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伦其实才是天伦
专辑:Incesticide
艺人:Nirvana
厂牌:The David Geffen Company
时间:1992/12/15
评分:★★★★
某碟商语:“哪个打口青年家里没几张Nirvana的唱片!”同样的,是否听过并“喜欢“Nirvana”的音乐,也成为在中国内地区分某君是否为摇滚青年的首要标志。而这种很有中国特色的目标一致,在将Nirvana极其首脑Kurt Cobain捧至形而上高度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许多对Nirvana音乐的误读。
从综合的观点来看,Nirvana最经典的唱片莫过于《Nevermind》和《In Utero》两张,或者再加上那张名为《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的现场专辑。但事实上,这些唱片在制作或演出环节上,却无一不是Kurt Cobain“朋克”天性和主流音乐折衷的产物,尽管这样的折衷在泛音乐爱好者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还能因为摇滚和流行所有机的结合而产生出一种包容的美学情趣,但毕竟这些音乐在结构、编排和录音方面已经偏离了Punk或者Grunge音乐Lo-Fi的轨道,至少也是违背了许多Kurt Cobain最原始的创作概念。而严酷的事实更在于,真正让Kurt Cobain成为巨星的基石,大多往往正是后者的偏离和违背,特别是当众多的人们高声畅谈“纽约不插电演唱会”上那个布满鲜花的舞台,并对Kurt Cobain迷人的微笑趋之若鹜时,也难怪本就分裂的歌者本人,会最终在二元选择中做上了一次彻底的了断。
当然,如果只是将兴趣集中在讨论《Bleach》和《Nevermind》哪张更“摇滚”更“朋克”上,那也是毫无疑义的,其最终的结果估计也就是最终引至谁是真摇滚、谁是伪摇滚这样的无趣对簿上。事实上,有时候让歌者有所违心的音乐未必就一定是坏音乐,完全顺从歌者本人意旨的音乐也未必全然高尚,只不过,后者的纯粹性对于一个歌者的解读,显然要来得更为真实一点罢了。而对于Nirvana来讲,在他们正式面市的专辑中,《Incesticide》无疑就是最接近他们真实性的一张唱片。
尽管《Incesticide》发行于1992年12月,而Nirvana也早已经在一年多前凭借着《Nevermind》风华正茂,但这张唱片却还是像倒进按钮一样,带领Nirvana的乐迷回到了他们发迹的根据地,用最本性一面的音乐来追回因为《Nevermind》的流行化而造成的朋克气质的损失。《Incesticide》中的作品大都是Nirvana在Sub Pop期间留下的录音,既包括了BBC的现场录音,也有1988年1月23日只花了六小时就录制完成的首张小样中的作品,还有像《Dive》和《Sliver》这样只在单曲唱片上出现过的歌曲。而其中在《Bleach》专辑中曾经出现的《Downer》的创作时间,更可以追溯到Kurt Cobain组建的第一个乐队——Fecal Matter。
《Incesticide》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张严格意义上的合辑,它在很多时候更像是名声之外的Kurt Cobain对他自己“背叛”Punk阵营的一种补偿,以及用他惯有的Punk精神对主流市场进行的一次恶搞。不过,事实上它同样也是一种折衷的产物,其起因是因为Sub Pop公司为了趁Nirvana大热时打铁,并为了对抗市场上名目繁多的Bootleg制品而准备发行一张名为《Cash Cow》的B-Side精选辑,但最终则是因为当时Nirvana的新东家闻风而动,并最终在与老东家Sub Pop进行协商后,共同发行了这张真实记录乐队草根状态的杂锦专辑。
因此,《Incesticide》从一开始有的就只有混乱、无序、交错与纷杂,而这种状态恰恰是如Nirvana这样的Grunge及Punk乐团真实的状态,他们真实的意义只在于存在本身和瞬间的爆发,而绝非是精心策划和放眼未来。也正是如此,这张以Demo和Live作品为主体的专辑,反而成为Nirvana历史上最为贴合他们本性的一张唱片,尽管对于那些已经被《Nevermind》搞得神昏颠倒、无法自拨的人来讲,这张唱片远没有《Nevermind》来得好听。
说的矫情一点,《Incesticide》更像是对早期Nirvana音乐心路历程的一次回顾,而在这种历程中,乐队成员的更迭也因为这张唱片而被更公开的形式而被留存。像《Dive》和《Sliver》里的鼓手还是Mudhoney的Dan Peters,而从《Beeswax》到《Big Long Now》六首曲子则又换成了The Melvins的Dale Crover,到最后一首《Aneurysm》里出现的鼓手才是后来响誉全球的那支三人Nirvana中的Dave Grohl。
