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回头一瞥,最后一夜
我买过两张苏打绿的实体专辑,恰好都在念大学期间。第一本是《无与伦比的美丽》,2012年夏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军训结束后我和室友从远在镇子上的学校风尘仆仆地跑到武汉市区闲逛,在徐东销品茂的一家音像店漫无目的地浏览时,我一下子看到这本专辑,脑海里满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和《相信》的旋律,又感觉价格也还合适,于是有了这么一次的冲动消费。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本专辑发行于2007年,也不知道这是苏打绿的第二本专辑,甚至我也说不上是这个独立乐队的粉丝。
回去后用当时还带着光驱的MacBook Pro拷贝了CD里的歌,听了几遍,但依然还是最喜欢《相信》,想起了高中时用安卓系统的山寨小平板设备听这首歌时的情景。
苏打绿换了鱼丁糸的名字复刻这本专辑,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15年,变化随处可听,尤其是主唱吴青峰的声音。譬如《简单生活》的稚嫩和俏皮,在鱼版中则沉稳内敛了许多,那种少年的游移飘忽不定变成某种坚定的自信。但确实感受他唱起来不似年轻时那般的轻松肆意。而《相信》中,最后一句歌词从「不管什么世界,距离不是距离」,变成了「不管什么世界,我们没有距离」,鱼版的尾音被拖长,那声呼吸也变得急促,感觉有些费力,不像从前那样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尽管他的音域还是很宽广,但是受限于体能的衰退,依然还是无法像以前那样活泼悦动充满爆发力和冲击力。但是,他对自己声音的掌控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更加成熟沉稳的唱功配合整体来说更加精心的编曲,让这本复刻专辑有了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去细细回味。
disc 2成了这本专辑的亮点。我一直觉得90年代上半叶的华语尤其是台湾流行乐做到了共性和个性的极致统一,欢快的节奏搭配合成器的使用十分娴熟,比如徐世珍的《各自回家》(1995),以及王力宏的出道专辑《情敌贝多芬》(1995),是我认为其中的佼佼者。不知道是不是刻意为之,《担心》出自陈洁仪1995年的专辑《逼的太紧》;《乱了》出自关淑怡1995年的同名专辑;《我是一棵秋天的树》出自张雨生1992年的专辑《大海》。这些歌曲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现在来说已经过于遥远的黄金年代,也正是苏打绿的团员们的少年时代。也许这些歌曲萌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许他们只是单纯地喜欢这些歌,对于我们这些听众而言,感受到歌词和悠扬的曲调背后的情绪也就足矣。深焦DeepFocus有篇文章《为什么全世界导演都在怀旧?》,这些经历了岁月洗礼和人世险恶的音乐人又何尝不是在怀念自己不曾参与的黄金年代呢?
专辑的最后一首歌翻唱自蔡琴1984年的专辑《此情可待 最后一夜》中的同名歌《最后一夜》。
我也曾陶醉在两情相悦,像飞舞中的彩蝶;我也曾心碎于黯然离别,哭倒在露湿台阶;红灯将灭,酒也醒,此刻该向它告别;曲终人散,回头一瞥,最后一夜。
专辑在悠扬的曲调中渐渐隐没,完成了一场怀旧的谢幕,如同绚烂的烟花照亮夜空后旋即消散开来,一瞬的辉煌夺目不见踪影,只留下浓浓的烟雾四处弥散,久久挥之不去。
原来这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