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献给《九月》,在这个善于遗忘的年代。
之前听那两张专辑,还没有完全接受周云蓬,直到听到这首《九月》。
这是一个传奇的组合,自杀的词作者、自杀的曲作者、以及失明的歌唱者。
很多民谣人,同样是歌唱岁月荏苒青春忧伤,但总能让人感到那个温暖而美好的内核,如层层乌云压阵下你能想象最上层的金色阳光,或者夏日重重叠叠的树叶中偶尔投射下来的细碎斑斓。
如北欧的那些吟唱者,声音如笼罩着的清冷意象,你却可以透过薄纱感受到那种来自内心的温暖力量。这让人心安。不像俄罗斯一系,弗拉基米尔路通向无边无垠的西伯利亚荒原,与苦难共振、苍茫大地同浮沉的宿命无可救赎——伍尔芙在谈及俄国小说家及小说人物时曾感叹:这些人活得多认真啊!
台湾民谣的根向着内地,那张力来自挥之不去的乡愁及其所呼唤的归属感。换言之,那些理想者有一个乌托邦的立场。而大陆呢?
周云蓬的声音仿佛永夜。《九月》开头“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山重水复疑无路,事实还是没有路。黑暗之外,仍是黑暗。
于是何勇说:张楚老了,窦唯成仙了,我疯了。
海子在山海关卧轨后不久便是5.35事件,他提供的原型被缅怀八十年代、感叹生不逢时的人们造成了神。3月26日,也是一年一度的未名诗会举办的日子。
曾在京郊的某条铁路边感受过列车扑面而来的感觉。那一瞬间的交错,列车庞大身躯呼啸而过,许久我都随着脚下的土地战栗。那毋庸置疑的强烈感觉,类似命运。
更偏爱《日记》。有人说,《九月》中的草原就是指德令哈。
而2001年在北大西门附近自杀的张慧生的则为人遗忘,如果不是周云蓬作了一次拯救,没有留下乐谱和录音的《九月》便将成为另一曲《广陵散》了。
1995年,周云蓬从沈阳来到北京,在圆明园第一次听到了张慧生唱的《九月》。“慧生比我大两岁,为人快意恩仇,经常和朋友痛饮达旦。有一年国庆,北京清理外地人,好多圆明园的朋友都躲进慧生家(他是北京户口),他家的院子俨然成了避难的巴黎圣母院。”周云蓬回忆。
梵高和海明威都曾举起手枪对准自己,普拉斯和川端康成选择的是拧开了煤气开关,三毛和茨维塔耶娃则把头伸进了绳索。而千年前的萨福,早已睡在蔚蓝宁静的爱琴海最深处。
周云蓬唱过的诗句,“我看到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每个人都有过年轻的岁月。在那热爱摇滚的年代里,尤其是那些接受过天光沐浴的少年——他们的眼睛比周围的人更亮,他们的心比同龄人更高远——他们拒绝平庸,无论如何也要偏激、也要决绝,也要折磨自己,仿佛不这么做便是辜负了青春时光、辜负了神之光芒的投射一般。
博尔赫斯要到八十岁才能为年轻时的第一本书《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作这样的序言:我那时候喜欢的是黄昏、荒郊和忧伤,而如今则向往清晨、市区和宁静。
读到过鲁迅先生这句话,容许我把它作为结尾。
“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苟延残喘。”
附
九月
曲:张慧生 编曲:周云蓬 词: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之前听那两张专辑,还没有完全接受周云蓬,直到听到这首《九月》。
这是一个传奇的组合,自杀的词作者、自杀的曲作者、以及失明的歌唱者。
很多民谣人,同样是歌唱岁月荏苒青春忧伤,但总能让人感到那个温暖而美好的内核,如层层乌云压阵下你能想象最上层的金色阳光,或者夏日重重叠叠的树叶中偶尔投射下来的细碎斑斓。
如北欧的那些吟唱者,声音如笼罩着的清冷意象,你却可以透过薄纱感受到那种来自内心的温暖力量。这让人心安。不像俄罗斯一系,弗拉基米尔路通向无边无垠的西伯利亚荒原,与苦难共振、苍茫大地同浮沉的宿命无可救赎——伍尔芙在谈及俄国小说家及小说人物时曾感叹:这些人活得多认真啊!
台湾民谣的根向着内地,那张力来自挥之不去的乡愁及其所呼唤的归属感。换言之,那些理想者有一个乌托邦的立场。而大陆呢?
周云蓬的声音仿佛永夜。《九月》开头“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山重水复疑无路,事实还是没有路。黑暗之外,仍是黑暗。
于是何勇说:张楚老了,窦唯成仙了,我疯了。
海子在山海关卧轨后不久便是5.35事件,他提供的原型被缅怀八十年代、感叹生不逢时的人们造成了神。3月26日,也是一年一度的未名诗会举办的日子。
曾在京郊的某条铁路边感受过列车扑面而来的感觉。那一瞬间的交错,列车庞大身躯呼啸而过,许久我都随着脚下的土地战栗。那毋庸置疑的强烈感觉,类似命运。
更偏爱《日记》。有人说,《九月》中的草原就是指德令哈。
而2001年在北大西门附近自杀的张慧生的则为人遗忘,如果不是周云蓬作了一次拯救,没有留下乐谱和录音的《九月》便将成为另一曲《广陵散》了。
1995年,周云蓬从沈阳来到北京,在圆明园第一次听到了张慧生唱的《九月》。“慧生比我大两岁,为人快意恩仇,经常和朋友痛饮达旦。有一年国庆,北京清理外地人,好多圆明园的朋友都躲进慧生家(他是北京户口),他家的院子俨然成了避难的巴黎圣母院。”周云蓬回忆。
梵高和海明威都曾举起手枪对准自己,普拉斯和川端康成选择的是拧开了煤气开关,三毛和茨维塔耶娃则把头伸进了绳索。而千年前的萨福,早已睡在蔚蓝宁静的爱琴海最深处。
周云蓬唱过的诗句,“我看到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每个人都有过年轻的岁月。在那热爱摇滚的年代里,尤其是那些接受过天光沐浴的少年——他们的眼睛比周围的人更亮,他们的心比同龄人更高远——他们拒绝平庸,无论如何也要偏激、也要决绝,也要折磨自己,仿佛不这么做便是辜负了青春时光、辜负了神之光芒的投射一般。
博尔赫斯要到八十岁才能为年轻时的第一本书《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作这样的序言:我那时候喜欢的是黄昏、荒郊和忧伤,而如今则向往清晨、市区和宁静。
读到过鲁迅先生这句话,容许我把它作为结尾。
“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苟延残喘。”
附
九月
曲:张慧生 编曲:周云蓬 词: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