说句让Kurt Cobain失望的话,即使《Incesticide》够Demo、够Lo-Fi,音乐也够糙够猛,但真正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清爽上口的旋律,即使Krist Novoselic的贝司既有歌特般的阴郁亦有东方式的玄意,哪怕Kurt Cobain的吉它噪音墙和声嘶力竭的演唱总是排山倒海,但他对于旋律的敏感却总是会在和Punk结构的对决中占得上风,这一点在日后既成了Nirvana窜红的关键,也成了Kurt Cobain彻底分裂的源头。而这种音乐上的矛盾性,也处处体现在这张专辑中,《Mexican Seafood》里由压抑而变调的唱腔,《Hairspray Queen》里很曲折的贝司与吉它对位,无一不体现出Nirvana的Punk精神。但到了《Big Long Now》,却又是由阴郁堆积出的一种孤清的美感,即使在这一首作品中,如《Something in the Way》般安静的主歌部分和如《Dive》穷尽力气的嘶吼,也还是同样展现出Kurt Cobain人格中分裂的本质。
翻唱同样是了解一个创作人的一扇很有意思的窗口,《Incesticide》里就有三首翻唱作品,分别是Devo的《Turnaround》和The Vaseline的《Molly’s Lips》与《Son of A Gun》。追根溯源,前者Punk式的New Wave显然对Kurt Cobain创作《(New Wave)Polly》产生了影响,而后者在Indie Pop上的杰出贡献,显然也让Nirvana在《In Utero》里尝试更多的Indie元素而获益良多。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Incesticide》确实不如《Nevermind》和《In Utero》好听,这种在Punk与Pop间竭力想走向前者,但最终却又在后者获得至高荣誉的矛盾,也正是Kurt Cobain终其一生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当然,这——谁也解决不了!
文/爱地人
http://blog.sina.com.cn/aidiren
艺人:Nirvana
厂牌:The David Geffen Company
时间:1992/12/15
评分:★★★★
某碟商语:“哪个打口青年家里没几张Nirvana的唱片!”同样的,是否听过并“喜欢“Nirvana”的音乐,也成为在中国内地区分某君是否为摇滚青年的首要标志。而这种很有中国特色的目标一致,在将Nirvana极其首脑Kurt Cobain捧至形而上高度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许多对Nirvana音乐的误读。
从综合的观点来看,Nirvana最经典的唱片莫过于《Nevermind》和《In Utero》两张,或者再加上那张名为《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的现场专辑。但事实上,这些唱片在制作或演出环节上,却无一不是Kurt Cobain“朋克”天性和主流音乐折衷的产物,尽管这样的折衷在泛音乐爱好者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还能因为摇滚和流行所有机的结合而产生出一种包容的美学情趣,但毕竟这些音乐在结构、编排和录音方面已经偏离了Punk或者Grunge音乐Lo-Fi的轨道,至少也是违背了许多Kurt Cobain最原始的创作概念。而严酷的事实更在于,真正让Kurt Cobain成为巨星的基石,大多往往正是后者的偏离和违背,特别是当众多的人们高声畅谈“纽约不插电演唱会”上那个布满鲜花的舞台,并对Kurt Cobain迷人的微笑趋之若鹜时,也难怪本就分裂的歌者本人,会最终在二元选择中做上了一次彻底的了断。
当然,如果只是将兴趣集中在讨论《Bleach》和《Nevermind》哪张更“摇滚”更“朋克”上,那也是毫无疑义的,其最终的结果估计也就是最终引至谁是真摇滚、谁是伪摇滚这样的无趣对簿上。事实上,有时候让歌者有所违心的音乐未必就一定是坏音乐,完全顺从歌者本人意旨的音乐也未必全然高尚,只不过,后者的纯粹性对于一个歌者的解读,显然要来得更为真实一点罢了。而对于Nirvana来讲,在他们正式面市的专辑中,《Incesticide》无疑就是最接近他们真实性的一张唱片。
