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e:冲向未来和回家的安全感
Going Blank Again是英国摇滚乐队Ride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发行于1992年3月9日(距今31年多了)。专辑封面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化着小丑妆的、眼睛上贴了两片黄瓜的、口红涂得和阿珍一样的、留着蘑菇头发型的、像是要跳出专辑封面的搞笑男人,与他们第一张专辑"Nowhere"封面——一片无名大海上隐约涌起的有质感的浪山——完全不同。Ride凭借Nowhere便在shoegaze流派上留下了自己响当当的名字,并经常被拿来与my bloody valentine比较。但是紧跟着Nowhere的Going Blank Again却完全脱去了shoegaze的标签,变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一种全新的Ride版本。
这种转变之大,以至于先听Going Blank Again的我再听Nowhere时,一时间难以接受,这感觉就好像my bloody valentine的第三张专辑是Definitely Maybe一样。音乐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所以,你必须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这是什么逻辑?)。你要么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要么就一辈子听时下的流行歌曲。时下的流行歌曲缺点在哪呢?一,它们尚未经过时间的检验;二,音乐在衰退,而创作音乐的门槛在降低,如果有一天流行的音乐变成了人机参半,请问你是否接受;三,如果你不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那么音乐就从主动变成了被动,你自我放弃了选择权,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自愿被人操控;四,音乐的功效我想每个人都有体会,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将失去认识自己的机会,你也失去了和宝贵的人类思想遗产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而探索音乐是一件很艰难,有先天壁垒的事情。就比如说我的写作对象,那些专辑与乐队,基本上来自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也出身于那个年代,理论上来说,我是有可能接触到那些音乐的,但是为什么我要等到三十年之后才去写它们呢?因为:理论上可能,实际上不可能。在那些年里,我根本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兴趣去听过它们。同时在另一个地方,有一大帮子“打口青年”对这些乐队迷得要死。另一个例子是,我记得很清楚,在高中的图书馆里看见过《2666》,但是我根本没兴趣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这就是自由意志的谎言,看上去我们可以做出任何自由选择,但真实的是意志那坚实的边界,它会阻拦我们接触到我们还没能接触的东西。那么,是什么让我终于听到这些二三十年前发行的歌曲,拿起那时候没有拿起的书呢?答案是口味的培养和探求的精神。话说回来,这也是为什么我鼓励你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爱好,而不是对流行的东西照单全收。当然,流行的东西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当年流行的“Westlife”、“Backstreet boy”,我又该如何接触到英文歌曲呢?流行应该成为起点,成为冰山上显露出的一角,经典则隐藏在流行的下面。
别误会,我不是说只有二三十年以前的,或者更早之前的音乐才值得一听,实际上也许对不同年代的人来说,有适合他们的不同年代的音乐,因为口味是需要声音去培养的,我们喜欢的音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对它熟悉。要么就是我们对它慢慢熟悉(有一回,我一次兴冲冲地把Radiohead的OK Computer下载到手机里,打算听听百度贴吧里号称宇宙第一专辑到底是什么样,但是我根本没听懂),所以这样说应该不过分:我们的灵魂从一开始就注定有着不同的音乐喜好,这喜好和年代、地区、社会制度、家境都有关联,和我们自己的主观反倒没这么强关联了。
