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上上周五,5.12,汶川地震15周年纪念日,陈校课间操的时候让全体师生面向南方默哀一分钟。 其实默哀的时候,我在想这一切为了什么?明明都过去了,明明离我那么远。 当天语文课学到兰亭集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我想首先是对自身这份生命的态度,对生死的重视。重视首先应是正视。庄子“一死生”不过是自我劝慰与诡思罢了,东晋贵族“药炉烟里度人间”不过是对活着的沉溺与留恋罢了。正视过后,应是学会理智与自爱。其实我对王羲之的印象是行书大家的勤奋优异,是东床快婿的洒脱不羁,但课上听到李老师讲,王羲之一直服用五石散,而致晚年身体各处疼痛频发,难以忍受,我当时心里突然很悲伤,有不解与责怪,有悲悯与哀怜。 那么我想,第二点就是对他人苦难的共情,或者进一步解释,道德与情感价值的提升。它是一种看向他人的视野上的扩大,是共情范围的延展。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平等观念的深层解释,因为在面对我们无能为力的意外时,我们能做的就是什么也做不了,等待灾难降临后自己去修补那些伤害罢了,这份修补是需要人们汇聚力量互相帮助的。还记得看《乐夏1》,李红旗谈到where are you going是写给那些在地震中离去的人们,或许有一天,面对突然来临的自然灾害意外的人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发现那些在过去自己曾经告别过的人们突然变成了我们自身,那时我们又会如何呢? 第三点就是对抗遗忘与不真实,唤醒回忆与爱的情感需求。在凤电台对欧波(欧珈源)的采访中,欧波说他在大地震那天失去了他的小猫(名叫妙妙)。欧波当时住在成都,七楼的一间屋子里,忽然各处强烈摇晃,脑子刹那间一片空白,手足无措,妙妙第一次见到这样混乱的景象,被吓到了,四窜,而从七楼窗户跌下。欧波当时跑到楼下,看到妙妙就这样安静而又无力地瘫在地上,终于看见欧波而奋力地发出微弱的喵喵叫,可是那一切都来不及了。欧波在和妙妙的最后一面时,无助地看向妙妙:“你再也不能伤我的心了……”那只小猫不仅仅是猫猫,更是被人倾注着爱的生命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其实之前我一直觉得《你的城市》是写爱情的别离,听了这份博客又得到了一份全新视角。歌词最打动我的是下面这句: “直到某一天我足够坚强 直面现实如剃刀般锋利 却再也不能破碎我的心”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是幸福的,保有爱与被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