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提醒我》乐评
序
大概有两个月没有写乐评了,如果看过我以前乐评的读者,肯定会知道,我的乐评更像是日记,在对音乐进行自我的条理化的分解之外,还有对于近期生活的回顾、对头脑风暴的拆解、对焦虑情绪的释放、对过去的怀念和未来的憧憬。忏悔与原谅、痛恨与感恩这些思想的碰撞充斥在文字间,不断地拉扯着本该属于音乐的空间,好在后摇乐最不缺的就是:空间。所以在我思考的空间里,如果你有仔细在阅读,我也留给了你很大一部分属于你的空间,供你来一同思考。对于我来说最适合听歌、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在每晚的十一点到十二点左右,如果孤身一人,我会停下手里的事,阅读和思考。也许关于过去现在未来,或是宇宙和生命、社会和个人、工作和爱情,对所有值得思考的事或者被迫思考的事都留些时间和空间。总有很多时刻我坚定的内心、所做的计划会不经意间被世俗的看法、他人的怀疑动摇,但如果我不能坚定地走下去,那真的太懦弱了,要对得起自己独立的人格,感恩一直支持我的人。而这些思考的时刻一直在帮助我正视我自己: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关于甜梅号这张《谢谢你提醒我》中的《南方蝶道》,我在去年毕业前的一门选修课:西方古典音乐鉴赏中的结课作业中略有自己的介绍,我很感谢冯莹老师在我跑题的情况下能让我顺利讲完我所想推荐的内容并给我了最高的分数,我想一定不是我的内容讲的很专业,而是我独立思考的过程让她对我有些肯定。那篇作业的最后是这样描述的:
简单的简绍,也算是引入今天能聊的很多话题,除了关于器乐摇滚外,如何将自己热爱的音乐类型能加入一些合适的中国的元素,并不是简单的所谓加入一些代表性的器件就能称作中国风,例如在流行乐中加入把鼓点换成了民乐中的鼓,就称之为中国风,实在不敢恭维。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来不是浮于表面,都是在内核里。所以在作曲编曲时也同理,内核是在理解这些作曲内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什么样的曲调,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被了解的,不然是不会理解作曲形式里的情绪。讲到这里,我得到了一本宝藏书籍,书里详细的介绍了每个民族的传统民族音乐,每首乐曲的产生原因、过程、背景都有介绍,很遗憾主编田联滔于2020年10月11日离开了人世间。我认为能整合这一本书的人,是在为祖国的知识文化财富做贡献,这里面绝大部分的音乐在互联网上是没有的,他的团队用五线谱将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众多传统民族音乐记录在书中,仅仅站在普通人民的角度,也应该对此有着无限的尊重,这是属于国家的财富。也希望在我还有时间看书的阶段内能看完这本书,通过音乐的媒介,了解我们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通过我自己的感受,介绍少数民族的音乐,虽然这些都是后话。
《谢谢你提醒我》是甜梅号第二张专辑,发布于2007年底,有着五首甜梅号风格的后摇乐,四首的时长在十分钟左右,最后一首《新流浪运动》长度在二十分钟。对于喜欢听起伏类音乐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这张专辑泛泛而听的话所有音乐几乎都是在进行着重复的堆叠,并未使用大噪音音色来表达情绪,情绪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这会使很多听众产生“无聊”的幻觉,但其实恰恰相反,它们能在稳定的结构里通过细节的加减、旋律的变化表达内容,音乐性很强,得耐得住性子用心听。如果作为背景音乐,适合独自看书、散步等平静的时候听。(微信公众号没有版权,网易云可以听,所以无法添加至文章中。)
三分之一摇篮曲
