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你的朋友
前言:终于等到慧娴来上海开个唱,二零零八年九月十三日七点三十分,上海大舞台。
八十年代后期,国内音像引进部门之前的“小动作”一下子改为了“大手笔”。香港流行音乐正是在那几年来到我们的身边。中图,广录,文录,目不暇接延时引进了无数难忘的声音。1989年,LESLIE宣布告别歌坛,很多的青春记忆都是从那时开始一起共同渡过的。《Final Encounter》在香港歌坛刮起了一阵风,一直吹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大小音像店。那年谢幕的不止一个张国荣,还有宣布去国外继续求学的Priscilla Chan——陈慧娴。
几个月后,由广州唱片公司引进了这张《永远是你的朋友》,当时的我们还不知道,这是一张1989年在香港拿下七白金三十五万销量的冠军唱片,风头不仅盖过了歌坛的大哥大姐,更甩开了原本同一阵线的刘美君、林忆莲、叶倩文、邝美云等女歌手。“告别”也只是专辑受欢迎的理由之一,当中多首经典作品在“千千阙歌”的带领下,加上多位港台歌坛重量级音乐人精心打造,才令《永远是你的朋友》成为了1989年香港当之无愧的冠军碟。
翻唱永远是香港八十年代歌坛的重要一笔,好歌自然不免就有几个翻唱的版本。于是,近藤真彦的原曲被梅姐和慧娴同曲异词演绎了一遍,又同时成为了当年的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劲歌金曲,实在是创了一项记录。“千千阙歌”有多个版本,就连LESLIE在告别演唱会上也特意翻唱了,他曾说“千千阙歌”很贴那一刻的心情。多年以后的我们何尝不是一样,原来彼此心中都有一首“千千阙歌”。即使某天淡忘了“夕阳之歌”蕴藏的那份沧桑,也会依然清晰记得自己学生时代飘于远方路上的那首“千千阙歌”。琴弦轻扫,繁星照耀,为了那些再度闪亮的回忆。有人说林振强的词够靓,不如讲Priscilla清澈纯净的声音唱来更是完美。“千千阙歌”也成为了她的另一个“名字”,仿佛“爱在深秋”于ALAN,“风继续吹”于LESLIE,那些歌对于歌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随后出场的“最后的缠绵”相当特别。不止尾声那段一分钟萨克斯的特别独奏部分,还包括起始处远远飘来的“勾魂曲”。这首深得我心的作品,大半功劳还是要归功于卢东尼的“特别”编曲,不仅成功延续了“千千阙歌”的离别情愫,更再度上演了一趟别离角色,慧娴悦耳的歌声依旧,歌中唱到那段情又来到了临行临别的终站。无疑粤语版胜过了周治平的国语原曲“今夜留一点爱给我”。也只有粤语才能将国语直白的旧情今又添上了几许新愁。
本地乐人分别贡献了为数不多的快曲,包括第三首“太极”唐奕聪的“虚假浪漫”、以及第六首伦永亮的“披星独行”等。这些作品都沾染了八十年代的味道,“让浪漫默默淡然逝去”到“独行在远岸”,从简宁到陈少琪,无一不是在描绘那种临行临别的心境。讲到快歌,自己会拣那首“忧郁,你好”作欣赏首选,虽然慧娴还是擅长抒情慢歌,快歌与杀手锏无缘,但那个年代能够一再遇到林振强的词的确是一种享受。
同时入选当年十大中文金曲的不止是“千千阙歌”,还有第四首“夜机”,同样是一首极有份量的翻唱经典。通过对原曲“So viele Lieder sind in mir”的精心改编,在此慧娴将6年之前Nicole Augenblicke的德语原曲脱胎换骨演绎了一回,如果会有“机场十大歌曲”的评选,那一定不能遗漏了这首。听她娓娓唱来,眼前仿佛那一幕的场景回放,“回头再看微微灯光,无止境寂寥不安。藏身于无人机舱,心跟你道晚安”,在歌声里我们只得送走过往,随歌浮现的是昨日那些一一抹掉的时间地点,只剩下挥之不去的离愁。“离离细雨茫茫星光”下,还有什么比在机场告别来得更深刻难忘呢?当茫茫如水一般日子令人会遗忘某些寄望,其实我们更需要一场淋漓尽致的怀念,才能无憾的收藏起昨天,投奔他方。或许“夜机”还比不上“千千阙歌”的万千宠爱,但是在一个最合适的时候,遇见了一首最适合她的歌曲,非“夜机”莫属。
八十年代香港歌坛翻唱东洋曲成风,值得一提“Dancing Boy”中间那段电吉他来自“小飞侠”苏德华,翻自玉置浩二的“冰点”则呈现了一段煽情的口琴伴奏,至今记忆犹新。还记得学生时代的自己非常钟意“冰点”,甚至排在这张专辑钟意榜的三甲之内。“忘爱者”与“寻爱者”的两个世界,“一笑灭情愿”和“泣雨添绪乱”的异样心境。偏爱这首小品既是被它的缱绻歌词吸引,也因为它在此与旋律搭配是如此恰到好处。多年以后重温“冰点”,你会发觉很多东西不知不觉随着岁月而悄悄改变,耳边的口琴声煽情依旧,眼前只得物是人非。
