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正常,就够了。

看得好emo啊,到结尾有种大家都病了的感觉,人生已经无法纠偏只能无尽地next to normal。毕竟,治愈与疾病都让人难以忍受。 可能谁也不能把太灰暗的现实摆在舞台上,只能在“there might be light”的高潮里迷失在和声的眩晕中。这一幕实在过于明亮。 追求next to normal是一种迷茫且绝望的挣扎,因为这种挣扎会把人推向normal的反面。之前看了一本讲反对思觉失调药物的书,里面摆出了很多案例说明现代医学对药物的过度信赖,是如何让患者在无数次的试药换药里加重病情甚至毁灭一生。往更深处想是谁定义了正常?这部剧隐隐暗示了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图景,有一种反叛的意味。 唉。爱如此伟大,即便你坠落了that's ok我会接住你所以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可是如果没有爱呢,或者说,爱人不够完美呢? 就像Mr.Goodman,直到结尾都觉得他是一个濒临崩溃的健全人,他确实很爱自己的老婆,十几年如一日地陪着崩溃的她。但他终归还是太健全,总是站在健全的制高点越过了对方的心理边界去替她想问题做决定,却逃避了最直接的病灶和core trauma...有的时候别把对方太当病人,会不会更好。所以到最后,他自己也崩溃了。 我觉得实在太难办......很锥心的一部剧。在暧昧不明的开放式结局里,我品出来的答案是尊重和放手。多去倾听他自己的想法,不要再重蹈类似额叶切除术的悲剧。 而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在不远处守望着。 猜测: 戴安娜妄想中的儿子其实有点像她的tulpa?我觉得原型可能是年轻时的Mr.Goodman。 歌曲太惊艳 TT 尤其是接受电休克哪里...母女二人合唱要把我送入云霄,好像之前剧社活动听过一次现场,简直是颅内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