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达达,听听彭坦
第一次知道达达是高三的时候。一支武汉的乐队,唱摇滚,地下的,唱歌厅、迪厅,被华纳看中,签约了,出唱片了。因为是武汉的乐队,成员也皆来自于湖北,所以电视台热播他们专辑的同名主打歌《我的天使》。听了,并未太留意。正好集满奖励卡,可以去音像店换磁带,想要的那张还未到货,于是就抱着支持一下的心理,随手拿了达达的《天使》。
那时还是听磁带的年代,放入随身听,按下播放键。第一首歌的名字我至今还记得清楚《化学心情下的爱情反应》。这样绕口的名字。可是贝斯的前奏响起时,仅仅是前奏,彭坦还未歌唱,我就被击中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觉。然后彭坦开始唱:“跳出去,太遥远了太遥远了,该怎么做?沧海一粟你很幼稚啊。错过了,填的满满的兴奋过悲伤过,戴上帽子跨上摩托,不敢想象有什么在等着我。只要你爱我,挣扎一点点智慧和勇气冒险。”干净清澈的声音,敲打耳膜,敲打心脏。第一次因为一个人的声音而喜欢上和他有关的一切。初次看电视中《我的天使》的MV时,并未觉得彭坦有多起眼。但从此之后,他就是最耀眼的那个人。
那张专辑在随身听里整整放了一个月没有拿出来,反反复复、翻来覆去的听,听到最后每首歌都好听,但最爱的还是名字复杂的《化学心情下的爱情反映》。也许这是因为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他的声音。
那时是高三,最残酷的时候,有他的声音和音乐陪伴,时间好象不是那么的难过了,有了一个安慰,尽管是那么遥远虚妄,但我们称之为精神支柱。
高三的时候我是一个小小的摇滚青年,爱听Bon Jovi、Guns & Rose的重金属,也爱听新裤子的电子,同时也爱听带着校园风格的达达。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交换磁带,分享感受。也许在那个时候,只有摇滚才能宣泄心中的压抑与压力,才能缓解内心的害怕与紧张。生命中第一个如此重要的时刻就要来临。如此真实,又如此残酷。
后来的高考很顺利,我始终认为有达达《天使》的功劳,他让我内心宁静。后来去了武汉的大学,几张专辑是随身携带的,这里就有达达的《天使》。还是经常的听。直到随身听因为听英语听力坏掉,而CD也逐渐取代了磁带。我买了CD机,告别了听磁带的年代。《天使》还是放在抽屉中,却很久没听了。
开始发现原来迷恋的重金属是这么吵,当时是怎么听的进去。也许是心态的转变,爱好也随之改变。开始听一些以前鄙视的流行,其实旋律优美,朗朗上口。也听欧美的R&B和Hit Hop。那种氛围更适合懒洋洋、晃晃悠悠的大学时代。
然后在大三时,时隔三年之后,达达出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黄金时代》,毫不犹豫的买了。作为一支摇滚乐队,达达不能算大红大紫,但也还算红,有一定的号召力。彭坦的个人魅力起了不小的作用,乐队的吉他手、主唱、作词、作曲,自小学习绘画,负责专辑的平面设计,绝对的灵魂人物。长着一张和他声音很般配的清秀面孔,性格内向,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是微微低着头。
不可否认,听《黄金时代时》时,已没有当时的震撼与一击即中。达达的风格未变,变的是我。当初让你激动的,现在已不再热血沸腾,当初让你满足的,现在已很微小,当初不顾一切的,后来看来却是不可理喻。但彭坦的声音清澈干净一如往昔,夜里听来,有些凉凉的感觉。每首歌都是好听的,虽然不再有灵魂被抓住的感觉。但有些偶像已到了一个你不能说出任何批评话语的位置,这很奇怪。你并不狂热,无人刻意问起,你甚至不会说他们是你喜欢的乐队和歌手,但他们的每张专辑你必然会买,不打听,但听到他们的消息会高兴。
三这个数字和达达和彭坦和我真是非常有缘。第一次知道达达是高三,第二张专辑是三年后大三时买的,而又一个三年后,我知道了达达已解散,但彭坦出了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少年故事》。三年后,我已毕业工作两年。买了电脑,有了MP3。磁带早已蒙上厚厚的灰,上百张CD也很久没有听过。漂亮的银色SONY CD机在抽屉里睡大觉。喜欢什么歌就从电脑上下载到MP3里,1G的容量,要存多少都可以。只是得来不费吹灰之力,厌倦也是片刻的事情。再好听的歌三天就腻,后来索性连MP3也不听了。都是速食的味道。很久没有达达的消息,也没有听过他们的歌了。
在音乐网站上点击就能够听到了。他样貌没有多少改变,头发长了又短、短了又长,音乐风格和声音没有改变。听完整张唱片,还是熟悉的感觉。当然,灵魂已不像当初那般热烈燃烧,但歌还是可以听了又听的。
网上消息说乐队解散有人不解、有人猜测,彭坦还是淡然处之。沉默着,重新投入平静的生活,在三年后换了一家唱片公司,出了自己的专辑。没有刻意宣传,无论是解散还是单飞发片。所以我也是刚刚知道。不是一名合格的粉丝。