半年前的一次K歌,某人在自己的面前点了“超人的主题曲”。那一刻不见“咸蛋超人”飘过,心却在念及慧娴的这首“真情流露”,算是更早的一首动画歌曲了吧。旋律响起,带我们一起重返1984年的剧场版《超时空要塞》,片中“明美”唱的主题曲正是来自饭岛真理的原曲“可曾记得爱”。有一些旋律仿佛是永久保鲜着的,譬如慧娴这首始终温馨流露的作品。因葵的词似乎也刻意在围绕“星空”而写,静下心来欣赏“星光之中”慧娴轻松演绎,在这样一张充满别离气氛的专辑中,与宛如童话的“星光璀璨”浪漫邂逅,多少也冲淡了些许其它作品叠加的伤感。
压轴的“亲吻”仍是一首贴了陈式标签的情歌。和曾经的慧娴喜欢在演唱会上展示帽子秀一样,歌中迎面而来的是那似曾相识的清新情怀,当年的她对于这一类歌曲应该是相当熟悉了,我们只管照单全收,毕竟面对这招牌“娴歌”成为了一种习惯。收尾的“应该不应该”,在结尾处唱到了“路在何方,如何走,如何碰?”歌词中间透出的满是应该何去何从的疑问,如同LESLIE的《Final Encounter》选择“未来之歌”收尾,在这样一张定位于离别的概念专辑,需要这样一首作品来呼应主题。
第一次听这张专辑,是与同窗互相交流完成的。早已记不清是怎么达成的”协议“,毕竟时间隔得太久太久,那段日子里,各处音像店热卖的无非是宝丽金的《永远的朋友》、LESLIE删了“暴风一族”和“放荡”的《由零开始》、以及慧娴的这张《永远是你的朋友》。当时的引进部门喜欢自作聪明的删改,而我们自顾自走在那些音乐邂逅的路上,无暇计较这些美中不足。值得庆幸的是慧娴这张经典,是百分之百的引进,之前似乎只有LESLIE的《浪漫》如出一辙的不打折引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或许此时的你对这张专辑的回忆已模糊,或许此刻的你曾经遗漏了这些往日的片段。只要“千千阙歌”的歌声唱响在路上,即使它飘得再远,也会带回从前的那些旧模样,亮过今晚的月亮。《永远是你的朋友》曾是一张对慧娴有着特殊意义的专辑,也是我们一段恍如隔世的回忆。
http://welleschan.blogcn.com/diary,19514140.shtml
八十年代后期,国内音像引进部门之前的“小动作”一下子改为了“大手笔”。香港流行音乐正是在那几年来到我们的身边。中图,广录,文录,目不暇接延时引进了无数难忘的声音。1989年,LESLIE宣布告别歌坛,很多的青春记忆都是从那时开始一起共同渡过的。《Final Encounter》在香港歌坛刮起了一阵风,一直吹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大小音像店。那年谢幕的不止一个张国荣,还有宣布去国外继续求学的Priscilla Chan——陈慧娴。
几个月后,由广州唱片公司引进了这张《永远是你的朋友》,当时的我们还不知道,这是一张1989年在香港拿下七白金三十五万销量的冠军唱片,风头不仅盖过了歌坛的大哥大姐,更甩开了原本同一阵线的刘美君、林忆莲、叶倩文、邝美云等女歌手。“告别”也只是专辑受欢迎的理由之一,当中多首经典作品在“千千阙歌”的带领下,加上多位港台歌坛重量级音乐人精心打造,才令《永远是你的朋友》成为了1989年香港当之无愧的冠军碟。
翻唱永远是香港八十年代歌坛的重要一笔,好歌自然不免就有几个翻唱的版本。于是,近藤真彦的原曲被梅姐和慧娴同曲异词演绎了一遍,又同时成为了当年的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劲歌金曲,实在是创了一项记录。“千千阙歌”有多个版本,就连LESLIE在告别演唱会上也特意翻唱了,他曾说“千千阙歌”很贴那一刻的心情。多年以后的我们何尝不是一样,原来彼此心中都有一首“千千阙歌”。即使某天淡忘了“夕阳之歌”蕴藏的那份沧桑,也会依然清晰记得自己学生时代飘于远方路上的那首“千千阙歌”。琴弦轻扫,繁星照耀,为了那些再度闪亮的回忆。有人说林振强的词够靓,不如讲Priscilla清澈纯净的声音唱来更是完美。“千千阙歌”也成为了她的另一个“名字”,仿佛“爱在深秋”于ALAN,“风继续吹”于LESLIE,那些歌对于歌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随后出场的“最后的缠绵”相当特别。不止尾声那段一分钟萨克斯的特别独奏部分,还包括起始处远远飘来的“勾魂曲”。这首深得我心的作品,大半功劳还是要归功于卢东尼的“特别”编曲,不仅成功延续了“千千阙歌”的离别情愫,更再度上演了一趟别离角色,慧娴悦耳的歌声依旧,歌中唱到那段情又来到了临行临别的终站。无疑粤语版胜过了周治平的国语原曲“今夜留一点爱给我”。也只有粤语才能将国语直白的旧情今又添上了几许新愁。
