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文人误打误撞地寻找失去的人文

这篇写给探清水河,不是专门针对张云雷这个版本的。放在这里或许不太搭嘎,见谅。
最近曹云金的直播火了,探清水河也随之又热了一波。我这才有缘得见,不对,得听。
但简单听了几个版本之后,感觉还是张云雷的这个比较好听。曹云金有点儿偏流行歌曲,郭德纲的转音一如既往得奇怪,其他名家的版本则显得过于原汁原味,张云雷这个则是在传统和流行之间。
但他改得太干净了。
不仅没有了“抽大烟”,“荷花万字叫大莲”也没有了。
“抽大烟”设定强化了旧有的因果报应的说教感,也是一个很明显的时代细节——火器营、抽大烟,妥妥的清中晚期嘛~这也让故事更加具体、让悲剧更加现实。
当然,谨慎一些,删了也可以理解
“荷花万字”现在听起来比较奇怪。据说“万字”算是春典,这也就说明了探清水河本身是窑曲。甚至说大莲就是窑姐。
后一种说法太过了……要真是窑姐,那还败什么门庭呢?
“荷花万字”更像是后来的艺人出于习惯加上的。而且“大莲”在各地方言里面也未必那么精准。“姑娘为啥叫大年啊”“是大盐吧?也不像个姑娘的名字”唱曲的听多了,索性加一个“荷花万字”。
是不是很合理?
而且这个“万字”,有没有rap里面AKA的感觉?
这种“万字”和AKA,都是对小人物身份的强调、重申。也只有在民间曲艺里,小人物才能有机会反复强调自己身份、追寻自我价值吧!
还是回到唱词从头说。
“桃叶尖上尖,柳叶遮满了天”
没看过诗经的,写不出来。
这么说太武断了,但是这种兴的手法,起码是和诗经一脉相承吧!
但我们不妨再武断一些幻想,熟读诗经的文人,屡试不第,无奈和唱曲的厮混。但他还是才气难耐,提笔或原创或修改了好多曲艺的底本,一不小心流传至今……*
可惜不知道他叫什么
他或许是个秀才、但应该不可能是举人
地位太高的,不会和唱曲的厮混的,即使他很想
正如威哥成了处级干部之后,就不能再说脱口秀了……谐星聊天会也上不去了
“此鲜花无人采 琵琶断弦无人弹呐~奴好比貂蝉思吕布,又好比阎婆惜,坐楼想张三……何处找少年”
很大胆!
春心难耐的少女寂寞无聊,这时候唱曲人也从这个“奴”字带入了大莲的身份了。人们正在共情大莲的时候,突然就来了“阎婆惜”。
貂蝉还是中性人物,阎婆惜则是从出身到结局,都不怎么地……
当然也是个死亡预言。
传统经典里面,人们都是正襟危坐,仿佛心中只有家国天下。更别女性,缺席了几千年。男性中出将入相的忠臣孝子,也都是“无性的英雄”**。一篇读罢头飞雪之后,我们还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心中的悸动、甚至不敢于承认心中的悸动……
还好有民间。
虽然这首曲子有着说教的意味,但人们都在感叹于大莲的爱情悲剧。伴随着桃叶柳叶,我们认同了“找少年”的欲望、我们感觉少年人就是应该有冲动的爱情、被当作礼物送给宋江的“阎婆惜”、就TND应该“想张三”啊!
在民间,我们终于找到了真实的人性。
四更看过几个版本,其实挺有意思的。非常巧妙。大家找找吧~
悲剧是从五更开始的,爹娘发现大莲“败了门庭”,又是皮鞭沾凉水、又是逼人跳河……
转折非常快,刚刚是春宵一刻值千金,现在就已经命殒清水河了。
只能感慨人生无常
其实,松老三要是不是卖鸦片的,或许也不会下手这么狠。一方面也是抽鸦片脑子坏了,另一方面,越是不太体面的行当越看重礼教、越得对女儿下狠手证明自己是个道德君子。
伪君子罢了***
或许“穷讲究”也是这个道理。
大户人家发生了这事情,或者是把六哥哥打死、有孩子悄悄堕胎,或者把大莲送到另一个城市、哪怕干脆就认了亲了……
“等我六哥哥”,六哥哥到底跳没跳,算是留白了。
也挺好……虽然大概率是嫌水太凉吧!
但不跳也不是就不好……大莲应该也不希望六哥哥跳吧!
“秋雨下连绵 霜降那清水河……痴情的女子这多情的汉呀,编成了小曲儿来探清水河”
仿佛每唱一次这首曲,就是祭奠了一次。
有些版本里面会加很多抒情,有点儿过了。桃叶柳叶、鲜花琵琶、秋雨秋霜,够了。
只有在被认为是“窑曲”的曲里,我们才能找到歌颂人性的爱情悲剧,才能螳臂当车地控诉一下礼教。曲词背后的失意文人,在落寞与认命之中,也终于找到了被礼教遮盖了的人文。
当代或许也是如此:在学术界没能当上教授、在工业界也被PPT战士抢功劳的黄西走上了脱口秀的舞台,humanize了美国华人;周奇墨刘旸都是延期毕业的,也在舞台上讲述着“不理解”、感慨着没有涟漪的“伊卡洛斯”;storm留澳洲不成,开始讲述侠客生涯……
失意文人误打误撞,找到了失去的人文。
最后吐槽一个版本,应该是好几个抖音女主播唱过。里面四更的词很有意思,但能不能不要一开始就带入大莲的身份啊!中间还反复强调自己是大莲……感觉是落水鬼还魂来唱歌一样……
*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中有类似分析
** “无性的英雄”,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 “伪君子”和“真小人”相比,可能“伪君子”更加可怕……当然这只是模型,现实里都是杂揉的。这两者的分析,见易中天《我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