专辑封面上的彭坦依然可以看出有些羞涩,笑容温暖明亮。音乐还是有校园的味道,让人想起那些过往岁月,那些朦胧的幻想和不现实的梦想。这世界变了又变,听的歌换了又换。但有些人有些事可以不变,还是会让人觉得温暖。
那时还是听磁带的年代,放入随身听,按下播放键。第一首歌的名字我至今还记得清楚《化学心情下的爱情反应》。这样绕口的名字。可是贝斯的前奏响起时,仅仅是前奏,彭坦还未歌唱,我就被击中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觉。然后彭坦开始唱:“跳出去,太遥远了太遥远了,该怎么做?沧海一粟你很幼稚啊。错过了,填的满满的兴奋过悲伤过,戴上帽子跨上摩托,不敢想象有什么在等着我。只要你爱我,挣扎一点点智慧和勇气冒险。”干净清澈的声音,敲打耳膜,敲打心脏。第一次因为一个人的声音而喜欢上和他有关的一切。初次看电视中《我的天使》的MV时,并未觉得彭坦有多起眼。但从此之后,他就是最耀眼的那个人。
那张专辑在随身听里整整放了一个月没有拿出来,反反复复、翻来覆去的听,听到最后每首歌都好听,但最爱的还是名字复杂的《化学心情下的爱情反映》。也许这是因为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他的声音。
那时是高三,最残酷的时候,有他的声音和音乐陪伴,时间好象不是那么的难过了,有了一个安慰,尽管是那么遥远虚妄,但我们称之为精神支柱。
高三的时候我是一个小小的摇滚青年,爱听Bon Jovi、Guns & Rose的重金属,也爱听新裤子的电子,同时也爱听带着校园风格的达达。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交换磁带,分享感受。也许在那个时候,只有摇滚才能宣泄心中的压抑与压力,才能缓解内心的害怕与紧张。生命中第一个如此重要的时刻就要来临。如此真实,又如此残酷。
后来的高考很顺利,我始终认为有达达《天使》的功劳,他让我内心宁静。后来去了武汉的大学,几张专辑是随身携带的,这里就有达达的《天使》。还是经常的听。直到随身听因为听英语听力坏掉,而CD也逐渐取代了磁带。我买了CD机,告别了听磁带的年代。《天使》还是放在抽屉中,却很久没听了。
开始发现原来迷恋的重金属是这么吵,当时是怎么听的进去。也许是心态的转变,爱好也随之改变。开始听一些以前鄙视的流行,其实旋律优美,朗朗上口。也听欧美的R&B和Hit Hop。那种氛围更适合懒洋洋、晃晃悠悠的大学时代。
然后在大三时,时隔三年之后,达达出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黄金时代》,毫不犹豫的买了。作为一支摇滚乐队,达达不能算大红大紫,但也还算红,有一定的号召力。彭坦的个人魅力起了不小的作用,乐队的吉他手、主唱、作词、作曲,自小学习绘画,负责专辑的平面设计,绝对的灵魂人物。长着一张和他声音很般配的清秀面孔,性格内向,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是微微低着头。
不可否认,听《黄金时代时》时,已没有当时的震撼与一击即中。达达的风格未变,变的是我。当初让你激动的,现在已不再热血沸腾,当初让你满足的,现在已很微小,当初不顾一切的,后来看来却是不可理喻。但彭坦的声音清澈干净一如往昔,夜里听来,有些凉凉的感觉。每首歌都是好听的,虽然不再有灵魂被抓住的感觉。但有些偶像已到了一个你不能说出任何批评话语的位置,这很奇怪。你并不狂热,无人刻意问起,你甚至不会说他们是你喜欢的乐队和歌手,但他们的每张专辑你必然会买,不打听,但听到他们的消息会高兴。
三这个数字和达达和彭坦和我真是非常有缘。第一次知道达达是高三,第二张专辑是三年后大三时买的,而又一个三年后,我知道了达达已解散,但彭坦出了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少年故事》。三年后,我已毕业工作两年。买了电脑,有了MP3。磁带早已蒙上厚厚的灰,上百张CD也很久没有听过。漂亮的银色SONY CD机在抽屉里睡大觉。喜欢什么歌就从电脑上下载到MP3里,1G的容量,要存多少都可以。只是得来不费吹灰之力,厌倦也是片刻的事情。再好听的歌三天就腻,后来索性连MP3也不听了。都是速食的味道。很久没有达达的消息,也没有听过他们的歌了。
在音乐网站上点击就能够听到了。他样貌没有多少改变,头发长了又短、短了又长,音乐风格和声音没有改变。听完整张唱片,还是熟悉的感觉。当然,灵魂已不像当初那般热烈燃烧,但歌还是可以听了又听的。
网上消息说乐队解散有人不解、有人猜测,彭坦还是淡然处之。沉默着,重新投入平静的生活,在三年后换了一家唱片公司,出了自己的专辑。没有刻意宣传,无论是解散还是单飞发片。所以我也是刚刚知道。不是一名合格的粉丝。
专辑封面上的彭坦依然可以看出有些羞涩,笑容温暖明亮。音乐还是有校园的味道,让人想起那些过往岁月,那些朦胧的幻想和不现实的梦想。这世界变了又变,听的歌换了又换。但有些人有些事可以不变,还是会让人觉得温暖。
© 本文版权归作者 ciss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