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声部创意曲

二、三声部创意曲
现在谈谈Gould的二、三声部创意曲——说真的,巴赫的音乐,给人以沉思和哲理的东西,就听过的而言,目前只是觉得他的声乐作品、平均律和无伴奏小提中的“恰空”,再是一些theme and variations的东西比较突出,其它的都不是很明显。像这些大量的键盘乐,尤其是二、三声部的创意曲,我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游戏来听;听那几个声部,翻来覆去地交替,发展,变化。巴赫“玩”得开心,Gould弹得更开心。他自顾自地将巴赫的音乐把玩于指间;我在后面跟着,听着,也醉了。总觉得凡是真心迷恋巴赫的人,内心深处一定会有一块神秘的净土—— 甘愿被套牢在巴赫的音乐中,自己有时候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吸引着,在这看似单调乏味的曲式中找寻内心的支柱?
以前我总是以为Gould的巴赫是在模仿的古钢琴的音色,极其简短有力的触键,借此去挖掘音乐中的那个时代的感觉和意境。而现在我不这么看了。其实Gould的巴赫根本就不是本真的。他只能说是更有个性,以他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巴赫的音乐。他所要挖掘和表达的是巴赫的什么?不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而是在借助巴赫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
当艺术作品创作出来时,它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已不再仅仅依附于原作者的原始意图。20C更是如此,艺术不再依附于对某一个观念或物体的描绘,而是创造一个与真实世界相对的另一个客体,投入于建设一个全新的人为的境界。所以说Gould的演奏,其实是在追求对自我个性的超越。他创造了一个主观的艺术世界。理性而又狂乱、迷惘、禁锢自我和孤独——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的气质与特征。听着巴赫音乐的全新的意境,听Gould固执地一遍一遍地重复:生活本是如此,生命本是如此。
最后提提编曲。这张唱片的二、三声部创意曲,编排很特别。Gould把不同声部的各15首,一共30首曲子全部打散,然后按照调性来重新穿插编配(就是说在每一首二声部创意曲后配上与之调性相同的三声部创意曲)。这种排列很具新意,而且听来也是那么和谐,仿佛巴赫的原意就是这样编排的。
巴赫的音乐是真正能够均衡心灵的。只有巴赫,才能指明人生的方向,抚慰疲惫的心灵,给予安慰和信赖,不会失却信心,仁爱,不会失却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如果说音乐是人类灵魂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巴赫的音乐,就是这防线上的把守者。在遇到精神上的危机时,只有依靠巴赫的音乐,才能够获得平静和均衡。我一直坚信,即使整个世界毁灭,巴赫的音乐也依旧存在。
——02年12月
现在谈谈Gould的二、三声部创意曲——说真的,巴赫的音乐,给人以沉思和哲理的东西,就听过的而言,目前只是觉得他的声乐作品、平均律和无伴奏小提中的“恰空”,再是一些theme and variations的东西比较突出,其它的都不是很明显。像这些大量的键盘乐,尤其是二、三声部的创意曲,我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游戏来听;听那几个声部,翻来覆去地交替,发展,变化。巴赫“玩”得开心,Gould弹得更开心。他自顾自地将巴赫的音乐把玩于指间;我在后面跟着,听着,也醉了。总觉得凡是真心迷恋巴赫的人,内心深处一定会有一块神秘的净土—— 甘愿被套牢在巴赫的音乐中,自己有时候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吸引着,在这看似单调乏味的曲式中找寻内心的支柱?
以前我总是以为Gould的巴赫是在模仿的古钢琴的音色,极其简短有力的触键,借此去挖掘音乐中的那个时代的感觉和意境。而现在我不这么看了。其实Gould的巴赫根本就不是本真的。他只能说是更有个性,以他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巴赫的音乐。他所要挖掘和表达的是巴赫的什么?不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而是在借助巴赫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
当艺术作品创作出来时,它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已不再仅仅依附于原作者的原始意图。20C更是如此,艺术不再依附于对某一个观念或物体的描绘,而是创造一个与真实世界相对的另一个客体,投入于建设一个全新的人为的境界。所以说Gould的演奏,其实是在追求对自我个性的超越。他创造了一个主观的艺术世界。理性而又狂乱、迷惘、禁锢自我和孤独——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的气质与特征。听着巴赫音乐的全新的意境,听Gould固执地一遍一遍地重复:生活本是如此,生命本是如此。
最后提提编曲。这张唱片的二、三声部创意曲,编排很特别。Gould把不同声部的各15首,一共30首曲子全部打散,然后按照调性来重新穿插编配(就是说在每一首二声部创意曲后配上与之调性相同的三声部创意曲)。这种排列很具新意,而且听来也是那么和谐,仿佛巴赫的原意就是这样编排的。
巴赫的音乐是真正能够均衡心灵的。只有巴赫,才能指明人生的方向,抚慰疲惫的心灵,给予安慰和信赖,不会失却信心,仁爱,不会失却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如果说音乐是人类灵魂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巴赫的音乐,就是这防线上的把守者。在遇到精神上的危机时,只有依靠巴赫的音乐,才能够获得平静和均衡。我一直坚信,即使整个世界毁灭,巴赫的音乐也依旧存在。
——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