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bert的“幻想曲”
弦乐真是奇妙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人声外如此贴近内心的一种乐音。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作品有种奇特的感觉,属于那种好像闭口不言的沉默中却流露出那样丰富细微的情感。舒伯特的唱片是双CD,小提琴是Goldberg的演奏,全套4首小提琴奏鸣曲加上一首幻想曲和“阿佩乔尼”奏鸣曲。而近日反复听的是其中这首“C大调幻想曲”(d•934)。这首“幻想曲”虽为小提琴而作,但其钢琴部分的比重是极其精彩,和小提琴的表现旗鼓相当。不知道这曲子作为弦乐作品在学琴的人中是否被常常演绎,但不得不说这是部非常值得聆听的经典小提琴作品。
“幻想曲”分4个部分,首段是极缓的一个行板,在钢琴微微如水波荡漾的背景下引出了小提琴的一个长音——极其长,那种情绪的感觉非常的微妙——而整段行板小提琴的旋律都是如歌一般优美而温暖。第二段的快板和前段是一个对比,又是舒伯特音乐中特有的那种灵动;第三段是一个著名的主题加以4、5个变奏;最后一段是综合了前三段的旋律并引向一个辉煌的结尾。
幻想曲中第三段的主题+变奏却是非常喜欢的一个泛着奇妙光彩的章节。那个主题来源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大意翻成“你是安宁”(d•776)。作为艺术歌曲,我是特喜欢听前奏的钢琴,静静的,冷冷的又暖暖的,很孤寂的那种。一滴一滴的落下。我当听时就总能联想到这么一副画面:在一个深秋或冬日的傍晚,暮色已经沉得快要黑了,只有最后一点点昏黄的光隐约显露出室内的轮廓。坐在窗前,膝上俯着一只慵懒的老猫,眯着眼儿,半睡着的。壁炉里的火已经熄灭了,留着一点发出暗红光亮的余烬。窗外都是层层的光秃的枝桠的树木——冬天的树,我最爱看的树——天色呢,是那种带有一点昏黄,一点紫红色,马上就全黑的那种夜色。一片寂寥和凄凉,但是内心却是平和安宁的,是温暖的一种沉默的惬意。——这是我听这首“你是安宁”的最直观的感受。太美,太寂寞的一种美。听舒伯特就要在寒冷的季节,用热水杯暖手,坐在没暖气的屋子里望外面的黄昏和寒树,一点寂寞,一点温暖。在“幻想曲”中,小提琴的改编把声乐的这种特征发挥到了极致。而接下来的变奏尤为精彩,尤其有着钢琴无与伦比的表现——个人最喜欢第二变奏,小提琴轻作拨弦,钢琴以华丽而瞬间又转为优雅而忧郁的轻盈——恍若再现了舒伯特即兴曲中的如水一般的流畅光华。
——2007•9•3,3:20
“幻想曲”分4个部分,首段是极缓的一个行板,在钢琴微微如水波荡漾的背景下引出了小提琴的一个长音——极其长,那种情绪的感觉非常的微妙——而整段行板小提琴的旋律都是如歌一般优美而温暖。第二段的快板和前段是一个对比,又是舒伯特音乐中特有的那种灵动;第三段是一个著名的主题加以4、5个变奏;最后一段是综合了前三段的旋律并引向一个辉煌的结尾。
幻想曲中第三段的主题+变奏却是非常喜欢的一个泛着奇妙光彩的章节。那个主题来源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大意翻成“你是安宁”(d•776)。作为艺术歌曲,我是特喜欢听前奏的钢琴,静静的,冷冷的又暖暖的,很孤寂的那种。一滴一滴的落下。我当听时就总能联想到这么一副画面:在一个深秋或冬日的傍晚,暮色已经沉得快要黑了,只有最后一点点昏黄的光隐约显露出室内的轮廓。坐在窗前,膝上俯着一只慵懒的老猫,眯着眼儿,半睡着的。壁炉里的火已经熄灭了,留着一点发出暗红光亮的余烬。窗外都是层层的光秃的枝桠的树木——冬天的树,我最爱看的树——天色呢,是那种带有一点昏黄,一点紫红色,马上就全黑的那种夜色。一片寂寥和凄凉,但是内心却是平和安宁的,是温暖的一种沉默的惬意。——这是我听这首“你是安宁”的最直观的感受。太美,太寂寞的一种美。听舒伯特就要在寒冷的季节,用热水杯暖手,坐在没暖气的屋子里望外面的黄昏和寒树,一点寂寞,一点温暖。在“幻想曲”中,小提琴的改编把声乐的这种特征发挥到了极致。而接下来的变奏尤为精彩,尤其有着钢琴无与伦比的表现——个人最喜欢第二变奏,小提琴轻作拨弦,钢琴以华丽而瞬间又转为优雅而忧郁的轻盈——恍若再现了舒伯特即兴曲中的如水一般的流畅光华。
——2007•9•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