视为一种贞反是桎梏。“怨妇”或该作“愿妇”为宜,此愿是“其心之愿”,而非“觉其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