作为专辑的第一首歌,一定是能将听众的带入的。选择用乐器依次进入的方式,很自然地将听众吸引进入到音乐内容中。很多乐队现在依旧采用这种编曲方法包括我自己,因为这会更清楚地听到每个乐器是在哪个时间进入,它们分别在做什么样的进行和表达。这首歌一把琴先做了一个riff,再一个小结后另一把琴配合做另一个的riff,音域音色相位上都有明显的差别和配合,两把琴并没有做不同和弦的和声riff,而是在同一个和弦里进行,这对于长度超过十分钟的音乐来说很正常,因为在后期段落里可以通过改变和弦来达到既稳定又有变化的作用。贝斯和鼓进入时,两把琴改变了从单个和弦变化成了多和弦走向的双旋律搭配,就有了刚刚所讲的和声加入其中,这一段已经充分将地基铺好,所以下一段键盘进入做旋律的时候就非常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双吉他的旋律和节奏在段落内一直在改变,也做到了既稳定又有变化的效果,旋律性突出。扫弦段落时更是明显将双吉他旋律的变化凸显,由于是四三拍的音乐,又增加了舒适性。在下一段时,将和弦走向变为偏自赏的大七和弦双旋律走向,温柔感和自赏感突出。紧接着回到扫弦段落,但进入时又和第一遍进入又变化的情感。通过在段内的经常性变化和弦走向,旋律一点都不觉得无聊。下一段继续回到自赏段落,重复一次后,再次进入扫弦段落,但这次的和弦走向沿用了自赏段落的双和弦走向,和之前两次的扫弦段落旋律又有改变。仔细来说,前两段突出的是转调的情绪变化,而这次突出的是加强的情绪递进。下一段直接采用扫单和弦的进行,双吉他配合着做riff,像是进入时的表达方式但加强了情绪,可以说从稍有变化变为及其稳定。下一段中进入失真音色,这里是这首歌唯一一次将音色改变,也是情绪的高潮。再次递进时,是将另一把琴也变为失真音色,做重复旋律,将情绪推到顶峰。最后落下,失真渐退,留下两把琴的riff,虽然和开头是一个和弦,但riff内容依旧不同,直到结束,失真保留至下一首歌的开头。
整首音乐,在音色方面没有做过多调整,效果方面也没有用现在很流行的时空效果,甚至可以说不用混响和延迟,单纯依靠旋律性的改变来表达内容。这就是甜梅号的独特性,他们不像其他走情绪的器乐摇滚乐队,通过效果器的堆叠变化来表达情绪的变化,而是通过音乐性来吸引人们思考,反之,如果加入了大量时空效果,对于写到如此满的音乐来讲,会浑浊到听不进去,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在效果上可能需要的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从音乐性来说,依旧是国内的天花板级别的作品,每一段都在稳定的结构里偷偷地变化着内容,值得多次听来细细感受。
河畔建筑鼓噪
上一首歌的失真慢慢延续下来作为开头的背景环境音,依旧是乐器分别依次进入,两把琴用不同的音色、位、明亮度做着配合与表达。不同的是这次贝斯和鼓一开始就进入了,贝斯铺底,鼓用擦片敲着节奏。第二把琴进入时鼓的节奏比第一首要更开放,整体的情绪也更明亮。在下一段过后,音乐转调并且用着变成双和弦的走向,这里的转调很轻易地将听众吸引在旋律里。下一段又通过降慢节奏,做一个过度的段落,并顺势将琴旋律提升一个八度。再过渡后回到开始的双吉他段落,重复进行着整个大段落。在音乐重复一遍之后,这次过度直接进入到情绪高潮,双吉他音色转为失真,在充满旋律的同时加入了一些小的离调音,整段高潮部分显得更有动态感。在高潮结束后,落入慢旋律。又是单旋律慢慢进入成双旋律,和前半部分的旋律又不一样,失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在声音最后做背景音。下一段慢慢将情绪带入,双吉他的音色加入了许多激励的扫弦,鼓点也通过底鼓军鼓通鼓的低音鼓之间的配合,营造出在铺垫以及上升的情绪氛围。再次进入高潮部分是通过一次突然将音乐暂停,再突然进入失真,这次高潮部分的旋律又是不同的,加入了键盘做另一条旋律轨,比上一次高潮部分更饱满。再次减弱下来后,通过双旋律的配合慢慢沉淀,失真还是没有消失,存在在环境里做背景音色。这里的失真除了两把琴之外,还有上一首歌里一直遗留下来的同类失真。他们分别存在在左声道右声道和正前方,并以此结束,也说明在编曲和混音方面都有着很独特的理解。
这首歌的节奏感会更强,旋律性依旧充分,用到了更多的噪音音色,整首歌都充斥着稳定和变化,稳定的结构变化的细节,甚至在相同的段落里也有新的元素加入和改变,延续着这张专辑的特点,以旋律来表达情绪和内容。
南方蝶道