目前最方便的培养喜好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流媒体的推荐算法,一种是主动地根据标签、流派去寻找(这也是标签和流派存在的意义:方便我们找到相似的东西),而推荐算法则需要从零开始,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我们要多听那些能够真正激起感情共鸣或者更加神秘的难以描述的歌,然后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地更迭这一行为,直到我们建立起自己对口味的认知。根据标签寻找则要机械、笨拙地多,例如我们喜欢摇滚,更加细分来说我们喜欢另类摇滚,那么我们就可以看看另类摇滚中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专辑,我们可以尝试着听一听。如果一开始你对听专辑有点抵触,那么可以笼统地听一些流派下各个乐队、音乐人的歌曲,听到喜欢的就点个红心,如果某一个乐队你点的红心特别多,那么恭喜你在口味的养成上前进了一步。如果你留心,发现同一张专辑里你点了几首歌的红心,那么我推荐你,把别的先推到一边,从头到尾听这张专辑吧。但是我比较不推荐你在网易云的每一首歌下面留下莫名其妙的评论,这个行为很像小狗在做标记。
Going Blank Again,这张专辑的专辑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想成了Going Back Again,虽说不知道这个误会是哪来的,但后来我发现,这张专辑里,"Back"的的确确是它的关键词之一。比方说Leave Them All Behind歌名所传达的意思和back或多或少相关,Twisterella的歌词"taking me back again",Mouse Trap的歌词"spins me back round to you",Time Machine的歌词"I'd go back and put it right"。这是字面意义上的,而与back主题相关的意译也出现在许多地方,整张专辑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复述着back。
那么,怎么去理解这个关键字呢?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那种,对过去的迷恋,对过去事物的渴望,对过去的东西的美化吗?Ride乐队期望回到1990年第一张专辑Nowhere吗?答案是否定的。要去理解这个关键词,我们需要对专辑整体进行评估,我们不能局限于一个词,一首歌,就像我们一般不会仅仅从一个人的某一个器官来评价其外貌。如果我们把back理解为过去的、历史的、身后的、地下的、往下的,那么与back相对的词就应该是将来的、未来的、身前的、天上的、往上的,英文应该用future去对应。尽管整张专辑的歌词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个future,Going Blank Again却是以一种笔直的姿态冲向天空。它脱离了地面、重力、潮汐力的束缚,如同一支火箭飞向太空。Going Blank Again的方向是向前的,超越“当下”,也就更加超越过去。
我们尽可以想象一个人(他的形象就像专辑封面的那个小丑),随着每一首歌的播放,他的身躯别越来越拉长,他的头就像一颗喷着火的飞行器往天上飞去,奇妙的是他的双脚还在地面上,一动不动,我们想象中的这个橡胶人凭借他的歌声、他的乐器的配合变成了一半身在太空,一半身在地面上的幽默人物。时不时的,他会瞬间将自己的身子弹射回地表,用他那贴着黄瓜的眼睛瞅着你说:“你怎么还在原地?”Going Blank Again就是这样的一张专辑,它适合在太空时代一艘朝着银河深处开去的飞船中座位背景音。我相信那时候的人们不会选择loveless,因为loveless那种令人晕眩的,似乎永无止境的旋律很容易让人想起自己身在无限太空中的恐惧,而Going Blank Again则能时不时提醒船员们,只要愿意,我们总能够回到过去,回到地面上。(如果您正在宇宙飞船里阅读这一篇文章,请告诉我我的猜想是否正确)
每张专辑有其独特的节奏、衔接、转折(如果需要的话)、重心,对我来说,Going Blank Again有两个重心,第一个出现在专辑的前半段第五首歌"Mouse Trap"和"Time of Her Time",第二个出现在专辑的后半段第九首"Time Machine"和第十首"OX4"上。这两个重心恰好也是专辑几何化之后的重心。(蓝色的圆圈是两个中心分别所在的位置。)
首先来说一说Mouse Trap这首歌。这首歌的结构非常特别,它的头尾由非常激烈的失真吉他、清脆鼓点构成,并且人声是主唱唱着Ah~~~,到了接近两分钟的时候,我们等来了第一部分的歌词,然后是30秒的间奏(相比头尾的激烈,加入了比较柔和的旋律),第二段歌词结束后,我们进入了比头稍长一些的尾奏。于此,我们发现这首歌是中心对称的,越接近中心的地方内容与意义就越丰富(有歌词)。正是因为歌曲开头的喧闹、嘈杂、暴躁,以及人声、歌词的遁形,我们才期待接近中心时歌词的出现。正是因为高音量,我们才能在人声出现时专注它想传达的意思。在第二段歌词到了"The earth spins and my head spins me Back round to you"时,鼓点停止了,吉他的扫弦也暂止了,到you这一个词时,整首歌只剩下人的声音。我们知道安静是需要热闹来对比的,自由是需要限制对比的。所以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个万籁俱寂的"you"。当然,在you之后,热情的音乐再一次爆发了。
