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译:宫城道雄的艺术人生

作为长子生于(1894年)神户贸易商人之家,家族并无音乐背景,可能与当时作为国际港的神户氛围有关,博爱音乐。
出生后不久患角膜炎并于六岁完全失明。当时几乎没有盲人职业,他决意成为音乐家,八岁师从生田流筝曲家二世中岛检校,入门第二年师傅就死了。后师从教学严苛的三世,结合自身努力,筝与三味线进步显著。两三年后就成为最受期待的弟子,并自学尺八。
但是命运对这位盲童过于残酷。三四岁时,母亲离去,随祖母生活。好不容易再婚的父亲事业失败,为了东山再起丢下祖母和儿子去朝鲜。十一岁时父亲受暴徒袭击致重伤,不得不自立帮助祖母。但是也得到师傅助力以陪练维持生计。
最初去仁川时基本没有国人,招募不到足够的弟子,好学的他反复自习,对作曲产生了兴趣,并写了第一个曲子《水之万象》,搬到京城居住,度过了1917年的春天,其间几度回国,不忘进修。在朝鲜因为给军乐队教课,迷上了外国音乐,但当时唱片制作受限,只能等待进口,购买收集了很多,价格昂贵。因着对唱片的热爱,最后收集数目达到1020张。
在京城认识年长三岁的尺八演奏者吉田晴风,给道雄的人生带来了深远影响,两人对音乐的看法意气相投,结成终身友谊。吉田发现了道雄的非凡才华,热心帮助道雄赴(东)京,那里自然包容国内外音乐,还聚集了很多著名音乐家和评论家。离开朝鲜时他已是朝鲜范围内筝和三味线的第一人,整体生涯来看,在朝期间即为道雄东京出道准备期。比起在朝期间的自由环境,国内封建世袭制等确有打压他的天赋才华。
吉田在他二十三岁赴京前的一年就开始鼓励他,在京头两年非常辛苦,朝鲜名匠在京不过一介新人。需为生计操劳。在晴风及友人帮助下,企划了个人作品发表会,于1919年6月举办首场独奏会。内容是在朝期间的作品《水之万象》、《唐突》、《春之夜》等,那些作品现在听来似古典乐,当时却激起很大反响,说是旧有国乐世界更像来自洋乐,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带着强大的自信,向西洋音乐导入日本音乐。
渐渐地他也被大学教授、评论家、西洋音乐作曲家、作家、诗人、记者熟知。他以别人对作品的意见为对自己的助益,虚心地接受,这样的人品给了他很多支持者,得到温暖的援助和关注的道雄精力充沛地开展活动。立志创造新日本音乐,需要学习的自然也很多。外国音乐理论、作曲技法、外国乐器和其他民族乐器的知识,还有艺术通识、文学教养等,一边作为老师,一边自学精进。又不能看书。还不能缺席赴日著名音乐家演奏会。对于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他,全是作为老师理所当然的。
1920年第二场和21年第三场的独奏会,发表了在东创作成果。新的洋乐作曲家本居长世(虽然一直强调日本古曲的重要性)认为所谓新日本音乐至多是廉价玩意,却也自此将宫城道雄流派视为一种新的作品形式。当时的代表作有《秋日探微》、《落叶之舞》、《濑音》、《樱花变奏曲》。通过演奏会,逐渐确立新音乐作曲家的名声,其中晴风献身般的努力功不可没。
1924年受邀都山流尺八创始人中尾都山结成组合全国发展时,他的音乐影响范围也急速在日本广为人知。
至此他的作品还都是小规模的室内乐,凭着多数学生和支持者,得以动员多种乐器的演奏者,开始创作在日本较大规模的合奏曲。有代表作《韮(韭菜)露调》。(韭菜露水曲)
1930年于东京音乐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担任教授,由于音乐素养丰厚,受到很多学生拥戴,越发醉心于交响乐作曲,当时给学生用的大型合奏与合唱曲多数是他所作。
他终身担任筝曲系主任教授,此外,同年就任东京盲哑学校教授,直至1942年,教很多盲人。1920年代后半期,创作了融合筝与西洋乐器的《越天乐变奏曲》。
家庭最普遍的娱乐乐器筝在他出现之后,获得了很多人气,他为普及筝曲所作的贡献之一是儿童用小品创作。面向入门者的练习曲,也不能说只针对儿童。幸运获得童谣诗人葛原为友,二人共同创作了百曲以上打动儿童之心的欢快作品。
另一方面,不只是新形式,古曲的演奏,已经立足的作曲功力,让重视传统的保守人士也逐渐认可他货真价实。过去传统的演奏方法,表现和情感匮乏,倾向于仅重视技术面,他的演奏凭借自己的诠释,充满表现力和情感。不单是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还是活动家,最初为了普及自己的音乐,不久便应各地徒弟之邀奔走全国。
收音机和唱片上也活跃惊人,1925年日本刚开始有收音广播时就已经播放他的节目,1950年NHK将第一届广播文化奖授予对广播文化有贡献的他。唱片方面,自1927年胜利唱片在日创立以来,上百首歌曲中70%是他的作品,剩余为古典曲目。
对改良日本乐器也很热心,亲自动手发明新乐器,其中十七弦的发明备受瞩目。其他还有便捷式短琴、大胡弓、按半音阶调律的八十弦大筝等。虽然这种大筝在他自己演奏会上用过一次,由于使用困难没有成功。1930年代后半期是他的全盛期。抱着对日本音乐的兴趣来日的外国演奏家几乎都要拜访他。(シュメー 修曼?)女士也是其中之一。
他还作为优秀的随笔作家被熟知,出版了十部随笔和回想录,让读者感受到盲人特有的敏锐感性。
1948年被选为艺术院会员,53年派遣至法国、西班牙,途径伦敦,他的演奏在各地都赞不绝口。
天有不测风云,1956年6月25日,预定在大版与关西交响乐团合演《越天变奏曲》的前一夜,从东京卧铺车出发途中,在刈谷附近翻落。终年六十二岁,几小时后全国民众陷入悲痛。
宫城道雄的作品多达300首,巧妙融合日本和西欧音乐。他的意图不在模仿西洋音乐,而是合宜地汲取传统音乐要素,防止国乐滞朽。像他这样,无论如何都要将吸收的新东西运用到作品里的作曲家在日本是没有的吧。在他影响下,扎根传统,创作新曲便成为很多作曲家当然的使命了。按他的作曲法,传统音乐,特别是筝曲改革明确。
在更有知识和复杂多样的二十世纪音乐爱好者看来,无论他的作品是否已归入旧式的多愁善感,依然受到很多人喜爱。
他的音乐饱含抒情特质,人称“筝的诗人”,听过他的作品,就会明白这个称呼多么合适。
想要购买这张古乐改编的原版唱片可豆邮我,88元自取或包国内快递(12英寸 古雅富士山画封,盘面近全新,附所有曲目详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