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古典加台湾生态《云在头上飞》
李泰祥的音乐里,有太多太多的文学感悟,可以找到文艺复兴的影子。
李泰祥的身体里,流淌着台湾原住民的血,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排山倒海的震撼。
这是一场古典加流行加原住民加戏曲的盛宴,这是自然与天与地的载歌载舞,这是一次生命的顽强跳跃。
李泰祥是台湾音乐界的异类,他以专业古典音乐人的身份徘徊在古典与流行乐坛之间。他写的作品艺术性极高,并且将音乐与文学结合得非常严谨。像是流行乐坛边缘的一冰山奇葩,洋溢着巴洛克式的浪漫主义,又仿佛置身于天堂,享受爱与美的沐浴升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橄榄树》的成功,则是他古典与流行结合的最成功的典范了。
然而李泰祥老师得了帕金森病,他不能再拿起指挥棒演绎他至爱的音乐。只是他一直在和病魔做斗争,在擅擅微微的重病下,陆陆续续地编写了几部作品。或许少了八十年代的壮美,却从另一条本土上来发掘音乐的本质。于是就有了原住民音乐题材的《云在头上飞》。
这张专辑不是他先前的古典文学风格,用了很多台湾原住民的元素,但是把民间音乐提出来,还是用巴洛克交响来升华,比民谣高了一个档次。听到这样的民歌,眼前出现的是台湾风光画面,脑子里涌现的却是小人物的一幕一幕人生。似水彩画,又似歌仔戏,似电影,又似瀑布直流。
音乐分三部,前五首为“爱”的主题,后五首为“山谷”的主题,最后三首为“小红花”。第一部分为思乡,流浪,爱意,人生为主题,是李泰祥的古典诗意;第二部分则是原住民风格,用交响配上人声的喊唱,没有词的高歌如血液滔滔不绝。第三部分则有点民谣特色,是个结尾,从上到下是一个本土的诗意抒发,再阳春白雪也脱离不了本土的纷芳。
世上哪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根,从诗意的咏叹里我听到了游子盼望回故乡的感叹,从原住民的呐喊里我听到的是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诗意的游子还是原住民,都是同一个源头。
能演绎好李泰祥的音乐的,常常是一些学院派的音乐家,要么就是像齐豫这样有天赋灵性的歌手。他的音乐是典型的台湾式的CROSS MUSIC,少了份专业古典的严谨,在流行的程度上又增加了深沉,对于民族又是深深地扎进了灵魂之中。似梦似幻,如临仙境,听罢此碟,音符已经深深地附在我血液上跳跃了。
最后的梦田音乐图书馆:http://blog.sina.com.cn/echiong
为你唱诗电台:http://www.lizhi.fm/1085113
李泰祥的身体里,流淌着台湾原住民的血,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排山倒海的震撼。
这是一场古典加流行加原住民加戏曲的盛宴,这是自然与天与地的载歌载舞,这是一次生命的顽强跳跃。
李泰祥是台湾音乐界的异类,他以专业古典音乐人的身份徘徊在古典与流行乐坛之间。他写的作品艺术性极高,并且将音乐与文学结合得非常严谨。像是流行乐坛边缘的一冰山奇葩,洋溢着巴洛克式的浪漫主义,又仿佛置身于天堂,享受爱与美的沐浴升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橄榄树》的成功,则是他古典与流行结合的最成功的典范了。
然而李泰祥老师得了帕金森病,他不能再拿起指挥棒演绎他至爱的音乐。只是他一直在和病魔做斗争,在擅擅微微的重病下,陆陆续续地编写了几部作品。或许少了八十年代的壮美,却从另一条本土上来发掘音乐的本质。于是就有了原住民音乐题材的《云在头上飞》。
这张专辑不是他先前的古典文学风格,用了很多台湾原住民的元素,但是把民间音乐提出来,还是用巴洛克交响来升华,比民谣高了一个档次。听到这样的民歌,眼前出现的是台湾风光画面,脑子里涌现的却是小人物的一幕一幕人生。似水彩画,又似歌仔戏,似电影,又似瀑布直流。
音乐分三部,前五首为“爱”的主题,后五首为“山谷”的主题,最后三首为“小红花”。第一部分为思乡,流浪,爱意,人生为主题,是李泰祥的古典诗意;第二部分则是原住民风格,用交响配上人声的喊唱,没有词的高歌如血液滔滔不绝。第三部分则有点民谣特色,是个结尾,从上到下是一个本土的诗意抒发,再阳春白雪也脱离不了本土的纷芳。
世上哪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根,从诗意的咏叹里我听到了游子盼望回故乡的感叹,从原住民的呐喊里我听到的是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诗意的游子还是原住民,都是同一个源头。
能演绎好李泰祥的音乐的,常常是一些学院派的音乐家,要么就是像齐豫这样有天赋灵性的歌手。他的音乐是典型的台湾式的CROSS MUSIC,少了份专业古典的严谨,在流行的程度上又增加了深沉,对于民族又是深深地扎进了灵魂之中。似梦似幻,如临仙境,听罢此碟,音符已经深深地附在我血液上跳跃了。
最后的梦田音乐图书馆:http://blog.sina.com.cn/echiong
为你唱诗电台:http://www.lizhi.fm/108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