本地乐人分别贡献了为数不多的快曲,包括第三首“太极”唐奕聪的“虚假浪漫”、以及第六首伦永亮的“披星独行”等。这些作品都沾染了八十年代的味道,“让浪漫默默淡然逝去”到“独行在远岸”,从简宁到陈少琪,无一不是在描绘那种临行临别的心境。讲到快歌,自己会拣那首“忧郁,你好”作欣赏首选,虽然慧娴还是擅长抒情慢歌,快歌与杀手锏无缘,但那个年代能够一再遇到林振强的词的确是一种享受。
同时入选当年十大中文金曲的不止是“千千阙歌”,还有第四首“夜机”,同样是一首极有份量的翻唱经典。通过对原曲“So viele Lieder sind in mir”的精心改编,在此慧娴将6年之前Nicole Augenblicke的德语原曲脱胎换骨演绎了一回,如果会有“机场十大歌曲”的评选,那一定不能遗漏了这首。听她娓娓唱来,眼前仿佛那一幕的场景回放,“回头再看微微灯光,无止境寂寥不安。藏身于无人机舱,心跟你道晚安”,在歌声里我们只得送走过往,随歌浮现的是昨日那些一一抹掉的时间地点,只剩下挥之不去的离愁。“离离细雨茫茫星光”下,还有什么比在机场告别来得更深刻难忘呢?当茫茫如水一般日子令人会遗忘某些寄望,其实我们更需要一场淋漓尽致的怀念,才能无憾的收藏起昨天,投奔他方。或许“夜机”还比不上“千千阙歌”的万千宠爱,但是在一个最合适的时候,遇见了一首最适合她的歌曲,非“夜机”莫属。
八十年代香港歌坛翻唱东洋曲成风,值得一提“Dancing Boy”中间那段电吉他来自“小飞侠”苏德华,翻自玉置浩二的“冰点”则呈现了一段煽情的口琴伴奏,至今记忆犹新。还记得学生时代的自己非常钟意“冰点”,甚至排在这张专辑钟意榜的三甲之内。“忘爱者”与“寻爱者”的两个世界,“一笑灭情愿”和“泣雨添绪乱”的异样心境。偏爱这首小品既是被它的缱绻歌词吸引,也因为它在此与旋律搭配是如此恰到好处。多年以后重温“冰点”,你会发觉很多东西不知不觉随着岁月而悄悄改变,耳边的口琴声煽情依旧,眼前只得物是人非。
半年前的一次K歌,某人在自己的面前点了“超人的主题曲”。那一刻不见“咸蛋超人”飘过,心却在念及慧娴的这首“真情流露”,算是更早的一首动画歌曲了吧。旋律响起,带我们一起重返1984年的剧场版《超时空要塞》,片中“明美”唱的主题曲正是来自饭岛真理的原曲“可曾记得爱”。有一些旋律仿佛是永久保鲜着的,譬如慧娴这首始终温馨流露的作品。因葵的词似乎也刻意在围绕“星空”而写,静下心来欣赏“星光之中”慧娴轻松演绎,在这样一张充满别离气氛的专辑中,与宛如童话的“星光璀璨”浪漫邂逅,多少也冲淡了些许其它作品叠加的伤感。
压轴的“亲吻”仍是一首贴了陈式标签的情歌。和曾经的慧娴喜欢在演唱会上展示帽子秀一样,歌中迎面而来的是那似曾相识的清新情怀,当年的她对于这一类歌曲应该是相当熟悉了,我们只管照单全收,毕竟面对这招牌“娴歌”成为了一种习惯。收尾的“应该不应该”,在结尾处唱到了“路在何方,如何走,如何碰?”歌词中间透出的满是应该何去何从的疑问,如同LESLIE的《Final Encounter》选择“未来之歌”收尾,在这样一张定位于离别的概念专辑,需要这样一首作品来呼应主题。
第一次听这张专辑,是与同窗互相交流完成的。早已记不清是怎么达成的”协议“,毕竟时间隔得太久太久,那段日子里,各处音像店热卖的无非是宝丽金的《永远的朋友》、LESLIE删了“暴风一族”和“放荡”的《由零开始》、以及慧娴的这张《永远是你的朋友》。当时的引进部门喜欢自作聪明的删改,而我们自顾自走在那些音乐邂逅的路上,无暇计较这些美中不足。值得庆幸的是慧娴这张经典,是百分之百的引进,之前似乎只有LESLIE的《浪漫》如出一辙的不打折引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或许此时的你对这张专辑的回忆已模糊,或许此刻的你曾经遗漏了这些往日的片段。只要“千千阙歌”的歌声唱响在路上,即使它飘得再远,也会带回从前的那些旧模样,亮过今晚的月亮。《永远是你的朋友》曾是一张对慧娴有着特殊意义的专辑,也是我们一段恍如隔世的回忆。
http://welleschan.blogcn.com/diary,19514140.shtml