Mouse Trap让我想起了The Stone Roses的一首歌"(Song For My)Sugar Spun Sister",Ride在处理两个歌词段落时的停顿、延长的方式非常像这首歌里的两个核心段落"Until the sky turns green, The grass is several shades of blue..."和"She asks me what is all the fuss" "I think what have I done"。可惜Ride的歌词意境远远比不上The Stone Roses,我们完全可以把Ride看作是猛烈、震颤、失真版本的The Stone Roses。
在Mouse Trap结束之后,迫切需要一首精悍、提神的歌将散开的杂乱的线缕成一束。于是Time of Her Time带着它明确的开头来了。某一天我明白了它的意图之后,被这首歌开头半秒那像一根钻头一般明晰的旋律钻开一个洞,于是我重复播放了那半秒钟几十遍。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贯穿整曲的主题旋律只有在开头半秒是最突出的。
下面我来讲讲专辑的第二个重心。如果说Mouse Trap和Time of Her Time是对The Stone Roses的致敬或是灵光一现、有迹可循的话,那么第二个中心则是Ride深思熟虑构造的一个更加复杂、深刻的专辑重点。Time Machine和OX4两首歌在结构上相似,并且在核心情绪上也有着互动的迹象,可以说是两首互文的歌曲。
两首歌都有一个与后面部分不相干的开头,Time Machine有一分钟左右,而OX4有两分钟,开头结束后两首歌的主题长度都是五分钟(美妙的相似!)请读者亲自去听听看这两首歌吧。下面是我个人的看法:两者开头的“没有关联”的部分是为了让听众进行情绪的转移,也给了Ride进入后续主题的准备时间。如果类比镜头语言,那么这两个开头就像是一个远景,是我们看到人物行为、故事主线之前的背景铺垫。另外,这两个没有关联的开头给了两首歌相似的结构,也是在提示我们、暗示我们,再不济,也是暗戳戳地提醒我们的大脑,这两首歌相关。另外,毫无关联的开头也增加了歌曲的故事性,也给后面传达的内容提前产生了一种无意义——有意义的对比滤镜。
Time Machine叙述的是“我”走进了时光机器,“可惜你不在这”——这几乎是和听者的直接对话,如果你能意识到你正是在三十年后、一百年后听他唱出这句话,那感受是很有冲击力的。时光机器运作了,但是他说:“我有移动过吗?我有消失吗?”这就是我在前文里说的那个神奇的幽默一幕——那个滑稽的小丑形象的身子一飞冲天,但是双脚还在地面上,看上去他已经冲到了太空上,但是随着他发出的“我有移动过吗?我有消失吗?”疑问,他一下又回到了地面,回到了当下。Time Machine是欢快的,低音部分占据主导地位,上一个重心里的激情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憧憬和幻想氛围,或者我该说,一种启程片刻前的欢愉。
OX4的开头传达出一些结局味道,就像镜头里慢慢出现一辆车,一辆从远处出现的小点,慢慢接近我们。听听他唱的吧:“从来没有走到过这么远,我甚至觉得不想再待在原地”、“从来没有走到过这么远,我忘了上一个念头,发生了什么?哪些你经历的梦幻,从我的思绪里拾起吧。”“我要回家了……”就像是我们从一场伟大的旅行回来,还没来得及意识到自己经历了多么不真实、多么美好、多么珍贵的东西,我们没有反应过来——在真实的“美”面前失语。就像一部科幻电影里,来到外星球的主人公说:“你们应该派一个诗人来。”我们没法描述那种美。
这个美是什么?是上一首歌坐上时光机器所见到的场景——这是Ride在作品中的叙事;是Ride的成员们合作完成的专辑——这是Ride通过艺术创作得到的心灵感受,一个在艺术世界,一个在现实世界,二者相互交织,成为了一种静止的永恒。还记得我之前说了两次的那个比喻吗?凭借这第二个重心,Ride成功地造出了属于他们的时光机器,让他们的音乐和心灵能够穿越时间到达远处。让他们能够进入外太空,进入未来。他们的双脚还在地上,这是时间恼人的特点,不管你到达了多么远的地方,最终都必须回来,回到属于你自己的时间里去。在OX4的结尾,Ride说:“我要回家了……我要回家了……”,他们真的通过音乐到达了一个我们都没去过的梦幻之地。也许你能回忆起一场完美的旅行,在归途不愿回到现实生活,回味着那些旅行中不会再现的经历,但到了某个时刻,你会突然重获一种家的安全感,这种温暖的感觉将安慰所有人。
———
首发于公众号“呼雀”,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