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见五月天

这么多的歌手,这么的多的音乐,可以用“终于”的,除了孙燕姿,只有五月天。
不过与孙燕姿默默无声不同(只听说客串了部电影),五月天还是持续有新东西出来,比如7-11的广告歌,电影原声带,给萧杨周做的音乐,演唱会等等。
只是最重要的专集,一等,就是二年。
回归一个主题,为什么这么喜欢五月天,为什么在苏打绿横行天下之后还是对五月天如此念念不忘(何况我还超爱苏打绿)?
只是为了一个坚持。
这个理由同样可以用在孙燕姿身上,我会为了这二组人买正版专集显示支持,会为了想看他们的演唱会,为了了解他们的动态常常去官网浏览。就如同我会死死的更新着我无人观看的BLOG,总要为自己找一件事情做,拿来贯穿我的时光,或者说让我知道我会这么一直下去。
在年纪大了的时候,把专集拿出来与其说是听,不如说是回忆我以前的年华。我不是越战过的老兵,不是文革中的红小兵,我终要为一些东西烫上烙印,来证明我存在,只为我自己证明。
再说说这张专集,到现在只有粗粗听过一次。
质量果然超过很多现在发片天王天后的水平很多,典型的MAY DAY风格展露无疑。点题歌后青春的诗,应该是其中最强大的,只是觉得好象还少了点什么,大概类似“知足”中的感动。淡淡的都快不像五月天了。
另外做为主打的“出头天”听了三次没觉得有大红潜质,离“志明与春娇”那样的神作太远,连“憨人”“好不好”这系的都有一段距离。不过他们的歌还好都值得反复听反复听,听到一个程度又会爆发出另外一个感觉,这个大概就是这个乐团的本领,所以我依然看好并支持。
这张专集的宣传文案太煽情太庸俗,居然赶“海角七号”的热潮。反复强调“七”的概念。
也许本来他们就打算如此定义如此宣传,可是在碰到“海角”红成这样之后还不换个概念,就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不是说赶热潮不好,而是这样的团并不需要这样的东西来宣传自己,好音乐就可以让他们发光变亮。相比而言,台版封面“青春之后,后悔之前,我依然用力的活着”这个宣传词就狠狠的打进心里,有感动,因为我们都在一起成长。
听熟悉之后肯定不会再有什么评论,因为那会很自然的变成脑子里存在的东西,拿来默默的唱。现在的重点,除了一直听,还有期待,期待YANZI的出现喽。
不过与孙燕姿默默无声不同(只听说客串了部电影),五月天还是持续有新东西出来,比如7-11的广告歌,电影原声带,给萧杨周做的音乐,演唱会等等。
只是最重要的专集,一等,就是二年。
回归一个主题,为什么这么喜欢五月天,为什么在苏打绿横行天下之后还是对五月天如此念念不忘(何况我还超爱苏打绿)?
只是为了一个坚持。
这个理由同样可以用在孙燕姿身上,我会为了这二组人买正版专集显示支持,会为了想看他们的演唱会,为了了解他们的动态常常去官网浏览。就如同我会死死的更新着我无人观看的BLOG,总要为自己找一件事情做,拿来贯穿我的时光,或者说让我知道我会这么一直下去。
在年纪大了的时候,把专集拿出来与其说是听,不如说是回忆我以前的年华。我不是越战过的老兵,不是文革中的红小兵,我终要为一些东西烫上烙印,来证明我存在,只为我自己证明。
再说说这张专集,到现在只有粗粗听过一次。
质量果然超过很多现在发片天王天后的水平很多,典型的MAY DAY风格展露无疑。点题歌后青春的诗,应该是其中最强大的,只是觉得好象还少了点什么,大概类似“知足”中的感动。淡淡的都快不像五月天了。
另外做为主打的“出头天”听了三次没觉得有大红潜质,离“志明与春娇”那样的神作太远,连“憨人”“好不好”这系的都有一段距离。不过他们的歌还好都值得反复听反复听,听到一个程度又会爆发出另外一个感觉,这个大概就是这个乐团的本领,所以我依然看好并支持。
这张专集的宣传文案太煽情太庸俗,居然赶“海角七号”的热潮。反复强调“七”的概念。
也许本来他们就打算如此定义如此宣传,可是在碰到“海角”红成这样之后还不换个概念,就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不是说赶热潮不好,而是这样的团并不需要这样的东西来宣传自己,好音乐就可以让他们发光变亮。相比而言,台版封面“青春之后,后悔之前,我依然用力的活着”这个宣传词就狠狠的打进心里,有感动,因为我们都在一起成长。
听熟悉之后肯定不会再有什么评论,因为那会很自然的变成脑子里存在的东西,拿来默默的唱。现在的重点,除了一直听,还有期待,期待YANZI的出现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