尽管《Incesticide》发行于1992年12月,而Nirvana也早已经在一年多前凭借着《Nevermind》风华正茂,但这张唱片却还是像倒进按钮一样,带领Nirvana的乐迷回到了他们发迹的根据地,用最本性一面的音乐来追回因为《Nevermind》的流行化而造成的朋克气质的损失。《Incesticide》中的作品大都是Nirvana在Sub Pop期间留下的录音,既包括了BBC的现场录音,也有1988年1月23日只花了六小时就录制完成的首张小样中的作品,还有像《Dive》和《Sliver》这样只在单曲唱片上出现过的歌曲。而其中在《Bleach》专辑中曾经出现的《Downer》的创作时间,更可以追溯到Kurt Cobain组建的第一个乐队——Fecal Matter。
《Incesticide》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张严格意义上的合辑,它在很多时候更像是名声之外的Kurt Cobain对他自己“背叛”Punk阵营的一种补偿,以及用他惯有的Punk精神对主流市场进行的一次恶搞。不过,事实上它同样也是一种折衷的产物,其起因是因为Sub Pop公司为了趁Nirvana大热时打铁,并为了对抗市场上名目繁多的Bootleg制品而准备发行一张名为《Cash Cow》的B-Side精选辑,但最终则是因为当时Nirvana的新东家闻风而动,并最终在与老东家Sub Pop进行协商后,共同发行了这张真实记录乐队草根状态的杂锦专辑。
因此,《Incesticide》从一开始有的就只有混乱、无序、交错与纷杂,而这种状态恰恰是如Nirvana这样的Grunge及Punk乐团真实的状态,他们真实的意义只在于存在本身和瞬间的爆发,而绝非是精心策划和放眼未来。也正是如此,这张以Demo和Live作品为主体的专辑,反而成为Nirvana历史上最为贴合他们本性的一张唱片,尽管对于那些已经被《Nevermind》搞得神昏颠倒、无法自拨的人来讲,这张唱片远没有《Nevermind》来得好听。
说的矫情一点,《Incesticide》更像是对早期Nirvana音乐心路历程的一次回顾,而在这种历程中,乐队成员的更迭也因为这张唱片而被更公开的形式而被留存。像《Dive》和《Sliver》里的鼓手还是Mudhoney的Dan Peters,而从《Beeswax》到《Big Long Now》六首曲子则又换成了The Melvins的Dale Crover,到最后一首《Aneurysm》里出现的鼓手才是后来响誉全球的那支三人Nirvana中的Dave Grohl。
说句让Kurt Cobain失望的话,即使《Incesticide》够Demo、够Lo-Fi,音乐也够糙够猛,但真正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清爽上口的旋律,即使Krist Novoselic的贝司既有歌特般的阴郁亦有东方式的玄意,哪怕Kurt Cobain的吉它噪音墙和声嘶力竭的演唱总是排山倒海,但他对于旋律的敏感却总是会在和Punk结构的对决中占得上风,这一点在日后既成了Nirvana窜红的关键,也成了Kurt Cobain彻底分裂的源头。而这种音乐上的矛盾性,也处处体现在这张专辑中,《Mexican Seafood》里由压抑而变调的唱腔,《Hairspray Queen》里很曲折的贝司与吉它对位,无一不体现出Nirvana的Punk精神。但到了《Big Long Now》,却又是由阴郁堆积出的一种孤清的美感,即使在这一首作品中,如《Something in the Way》般安静的主歌部分和如《Dive》穷尽力气的嘶吼,也还是同样展现出Kurt Cobain人格中分裂的本质。
翻唱同样是了解一个创作人的一扇很有意思的窗口,《Incesticide》里就有三首翻唱作品,分别是Devo的《Turnaround》和The Vaseline的《Molly’s Lips》与《Son of A Gun》。追根溯源,前者Punk式的New Wave显然对Kurt Cobain创作《(New Wave)Polly》产生了影响,而后者在Indie Pop上的杰出贡献,显然也让Nirvana在《In Utero》里尝试更多的Indie元素而获益良多。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Incesticide》确实不如《Nevermind》和《In Utero》好听,这种在Punk与Pop间竭力想走向前者,但最终却又在后者获得至高荣誉的矛盾,也正是Kurt Cobain终其一生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当然,这——谁也解决不了!
文/爱地人
http://blog.sina.com.cn/aidi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