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允许一些人有安静的青春”
前三首主打一首一首出来的时候惊喜了很久 毛不易的这张专主要是他作为一个生活观察者在观察共情每一个普通人 毛老师的歌一如既往的让我有画面感
《城市傍晚》
傍晚日落时街上面色疲惫的每个人
“亲爱的陌生人 要看看身旁 趁岁月还长”
《海上日记》
也算是毛老师风格的一大转变了 曲风和之前有很大不同 很喜欢里面的电吉他 细品AB段词的前后呼应 也十分有意思
“不合时宜的浪漫”
第三首主打《于是没有洗头》
喜欢它不仅是因为不爱洗头(bushi
相比《平凡的一天》:“每个早上七点半就自然醒”,这首歌开头那句“因为没有梦想 所以叫醒自己的只是闹钟” 才是我这个摆烂人
整首歌都在写一个普通的摆烂人忙碌不怎么爱社交的疲惫感
还有最后点睛的对朋友的呢喃
刚好前天一个以前很好的朋友时隔半年在抖音上突然回了我一句“我知道我们的生活很早之前就渐行渐远了 但是希望你过得好 永远是真的”
亲爱的朋友 没能走到最后 原谅你也原谅我
后面8首歌同时放出来的时候 一时之间也让我找不到重点
当时第一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纯净无比》
“纯净”用作了一种新生状态的描写 也被用作本张专辑的“苏醒”(第一首歌)
毛老师的“纯净”是世界去除掉所有偏见不平等后世界最纯粹的样子
不可否认带了极强的理想主义
但是谁又不希望世界没有性别二元对立 性别偏见 充满尊重呢
“苏醒” “轻盈” “纯净” 配上他的温柔低沉 充斥着他对世界的柔软包容
《缝隙之人》
对世界上那些擅长沉默但是内心无比细腻的描写 这种描写又带着对他们的温柔解读
在人群中 给擅长沉默的人一块缝隙 少一些目光焦点 让ta安稳 让ta自在
“ta向结局的结局思忖 悉数消失的泪痕”
“ta向从前的从前追问 不以怜悯的口吻”
但是真的喜欢这首歌 它变成我心头好的契机不是因为词
专辑刚出的第二个月 刚好在国内 刚好赶上了一场 在家乡东北黑土地上的一场音乐节
毛毛将这首歌作为了开场
毛毛说 “这首歌其实不太适合开场 但是音乐节尤其是这个天要黑不黑的时间 中间的间奏很好听 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摇起来 但是大家好像不太配合”
在那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提到傍晚 我的脑子里都是黄昏的时候站在台下静听他缝隙之人的浪漫
不过我觉得他将这首歌作为开场的另一个潜在小原因是:这个缝隙之人就是他自己
缝隙之人 是他 是我 也是每一个在社交里感受到疲惫 需要缝隙休息的人
《若有缘由》
“无力去唤醒依然等待被唤醒;不常被提及依然等待被提及;难以被倾听依然等待被倾听;不忍被相信依然等待被相信”
这首歌的旋律是这张专我心里的top 1
“月儿也在海的某处迷茫”
《或者我拥抱你》
“拥抱我吧 或者我拥抱你”
作为一个非常喜欢并且需要拥抱的人来说 这一句话的浪漫或者共鸣无可复加
《旅行家说》
“路过一朵白花先别去打扰她”
毛老师一如既往的温柔 词主歌和结尾的相互照应表达的相遇与分离 真的太温柔了
《在此山中》
毛老师在《向往的生活》里唱过一次
我觉得场面很完美的诠释了这首歌
《幼鸟指南》
毛老师的第一首迷幻
我不怎么听迷幻 但是这首歌整体的氛围让人震撼
《爱啊》
“啊” “呀”这种词带着强烈的毛老师风格,不仅让人想起毛老师在《小王》这首歌的主歌里用a做韵脚
毛老师鲜少写情歌 这首歌细腻又柔和的情愫
“无人时 才敢默写你的名字”
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细腻隐忍的喜欢
当然 这首歌作为《幼鸟指南》的结尾,也是毛老师对幼鸟在这一路上相识相遇分离过程中所有细腻复杂的感情
“在告别的渡口 再唱一支旧歌” 是告别也是坚定起航
总体来说这张专单独每首歌的风格其实都不尽相同 但是每首歌之间表达的内容又相互辉映
对世界的温柔细腻 和善意 一直是我非常喜爱毛老师的原因
我完全不觉得这张专平庸 普通 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