作曲手法和第一首类似,单吉他先进入做riff,随后另一把搭配做riff,随后鼓和贝斯进入,但这次做旋律的不是键盘,而是笛子。这首歌主歌是双和弦结构,有着自赏的羞涩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内敛谦虚的古风感,所以用笛子来做旋律非常合适。南方蝶道里感受到古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围绕在田野山谷中的蝴蝶构成的画面很清晰地在脑海浮现。属于笛子特别的音色和节奏,将这种仙侠般的故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配合双吉他不断重复简单的弹奏手法,那种轻松惬意的感觉完全得以浮现。下一段过渡时,鼓点将节奏变得舒缓,和弦也更想要走向稳定,很自然的走向副歌里。副歌中将笛子移除,用一把琴的扫弦,另一把琴的旋律做支撑,贝斯将底铺的很慢,虽然混响不大,但环境并不干燥,贝斯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下一段再落回主歌,重复一遍。这两段的细节是一直有键盘在后方做和声,也会让音乐更饱满。在第二遍副歌结束后,转换旋律,进入新的主歌,失真音色慢慢加入到段落里,这段情绪逐渐变得愤怒和冰冷。下一段副歌时,音色全部变到失真,旋律性没那么强,情绪性突出,鼓点完全敲到高潮,不断变化着节奏,在稳定的失真环境里加入了变化性。最后笛子再进入,加入新的旋律,两把琴的音色回到干净的感觉,鼓退出,缓慢结束。
《南方蝶道》是这张专辑里最出名的音乐,个人感觉理由从几个方面来说。第一是旋律,这首歌的从头到尾虽然变了几次走向,但是走向是非常舒适好听的,更直接点的表达就是更“流行”,不是流行音乐的流行,是走向和和声更稳定,多用了双和弦里自赏感很强的类型结构,在这类结构里进行旋律创作,并没有离调旋律,所以旋律上非常稳定悠然。第二是混音,整首歌里乐器的音色更清晰明亮,让每个乐器都能充分听清楚,没有出现遮蔽感的东西,人工修饰的痕迹也几乎没有,很自然,搭配到一起的动态感很好。第三是结构,编曲结构非常清晰,段与段之间的链接和转调都很自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情绪变化,无论情绪上升或下降都是逐步进行。第四是笛子的加入,这种对于摇滚乐来说新鲜的音色会让人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的笛子和整首音乐结合的十分舒适。
所以《南方蝶道》能站在国产后摇天花板的地位是有原因的,甜梅号以旋律为主的作曲思路在这首歌里把主题诠释的更准确了。
末
《盗墓者的无底洞》和《新流浪运动》也是两首非常好听的音乐,尤其是《盗墓者的无底洞》,结构上很有意思,大量的转调、独特的结构,整首歌充满了阴暗和悲惨的情绪,个人十分喜欢。但由于我累了,所以都留在最后欣赏就好。
想要听懂整张专辑在表达什么,就要将这五首音乐顺着延续下来听完。
“度”真的很有意思,在某些时刻,我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中庸之道,道理大家都懂,做事都要有个度不要太追求极限,尽力就好,过于用力和不够重视可能都会让人变得偏执,大多数人其实都在这三个点连成的线段里游走,很难走到极限也很难保持在中点“度”上,这很正常。在去年之前,我会处于逃避型心理,我没能静下来思考我想要什么,这使我变得更容易被大众带着走,虽然我很模糊的明白我想要的是什么,但方向不清晰,让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没必要的事情上。在今年前半段时间,我处于焦虑型心理,我非常想了解我自己,导致我的大脑不能停止思考,我重复拷问着我自己,用过去那些并不源于我的错误折磨自己,让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自我怀疑和挣扎上。
在距离我上次写乐评的这段时间,也许我找到了我在这个阶段该有的状态,之前我用强迫对话的形式拷问自己,但也至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到算有个结果。但就像这次写东西我没有任何目的性,只是单纯想写,并不是为了强迫自己和自己对话。最合适的状态对于我目前来说,已经在慢慢接近。关于工作、学习、音乐、人生,目前都找到了我五年内想要达到的目标,需要做哪些努力,学哪些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了解了我的不足是什么。所以我慢慢地能接近那种“度”的中点了,关于对自我的思考,别花太多时间,对于我来说就是接受自我的不完美并与我独立的人格共存,学会闲下来并享受我所热爱的事,感觉我在活着,可能才是最好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