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Beyoncé
《4》是Beyoncé真正的成熟之作。这位地球上最能歌善舞的天后在上一张专辑《I Am...Sasha Fierce》中,使尽浑身解数娱乐大众,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也为她夺得了她至今为止唯一一座格莱美通类奖座。与Jay-Z热恋并步入婚姻,甚至在新专辑的宣传期怀上了大女儿Blue,此时的她还没有想到,自己的第六张录音室专辑将会诞生于一场电梯事件中。情感与事业的双重成功真正满足了这位处女座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诞生于此时的《4》充满了喜悦、感动和爱的能量。
《1+1》可能是Beyoncé能做出最好的专辑开场,这首充满了Prince风格的抒情摇滚,在电吉他唯美的Loop中,厚重的贝斯注入了足够浓重的情绪氛围。歌词除了展示出Beyoncé是个不学无术的女孩外,将“蠢”转化为了更纯粹的爱意表达。长达一分钟的电吉他尾奏在弦乐的衬托下更显余韵悠长。
第二首歌《I Care》又不小心展现出这头非洲母狮在感情里的咄咄逼人,整首歌的鼓组在不疾不徐的复杂变化中,塑造了这首歌磅礴的气势。副歌在“啦啦啦”和“呜”这种拟声词的和声配合下,成功复刻了Motown女子组合伴唱的质感,从这里我们能看出,Beyoncé有意将更多复古的致敬自己音乐根源的元素放进专辑。
《I Miss You》和《Best Thing I Never Had》承接前面的情绪,完成了从愤怒到孤单到迎接新生活的整个过程。后者似乎有意复刻前作《Halo》的成功,副歌器乐填充非常丰满,但旋律乏善可陈,歌词角度不新颖,实在称不上好。
《Party》主歌层层叠叠的和声沁人心脾,Beyoncé一个人的声音组成了整个女子组合,是这张专辑里最好的歌之一。借用80年代复古的合成器组合当下的Hip-Pop节奏,真正做到了这张专辑试图表现的一点:用现代审美复盘传统黑人Motown音乐的美感,我们也能在她去年的专辑《Renaissance》中找到这样的思路。
《Rather Die Young》的开头充满了西部电影的画面感,但马上抛出的一连串华美的和声和键盘音色,又将画面定格在了复古的黑白滤镜之下。在Bridge段落我们才听到了属于10年代的电子元素,这首歌Alternative R&B的制作取向无需多言,是我在专辑里非常喜欢的一首。
《Start Over》是整张专辑的情绪高峰,有着暴打《Best Thing I Never Had》的Vocal力量。整首歌的节拍全盘电气化,可以看作是她在上一张专辑里电子元素运用的延伸。紧随其后的《Love On Top》除了为选秀歌手再次贡献踩雷歌曲以外,是专辑里最平易近人的歌,配器选择非常传统,和《I Care》一样用女生配唱拟声词打造了最复古的听感。普世情绪在这里的价值得到了最大体现,相信很多人都幻想过自己像MV里的场景一样,给自己的爱人表白的画面。
《Countdown》是这张专辑中最精华的歌没有之一,铜管、电子节拍和雷鬼在这首歌中大融合,充满了狂欢氛围。段落复杂,却不让人觉得繁重,副歌开场先声夺人,之后竟然紧接Bridge,塞进好多个主歌段落为副歌积攒能量。Bridge的倒数为现场表演打造了极佳的互动段落,可以说这整张专辑都会在现场释放出更强大的能量,而这不正是Beyoncé擅长的吗?
《End of Time》的Afro-Beat踩着电子音色的Loop登场,军鼓更添气势,仿佛非洲部落的节日盛装游行,毫不意外的在编曲中出现了铜管元素,慢板节奏为Beyoncé的Vocal展示做足了空间,她也以超强的节奏控制力将整首歌的每个Beat压得像摄影师在超级碗上捕捉她丑照的瞬间一样精准,让我每一次听都忍不住用腿跟着打节拍。
《I Was Here》作为联合国表演的歌曲,意义多过歌曲本身。但我还是想说这首歌里失真的Beat音色和喊叫声采样配合有多好听,PB R&B的精简制作让这首歌具有远超同类型歌曲《Halo》的保值度。
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是首单《Run the World (Girls)》,作为首单我们完全能看出Beyoncé在电音市场的野心,但过于重视节奏忽略旋律的制作在商业上泼了冷水。这样的曲序安排在后来的《Lemonade》中又用了一次,是非常讨巧的做法。这首歌与《End of Time》一样同样采用了Afro-Beat和电音制作结合的方式,电音旋律Loop非常有异域风情,Catchy又洗脑。编曲在中频部分抽空,没有选择用厚重的合成器填充,是为了给更加用力的人声留出空间。
毫不夸张地说,《4》是Beyoncé最“好听”的专辑,没有过多的架子,处处体现了彼时Beyoncé快乐和满足的人生状态,相信任何人在观看《End of Time》的超级碗现场时都会被那股纯粹的激情煽动。制作在元素融合和复古上发力,甚至连Vocal都特意做了置后来突出复古感,站在电音和PB R&B时代的交点,Beyoncé交出了一份极佳的答卷,也为下一张同名专辑彻底独立的制作风格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